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上,20世纪后半叶,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21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力量“东升西降”。按经济体而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80%左右,1992年最高时达到83.4%,其中仅七国集团就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66%,广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仅占20%左右。到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七国集团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2%,而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上升至30%,纯地理意义上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则进一步降至51%。以全球国民生产总值而言,美国的盟友表现尤其糟糕。1991年,欧盟占全球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32.9%,到201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3.8%;日本表现更差,直接从1991年的14.8%下降了一半还多。[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5年世界最大的5个经济体分别是:美国(17.9万亿美元)、中国(10.9万亿美元)、日本(4.1万亿美元)、德国(3.3万亿美元)、英国(2.8万亿美元)。[3]按地区而言,自21世纪以来,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过去十年中,美国、欧盟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和1.7%,东亚和东南亚则分别为5.4%和5.9%。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发展中亚洲的增长率更是高达6.1%、6.2%和6.4%。总体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表7-1)[4]。
表7-1 相对经济实力(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变化(1980—2019年) (单位:%)
续 表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中2016—2019年为预测数据。(www.xing528.com)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六十年里(1945—2005年),全球货物与服务贸易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对外直接投资迅猛扩张。按名义价值计算,全球贸易保持了6%的年增长率。在1980—2005年的二十五年里,按实际价值计算,对外直接投资保持每年15%的增长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长的滞涨。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贸易和投资重心也不断向亚洲转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盟与美国的全球贸易比重超过55%,而亚洲国家即使包括日本也不过24%。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美比重不断下降,亚洲比重却不断上升,到2013年,前者已降至43%,而后者则升至38%。亚洲不仅成为全球贸易中心,而且成为全球投资热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超过70%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欧美国家,流入亚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不足2%,到1990年也不过12%。但是到了2013年,这一趋势发生逆转,流入亚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升至全球的30.3%,而流入欧美的对外直接投资则降至不足30%。与此同时,亚洲也正在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1980年亚洲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7%(其中4.65%出自日本),而到了2013年亚洲对外直接投资已占全球33%多。相反,欧美在过去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导者,1980年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80%多,而到了2013年这一比重已降至41.7%(表7-2)。[5]
表7-2 亚洲与中美欧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地位变化(1980—2013年)
当然,经济权力的转移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虽然1991—2014年间美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下降了3.5个百分点,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其总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20%以上,而且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有望继续稳坐世界经济头把交椅。美元是最重要的全球官方储备货币,其全球官方储备占比相对稳定,在60%—65%区间浮动。在未来很长时期内,美国与美元仍将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而西方国家在2030年以后的很长时期里其人均财富也仍将远远高于东方的新兴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