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习故事,首先要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为此,教师就应该给儿童放权,营造良好的学习场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学习场域一方面指儿童在学习场所中所能接触的各类物品,这是具象的学习场域;另一方面是指儿童在学习场所中所能感受到的沟通、评价、表达的心理氛围和倾向,这是相对抽象的学习场域。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包容的学习场域,能够有效地释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学习诱因,在儿童生活的环境中充分渗透学习诱因,让儿童置身于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场域之中,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学习故事:不一样的水龙头
○ 主角:可乐(3岁)
○ 地点:盥洗室
○ 记录者:王薇
○ 记录时间:2016年9月21日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洗手的环节是多次出现的。走进盥洗室,你马上发现了水龙头、洗脸盆和家里的不同,都是小朋友能用的尺寸。开心之余,你开始慢慢体验盥洗室里的一切。你在盥洗室里面久久不愿意离去,认真仔细地用肥皂洗手,用毛巾擦手,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完成每一件事情。(www.xing528.com)
洗完手,要喝水了,你拿着杯子站在饮水机前,发现饮水机有两个水龙头。你观察了许久,犹豫着该接哪个水龙头的水喝。你问我:“王老师,为什么这里会有两个水龙头?”我告诉你是因为小朋友多,这样就可以两个孩子同时接水喝。你好像不太相信,分别在两个水龙头下面接了水,品尝以后高兴地跟我说:“王老师,这里面流出来的水是一样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与家庭环境不一样的物品成为刺激儿童学习探索的诱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尝试探究从不同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是否一样。
2.允许儿童表达自我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允许儿童进行自我表达的。在这种学习场域中,师幼之间发生的互动是平等的,充满了爱与欣赏、理解与信任。为此,我们尝试在园内设置情绪调节空间,给予儿童释放自我情感的机会;我们不强行划分班级区域,不规定探索材料,给予儿童表达自我需求的可能性;我们试图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允许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和表现。
3.支持儿童展示成果
踏上学习故事的研究之旅后,教师们对儿童作品展示的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往在展示儿童的作品时,教师们有求全求美的倾向,往往会从众多的作品中选择自认为相对完整的、能够代表班级儿童发展水平的作品予以呈现。但是,随着学习故事理念的渗透,教师们改变了对儿童的看法,觉得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作品都有独特的价值。为此,在作品呈现的过程中,一是注重作品展示的及时性。努力在班级开辟一些小型的、低矮的展示区,让儿童能够大胆地、主动地将自己的作品摆放上去。二是注重作品展示的原始性。对于儿童的作品,不要求完美和完工,只要儿童喜欢,就鼓励他们将自己不成熟、不精美甚至是未完成的作品展示到教室的某个区域。这样一来,儿童充分感受到班级和教师的包容与接纳,“工作”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4.鼓励儿童向环境学习
有段时间,荷晏园所在的小区进行改造,幼儿园外大兴土木,地面一次次被挖开,晴天灰尘扬满天,雨天泥水沾满地。家长们怕孩子摔跤,纷纷抱着孩子穿过小区道路,幼儿园也为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深感担忧。可孩子们的想法却不一样!正在大人们为周边环境担忧之时,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开始了一场自主学习。他们常常长时间地趴在幼儿园的围墙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施工中的挖掘机,热烈地讨论着挖掘机的工作原理,这样的情形持续了若干天。孩子们每天都兴致勃勃地来幼儿园,专心致志地趴到围墙上看,慢慢地,孩子们对挖掘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开始尝试在游戏中模仿和运用……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老师担心环境不卫生,制止了孩子们趴围墙的行为,孩子们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收获与成长。而这种长时间观察挖掘机工作的机会在生活中是很少的。当教师给予一个“允许”的场域,儿童便有了自主向环境学习的机会,这岂不比我们做个课件或是拿张机械图让他们认识挖掘机来得更深入、更直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