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识形态批评的电影理论,以法国哲学家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结构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得到长足发展的结果。其中,拉康关于儿童人格结构的理论为阿尔都塞借用,来阐释其关于“主体”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理论。
意识形态批评的电影理论,以法国哲学家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结构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得到长足发展的结果。其中,拉康关于儿童人格结构的理论为阿尔都塞借用,来阐释其关于“主体”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理论。他指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用在于通过“询唤”、镜像中的“误认”使个体臣服于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国家机器的自觉臣民。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发表了《约翰·福特的<青年林肯>》一文,它是用意识形态批评方法分析电影的经典性文献。之后,法国学者让·皮埃尔·乌达尔在《论缝合系统》、美国学者丹尼尔·达扬在《古典电影的引导代码》等文章中,揭示了电影实现其意识形态效果的策略。
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论者认为,电影中的艺术手法或技术手段都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策略代码,电影的不同叙事方式也受制于不同意识形态的要求,在电影的能指和所指关系中含有一种社会无意识或政治无意识。可以说,意识形态的电影批评离不开历史和阶级分析,它和社会背景构成了一种有机的关联。同时,意识形态批评和电影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后殖民批评以及大众媒介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是把观众纳入电影美学理论之后,进一步把研究的视角拓展到包括政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