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花鼓戏的独特语音特色

襄阳花鼓戏的独特语音特色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语言之于戏剧、之于演唱如此重要,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建立在鄂西北方言基础上的襄阳花鼓戏的语音特色。襄阳花鼓戏曲就是由地方曲艺、民歌小调发展来的,它诞生的时候就是以它的诞生地的方言为基础的,所以就被赋予了当地特有的韵味。襄阳花鼓戏的唱、念属于中州湖广韵,既可以气吞山河,又可以柔情蜜意。下面均以现行普通话为比对依据,以市区及其周边土著居民方言为代表,兼及所辖县、市,以略现襄音特点。

襄阳花鼓戏的独特语音特色

语言是中国戏曲声腔形成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一剧种区别于他剧种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对于声腔形成来说,“因字成腔”是中国戏曲创腔的重要手段,所谓“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而长言之,长言之不足而咏歌之”。各地方言不同,声韵调各异,于是便诞生了不同的戏曲剧种。另一方面,对于演唱者而言,“依字行腔”又是中国戏曲演唱必须恪守的艺术准则,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谙熟剧种语言声韵调的规律,要做到吐字清晰,方能在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正如豫剧大师常香玉所言:“演员要想把戏唱得感人动听,首先应该在吐字上下一番功夫。”而从欣赏者的角度说,观众也把能否“听清听懂” 作为最基本的赏戏前提,同时又是最高的听戏审美准则。无论是“创腔”“演唱”,或是“欣赏”,都无一例外地把“字正腔圆”作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并且有“演员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的演唱谚诀。不言而喻,语言不仅决定着戏曲声腔旋律的流动方向,而且对戏曲演唱的艺术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中国传统戏曲唱法特征的形成与体系的构建。既然语言之于戏剧、之于演唱如此重要,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建立在鄂西北方言基础上的襄阳花鼓戏的语音特色。襄阳花鼓戏曲就是由地方曲艺、民歌小调发展来的,它诞生的时候就是以它的诞生地的方言为基础的,所以就被赋予了当地特有的韵味。如果不用方言演唱,也就失去了它的特色。

襄阳花鼓戏的唱、念属于中州湖广韵,既可以气吞山河,又可以柔情蜜意。其语音上声调值为阴平24,阳平52,上声55,去声213。主要腔调的唱词格式一般为七字至十字对偶句。【桃腔】【四平】唱词常夹有五字的垛句。对偶句式唱段一般由首句定韵,上仄下平,以韵到底;四句式唱段为一、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可不合辙,各段之间韵脚不求一致。对偶句式的长唱段,其间也有转韵情形。唱词押韵通用十三辙。

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亦称“西南官话”。

襄阳地处鄂西北边陲,为历史上“南船北马”“七省通衙”之隘,襄阳方言难免受到四面八方语言的影响;然而由于历史上大批秦、晋等北方移民的多次入迁和历属荆楚辖地,襄阳方言(以下称“襄音”)因此而更多地受到南北方言的浸濡,在语音、语汇、语法等诸方面有别于荆楚属地的其他方言而具有许多南北方言杂糅的特征。人体以汉水为界,越向北越接近北方方言,越向南越接近荆楚方言;襄北话偏硬,襄南腔略软,襄东声稍直,襄西调约滑;并大致在四个区域体现这种特征:①紧邻河南的枣(阳)北、襄(阳)北的部分地区、老河口;②城区、襄阳之大部、枣阳之大部;③谷城、南漳保康;④宜城

下面均以现行普通话为比对依据,以市区及其周边土著居民方言为代表,兼及所辖县、市,以略现襄音特点。

1.声母特点

(1)只有平舌音z、c、s,没有卷舌音zhi、chi、shi,如:“私人(si ren)”与“诗人(shi ren)”不分;“自理(zi li)”与“治理(zhi li)”不分;“粗布(cu bu)”与“初步(chu bu)”不分。

(2)城区、张湾、伙牌南部、东津、峪山黄龙等地把鼻音n、边音l一律读作l。如把“你(ni)”读作“李(li)”;把“南(nan)”读作“拦(lan)”;把“年(nian)”读作“连(lian)”。

(3)平舌音z组和卷舌音zh组,两组之间混读或各组之间混读。如把 “shen”读作“cen”;把“常(chang)”读作“sang”;把“纯(chun)”读作“sun”;把“晨(chen)”读作“sen”;把“造(zao)”读作“cao”。

(4)舌面音j、q、x组与舌根音g、k、h组混读。如把“街(jie)”读作“gai”;把“项(xiang)”读作“hang”;把“膝(xi)”读作“qi”;把“概(gai)”读作“kai”;把“鞋(xie)”读作“hai”;把“上街买芥菜”读作“上该买盖菜”。“解、界、介、届”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5)几个少数字声母的特殊现象:

①“闰、润、荣、绒、融、容”六字,普通话是浊声母r,襄音一般读作零声母y。

②“捕(bu)”,襄音读作“pu”。

③“傍(bang)”读作“pang”。

④“堤(di)”,读作“ti”。

⑤输赢的“输(shu)”读作“ru”。

⑥“日(ri)”枣阳、谷城少数地方读作“er”。

2.韵母特点

(1)除紧邻河南的部分地区外,普通话的后鼻音“eng”韵,方言读作前鼻音“en”韵。如“登、曾、争、称”,普通话读作“deng、ceng、zheng、cheng”,襄阳方言读作“den、cen、zhen、chen”。

(2)除紧邻河南的部分地区外,普通话的后鼻音“ing”,方言读作前鼻音“in”韵,如“冰、凭、明”,普通话读作“bing、ping、ming”,襄阳方言读作“bin、pin、min”。

(3)除紧邻河南的部分地区外,普通话的后鼻音“ong”韵方言读作后鼻音“eng”韵。如“从、东、龙”,普通话读作“cong、dong、long”襄阳方言读作“ceng、deng、leng”。

(4)“u”韵头的消失,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uan”和“d、t、n、l、z、c、s”相拼时,丢失了“u”,如“端、湍、暖”,普通话读作“duan、tuan、nuan”,襄阳方言读作“dan、tan、nan”。

②“uei”和“d、t、z、c、s”相拼时,丢失了“u”,如“堆、推、嘴”,普通话读作“dui、tui、zui”,襄阳方言读作“dei、tei、zei”。

③“uen”和“d、t、l、n、z、c、s”相拼时,丢失了“u”,如“敦、吞”,普通话读作“dun、tun”,襄阳方言读作“den、ten”。(www.xing528.com)

(5)普通话“e”韵,方言读作“uo”韵的情形,如“颗、禾、乐”,普通话读作“ke、he、le”,襄阳方言读作“kuo、huo、luo”。

(6)普通话的“ou”韵方言读作“ao”韵的情形,如“某、否”,普通话读作“mou、fou”,襄阳方言读作“mao、fao”。

(7)普通话的“u”韵,方言读作“ou”韵的情形,如“奴、卢”,普通话读作“nu、lu”,襄阳方言读作“nou、lou”。

(8)普通话“ue”韵,方言读作“uo”的情形,如“疟、略”,普通话读作“nue、lue”,襄阳方言读作“luo”。

(9)其他一些字韵母的特殊现象,如“白菜(bai cai)”,襄阳方言就读作 “be cai”;“备(bei)”,襄阳方言读作“bi”;“佛(fo)”,襄阳方言读作“fu”;“黑(hei)”,襄阳方言读作“he”,等等。

3.声调特点

襄阳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也有四个调类、调值,但是调值却有较大差别,用“五度法”标记,对照如下:

大致来说,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在襄阳方言里是二、四、一、三声。

以下这些方言音节所表示的词语,目前所有的汉语字典、词典里都没有其形,有的甚至连音节也没有。

(1)pia子:一种烧水壶,中间有孔,也叫“炊子”。

(2)diang:拿人开涮,玩笑性的揶揄,如:diang着玩,这娃子不经diang。

(3)nia子:指女性,多指未婚女性,如:nia娃儿,指女孩子。

(4)rua:用手反复揉搓,如:一本新书他一会儿就rua烂了。也指身体弱,经受不住病痛折磨,如:不经rua。

(5)piapia:一种纸叠的玩具,有的地方用烟盒纸叠。

(6)pia:不好,糟糕,与“好”“成功”相对。

(7)蔫piapia:形容植物很蔫,或形容人无精打采。

(8)淡piapia:形容口感特别淡,没有咸味。

(9)cua:被雨淋。

(10)cua:快速抢夺。

(11)bia:紧跟,贴近,如:这娃子,你怎么老bia到我呢?

(12)bia舌:说是非,闲聊。

(13)吃bia席:本来没有坐席吃饭的资格,却主动随他人坐席吃饭。

以上仅仅是粗略地统计了一些襄阳各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目的就是在进行花鼓戏演唱的实践中掌握其音韵规律,使演唱真正做到“字正 腔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