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3-4所示,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年龄为40.5周岁,年龄中位数为42.0周岁,女性的平均年龄和年龄中位数都显著高于男性,为41.5周岁和44.0周岁,分别比男性高出1.8周岁和3.0周岁。在年龄层构成上,男女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非常接近,分别为68.9%和69.6%,但是男性的少儿人口比例为16.6%,明显高于女性的少儿人口比例(14.5%),而男性老年人口比例低于女性的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14.5%和15.9%。
表3-4 年龄结构 单位:%
表3-4还体现了我国家庭人口负担的情况。我国农村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15.6%、69.2%和15.2%,少儿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较为接近,即两头都呈现较小的比例。而如表3-5所示,我国农村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分别为44.5%、22.5%和22.0%,劳动年龄人口面临着相当大的少儿和老年抚养压力。
表3-5 不同地区家庭人口负担情况 单位:%
注: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5》的划分,少儿人口指14周岁及以下的人群,劳动年龄人口指15周岁及以上和64周岁及以下的人群,老年人口指6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少儿抚养比指少儿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总抚养比指少儿和老年总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www.xing528.com)
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总抚养比呈现较大的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比较接近,分别为47.4%和45.9%,东部地区的总抚养比则要远低于中、西部,仅为40.4%。其中,东、中、西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差距并不明显,分别为21.6%、21.7%和22.8%,不同地区人口负担差异主要在于少儿抚养比。我国东部农村地区的少儿抚养比为18.8%,远低于中部地区(25.7%)和西部地区(23.1%),这种差异有可能源于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对生育观念的影响。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相应地抚养子女的成本也较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自愿不生育,使得东部地区的少儿抚养比低于中、西部。
自从21世纪初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便成了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当一个社会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时,该社会就迈入了老龄化阶段。如表3-6所示,我国农村社会目前属于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趋势在进一步加剧,2013年农村老龄化率为12.4%,到2015年老龄化率已经达到了15.2%。2013年,我国东部农村老龄化情况最为严重,老龄化率达到了13.4%,西部相对较低,为11.8%。但是在两年之后,西部地区的老龄化形势急剧恶化,老龄化率增加了3.9个百分点,超过了东部和中部,成为我国农村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
由于近些年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对稳定,因此,我国农村老龄化率这种大幅增长并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自然更迭,更多的是因为人口在区域间的流动。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在城市定居,或中、西部的年轻人来东部城市务工后定居在东部,都极有可能导致农村老龄化率,尤其是中、西部老龄化率的增长。
表3-6 2013和2015年我国不同地区农村老龄化率 单位:%
注:老龄化率指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