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故事与《指南》的关联性

学习故事与《指南》的关联性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学习故事的理论渊源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学习故事,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指南》的精神,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寻找学习故事与《指南》的相通之处,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从目标、原则、领域、儿童观、关注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后,发现学习故事与《指南》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学习故事与《指南》的关联性

研究学习故事的理论渊源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学习故事,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指南》的精神,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寻找学习故事与《指南》的相通之处,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从目标、原则、领域、儿童观、关注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后,发现学习故事与《指南》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接着,我们尝试用学习故事所倡导的儿童观、课程观和学习观去观察、记录儿童,发现学习故事与《指南》的精神也是不谋而合的。

1.儿童观: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新西兰的早期教育研究工作者相信,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追求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也基于此——尊重和信任儿童。教师在教育中秉持着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的观念,并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有能力、更有自信。因此,教师需要在工作中改变原有的观念,尝试用儿童的视角去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给予信任,创设安全和爱的环境,并对他们的行为尽量不做干涉与指导,让儿童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成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

这种全新的观念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我们尝试用这种欣赏和接纳的角度去看待儿童,才发现原来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学习故事:泡茶喽

○ 主角:佳佳(3岁)

○ 地点:教室

○ 记录者:李萌

○ 记录时间:2015年4月16日

今天,你提着一个装满酸奶杯的塑料箱对我说:“我可以玩杯子吗?”我说:“当然可以呀。”于是你开始了自己的游戏。当我再来看你时,你已经打开了三个胶水瓶,并一一对应地用力给三个酸奶杯挤胶水。看到你浪费了这么多胶水,我本来准备制止你,但转念一想还是先听听你的想法吧。于是我问:“佳佳,你在干什么呢?”你开心地说:“我在泡茶呀!”说完你又拿了一根胶棒尝试往杯子里继续倒。不过,你发现胶棒无法像胶水瓶那样挤出液体来,就问:“怎么这个倒不出水呢?”我笑着说:“佳佳,这是固体胶棒,是不能倒出水来的。你可以去找找教室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泡茶。”你仔细地在教室里找着,找到了一个装满皱纹纸条的矿泉水瓶。你开心地拿过来打开瓶盖,捏出皱纹纸条,然后把纸条撕断放在杯子里。“你这是在干什么呢?”“我在放茶叶呀。”茶叶放好之后,你好像想起了什么事,然后边在教室里寻找边说:“我要去找一根筷子。”我问:“找筷子干什么呢?”“我要搅拌呢。”很快你找到了一根红色的塑料小棒,并在杯子里搅拌了一下,然后端起杯子递给我:“茶泡好了,请你喝茶吧!”

当故事里的佳佳被赋予了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形象后,佳佳的老师不再急着批判和制止,而是尝试去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支持佳佳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探究。佳佳的“浪费”体现着孩子的经验重组和反常规思维,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通过学习故事的实践研究,老师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倾听……然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儿童真的是天生的学习者,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

2.课程观:儿童的学习无处不在

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体系把课程定义为在一个专为支撑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早期教育环境中所有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活动和事件的总和,即幼儿园里存在的一切和发生的一切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在这种广义的课程观的引领下,新西兰的老师认为:儿童的学习范围和学习场所是广泛和辽阔的,儿童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儿童的学习路径也是多元化的。这种广义的课程观与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如《纲要》和《指南》也提倡课程是生活化、游戏化的,一日生活皆课程等。

下面的学习故事就真实记录了儿童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习故事:奇怪的滑梯

○ 主角:洁洁(4岁)

○ 地点:操场

○ 记录者:杨晓(www.xing528.com)

○ 记录时间:2016年3月1日

下午,你和小朋友一起在玩滑梯,你跑过来拉着我的手,想要我跟你们一起玩。在你接触到我的一瞬间,我们都觉得被“电”了一下,我们同时惊呼:“有电!”这时,又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说:“我们也被电到了。”你看到几个女孩子从滑梯上滑下来后,头发都竖起来了。孩子们也都发现了,互相摸摸头发。我告诉你们,这叫作静电。你们对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很感兴趣,我要你们自己回家查一查为什么会产生静电,第二天我们讨论。你把这项任务记得牢牢的。

回家后我在你妈妈发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动态:今天玩滑梯被电了,杨老师说要回家查查为什么会有静电。于是,你在翻《十万个为什么》 ……

第二天的讨论,你自信地跟大家分享你找到的小知识:“玩滑梯时,人的衣服和滑梯之间有摩擦,摩擦会产生静电。如果空气干燥的话,就电得更加明显。”

在上述故事中,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静电,老师没有按常规的做法直接给出“什么是静电”的答案,而是鼓励儿童自己去探究、去寻找,这种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和自由的表达与表现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表现欲和自信心。他们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提炼答案,尝试回答老师及同伴的提问,自信心得以充分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发现了自己的力量,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有自信、善沟通的学习者,这种教育的影响绝非一个简单知识点的获得可以取代的。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要充分捕捉和利用幼儿园的一切资源、一切可能的教育契机,让儿童在发现中学习,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多元化的发展。

3.学习观: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智倾向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的5条发展线索是归属感、身心健康、探究、沟通和贡献,对应着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的5个方面:感兴趣、在参与、遇到困难和不确定情境时能坚持、与他人沟通和承担责任。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整体的、动态的、可持续的,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要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其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而个体的心智倾向是一个包含动机、情境和技能的三位一体的概念,包括:准备好视自己为学习者;很愿意意识到某个情境是或不是学习的场所;拥有准备好学习、很愿意参与学习的能力与知识储备。为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心智倾向,使儿童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点与我们《指南》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又是高度吻合。

《指南》强调培养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这些学习品质都能反映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和风格。积极的学习品质可以强化和支撑儿童的学习,如下面的学习故事所记录的儿童的学习过程,而消极的行为习惯则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

学习故事:无声的探究

○ 主角:肖肖(3岁)

○ 地点:教室

○ 记录者:龙慧

○ 记录时间:2016年4月6日

你拿着一堆圆柱形的纸筒在叠高,一开始还没有发现它们叠上去的特点。发现你拿着最后一个纸筒在反复琢磨着什么,我好奇地凑了过来。首先你把纸筒放到了最上面,发现有些不太对而且有些放不稳,就放到下面一层,结果更加放不稳。此时的你没有再调整位置,而是专注于如何将它们放稳,可是怎么放都需要用手扶着。于是我问道:“为什么总是放不稳呢?”你没有回答,还是在努力地尝试放稳它们。我一边指着旁边的三层纸筒一边说:“你看这边的纸筒,下面的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你没有回答,但是把放不稳的纸筒拿了下来,你把目光放到了别的地方,不再关注这些纸筒。

一开始还以为你在寻找其他的办法,结果发现你开始在旁边玩别的东西,真的不再理会这些纸筒了,我再次说道:“还是把它放上去吧,我有办法让它放稳。”你听从了我的建议,我请你把4个纸筒摆成一排,看一看后再重新往上放,你发现了2号和3号纸筒的细小差异,顺利地将它们摆好了。当我问为什么这次能放稳时,你却是笑一笑便跑开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3岁的肖肖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但是在遇到困难时还不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且不懂得寻求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容易转移注意力。但当老师主动提出建议后,他愿意去尝试并发现规律,这些都是良好学习品质的萌芽。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儿童在游戏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学习品质并放大,对消极的行为要选择性忽略并予以调整,长此以往便能培养其积极而稳定的学习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