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冷战时期欧洲防务合作的探索与挑战

冷战时期欧洲防务合作的探索与挑战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8年3月,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国缔结了为期50年的《布鲁塞尔条约》,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第一个军事联盟组织,拉开了欧洲防务合作的序幕。但北约在欧洲防务与安全事务的长期主导地位令西欧联盟黯然失色,而且不利于在冷战最初几十年里真正欧洲防务维度的建设。但1954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的否决使得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设想最终化为泡影。在随后几十年里,欧洲防务主要为北约所主导。

冷战时期欧洲防务合作的探索与挑战

随着美国、英国苏联战时同盟的破裂以及以美苏冷战为主要内容的东西方对峙加剧,处于美苏冷战中心的欧洲,特别是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分区占领的德国处境微妙。到1947年,美国和英国得出结论:一个经济上强大的德国对捍卫西欧自由民主至关重要。1947年9月,两国把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为双占区(Bizonia)。1948年,双占区在与法占区合并后构成西占区。在苏联与西方国家在德国问题上博弈升级的背景下,英国又提出了加强西欧联合防务以应对苏联威胁的建议,并得到美国支持。1948年3月,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国缔结了为期50年的《布鲁塞尔条约》,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第一个军事联盟组织,拉开了欧洲防务合作的序幕。在“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失败以后,1954年10月《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在接纳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以后,从5国俱乐部变身为7国俱乐部,并更名为西欧联盟。[3]冷战前期,西欧联盟不仅参与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早期关于在欧洲部署核武器辩论,而且在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以前在英国与欧共体之间充当了联络人的角色。但北约在欧洲防务与安全事务的长期主导地位令西欧联盟黯然失色,而且不利于在冷战最初几十年里真正欧洲防务维度建设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坚定了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决心。面对美国的压力,1950年10月,法国总理普列文(RenéPleven,1950—1951年在任)公布“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即所谓“普利文计划”,试图将重新武装联邦德国与欧洲防务一体化相结合,呼吁建立一支包括联邦德国军队在内并置于超国家权威之下、由共同财政支持的欧洲军,由一个在欧洲防务理事会指导下的欧洲防务部长负责起草并实施欧洲军备和装备项目。

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得到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支持。时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SACEUR)的艾森豪威尔把“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视为欧洲军事潜力最大化的有效方法。最初怀有疑虑的英国也在1954年4月最终对这一倡议表示同意。但1954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的否决使得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设想最终化为泡影。1954年10月,北约正式向联邦德国发出邀请。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最终解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重新武装德国的难题。在随后几十年里,欧洲防务主要为北约所主导。(www.xing528.com)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纯粹的欧洲防务合作很大程度上由英国、法国、德国与意大利防务产业间的双边或多边军备项目所推动。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署《爱丽舍条约》(Elysée Treaty),表达了开展装备合作的意愿。两国以发展新型反坦克制导导弹和防空系统为目标的欧洲导弹(Euromissile)项目带来了米兰(Milan)和霍特(Hot)两款反坦克导弹以及罗兰(Roland)短程防空系统,但合作最终没能在莱茵河两岸建立起独立的导弹产业。类似项目还包括英法之间的美洲虎(SEPECAT Jaguar)战术攻击机项目。紧随这些双边项目的是众多多边项目,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意—英“龙卷风”(Tornado)攻击机及八九十年代的德—意—西—英“台风”(Typhoon)战斗机等。

这些欧洲军备项目反过来又增进了欧洲政府军备采购管理合作并促进了欧洲军备组织的诞生:一些欧洲国家很快意识到未来防务合作项目需要从单一政府的强势管理向某种形式的联合项目控制转变。1976年,北约欧洲成员国组建了一个培育装备采购合作的国际协调机构“独立欧洲项目集团”(IEPG),开展了欧洲航空合作研究、欧洲防务产业研究等许多研究。以“独立欧洲项目集团”作为年度磋商的平台,除爱尔兰以外的北约13个欧洲成员国设定了军备要求、系统概念及合作领域的目标,包括强化欧洲盟国对北约共同防务的贡献、改善欧洲技术基地建设、促进美欧防务贸易平衡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