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盘涡:石质古雅,细腻风光,受纪晓岚赞赏

盘涡:石质古雅,细腻风光,受纪晓岚赞赏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盛夏的一天,晚饭后正想出门散步,突然手机叮咚一响,老冯发来一条微信:“石自天坛产出,松烟磨去生香。虽然质朴古雅,却能细腻风光。”韩愈的这一文一铭,使盘谷砚闻名于世。细辨材质,色苍厚重古雅,石质温润细腻,纹理致密质朴,难怪清代纪晓岚会对盘谷砚赞赏有加,并在《阅微草堂砚谱》中赞曰:“石出盘涡、阅岁孔多,刚不露骨,柔足任磨,此为内介而外和。”吕会长此话一出,我即惊喜万分。

盘涡:石质古雅,细腻风光,受纪晓岚赞赏

盘谷砚,又称天坛砚,虽说是地方小砚种,名气却不小,特别是在古代,为何如此?在我看来,除了盘谷砚石质尚佳的原因之外,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

有一种朋友,见或不见,依然思念;有一种牵挂,无关远近,只因真情。

南京的吕会长,博学多才,性情儒雅,对古陶瓷研究颇有造诣,对朋友特别真诚友善。说起来我认识吕会长还是因为老冯,前两年有一次吕会长来饶城,老冯请他在广信吃晚饭,邀我作陪。第一次见到吕会长就觉得特别投缘,有聊不完的话题。那晚我们促膝长谈,从陶瓷艺术欣赏聊到古陶瓷的鉴定,再从古砚收藏聊到收藏界的奇闻趣事,直至深夜,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吕会长的通文达理、见多识广让我叹服。从那次见面以后,我们就联系很密切。吕会长在如何鉴赏古砚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更让我更感动的是,吕会长每每逛古玩市场、参加拍卖会或与藏家交流的时候,总会想到我,帮我关注一些价廉物美的老砚台,我的不少藏品就是吕会长帮着寻访到的。我时常为自己能结识吕会长这么一个热心而真情的好友而感到庆幸。

去年盛夏的一天,晚饭后正想出门散步,突然手机叮咚一响,老冯发来一条微信:“石自天坛产出,松烟磨去生香。虽然质朴古雅,却能细腻风光。”我正疑惑不解,老冯又发来一条:“若想知何物?请到东湖来。”我心中一紧,暗自揣测,莫不是盘谷砚?老冯微信发的那四句话好像就是苏东坡赞盘谷砚的一首诗。

饶城属歙砚的产地,自古以来当地人书写多以使用歙砚为主,而其他砚种却相对较少,端、洮、澄几大名砚还好些,偶尔还能见到,像盘谷砚之类的地方砚种在饶城就极为罕见。在饶城,包括在饶城周边要找到一方盘谷砚甚为艰难,要找到一方盘谷老砚那更是难上加难,我是多年寻觅,未见“芳”踪。

长:18cm
宽:11cm
高:4.2cm

盘谷砚,又称天坛砚,虽说是地方小砚种,名气却不小,特别是在古代,为何如此?在我看来,除了盘谷砚石质尚佳的原因之外,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何谓“天时”?在古代,书写离不开砚,砚在当时需求量非常大,端、歙和洮等石质优良的砚,产地都远离中原,受交通所限,难以进入中原地区,除了王侯贵族、豪门富绅,当地名砚就成了当时普通人的首选;何谓“地利”?盘谷砚产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太行山脉之盘谷泉畔,太行山是地理名胜,同时,济源属中原地区,而古代的中原地区又属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何谓“人和”?在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盘古砚,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卢照邻李商隐司马光、苏东坡、黄庭坚赵孟董其昌纪晓岚等,他们中有许多人曾留下了赞美盘谷砚的诗文墨迹。特别是唐代大文豪韩愈对盘谷砚更是情有独钟,写有多篇与盘谷砚有关的诗文。公元801 年,贤士李愿隐居盘谷,韩愈为其作《送李愿归盘谷序》,六年之后,韩愈登天坛山、游盘谷寺时又作《天坛砚铭》,该文记载:“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棱弧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疑神仙遗物,宝而用之,请予铭焉。铭曰:仙马有灵,迹在于石,棱而宛中,有点墨迹,文字之祥,君家其昌。”韩愈的这一文一铭,使盘谷砚闻名于世。之后,盘谷砚逐渐成了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升华为一种追先怀古的寄情之物,得到许多文人雅士的青睐,宋代之后,赴盘谷游览怀古、寻访考证、选石制砚的文人雅士和能工巧匠络绎不绝。

出于好奇,我急匆匆地就赶到老冯在东湖的原来那间古玩店,推门入店,店里凉风徐徐,清爽宜人。围着茶台,茶艺师小徐正安静地泡着茶,神态优雅而专注;老冯又在习惯性地调侃着吕会长,冲着吕会长摇头晃脑地说着一些打趣的话;吕会长则是满脸涨得通红,正操着他那纯正的南京话争辩着什么;小张端着茶杯,一边美滋滋地品茶,一边笑盈盈地看着他们相互打趣。见我来了,老冯、小张他们立刻起身打招呼;小徐也捧上了香气四溢的热茶;吕会长转身从身后的旅行袋里掏出一个纸包小心地放在茶台上,将我拉到他身旁坐下,笑着对我说:“你打开看看。”

老冯也在一旁故作神秘道:“若想知何物?答案里面寻。”

我急忙揭开纸包,一方老旧的砚台立刻呈现在面前。

细看这方砚台 ,形状十分别致,砚长十八九厘米,宽十一二厘米,厚四五厘米;长方形带盖,盖似盝顶,盖面四周阴刻管状纹,中间镌铭文:“盘谷石砚”,右上方镌“清照兄雅玩”,左下方镌:“弟冯朝仁敬赠”;砚身内缩约0.5 厘米,刻砚堂和砚池,砚堂与砚池六四之分,弧线相隔,砚池雕一卧牛,牛身虽小,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砚池右上角有流孔,上刻祥云纹;砚底四周浮刻裙褶下垂,四角刻荷包形砚足。细辨材质,色苍厚重古雅,石质温润细腻,纹理致密质朴,难怪清代纪晓岚会对盘谷砚赞赏有加,并在《阅微草堂砚谱》中赞曰:“石出盘涡、阅岁孔多,刚不露骨,柔足任磨,此为内介而外和。”整方砚台虽然稍显粗犷,但却不失庄重、古朴、大气之美。从砚的形制、铭文的款式和皮壳的老旧程度来看,此砚应为晚清到民国的物件。

也不知道看了多久,“怎么样?怎么样?”在老冯不停地追问下,我才艰难地把深陷在砚台里的目光拔出来,激动地看着吕会长,连声说:“好砚!好砚!”

吕会长像是松了一口气,扶了一下眼镜,微笑着说:“我还有点担心你会嫌它粗糙嘞!喜欢就好,是从一个老藏家手里帮你淘来的,砚台老旧没问题。”

吕会长此话一出,我即惊喜万分。我急忙站起,弓身向前,紧握住吕会长双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太谢谢了!踏破铁履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总算是有一方老的盘谷砚了!”(www.xing528.com)

老冯像是打抱不平,随即便说:“吕会长得来可不是全不费工夫,他可是寻遍了半个南京城。”

我连忙作揖,急声道:“对不起!对不起!口误,辛苦会长!谢谢老哥!”

吕会长淡淡地笑了笑,慢条斯理地说:“也没老冯说的那么夸张,知道你喜欢老砚台,到一些相关场合我就会为你留心老砚台,这不,前几天拜访一个老藏家,发现了这个,我感觉挺不错的,便给你淘来了。”

吕会长这番话,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他那浓厚而又真挚的友情。

手抚爱砚,免不了一番思量,一番感慨。砚铭提及,赠砚的冯朝仁和受砚的清照为何人?我们难以知道,他们的身世背景现在更是难以考究,但想必他们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友,也都是文人雅士。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相互馈赠礼物,向来是不可缺少。赠礼人身份和目的不同,赠送的礼物也往往天差地别。普通人馈赠的礼物往往是金钱、衣食、珠宝及田宅等家用之物;而政治人物馈赠的礼物却往往非寻常之物,有时候人也会被作为特殊的礼物赠来送去。春秋末期,吴越争雄,为灭吴国勾践巧用美人计,“浣纱女”西施就被勾践的谋士范蠡当作礼物献予了吴王夫差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为诛大奸臣董卓,巧施连环计,将拥有闭月羞花之貌的义女貂蝉当作礼物送给董卓;英雄豪杰之间则是“宝剑赠英雄”,馈赠的礼物往往是兵器、战马。三国时期,曹操为笼络人心,馈赠关羽赤兔马”。刘表为表彰有功战将,馈赠刘备骏马“的卢”。

而文人雅士间的馈赠,往往更注重精神层面,看重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礼物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常言道:“将士爱马,文人爱砚。”古代文人写字绘画,砚台必不可少,笔耕不辍,须臾不离,终生相伴,相处日久,必生情愫。因此,砚台对于古代文人,绝不仅是书写之器,还是寄情之物,更是心中圣物。正因为如此,砚台成了古代文人雅士间馈赠的首选,此风盛唐犹胜。在唐代,诗人们之间相互赠砚,以示友情,极为寻常。有诗为证:诗人韦应物在《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中曰:“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道出了老友被贬,将赴边陲,临别送砚,感物怀人的离情别意;刘禹锡在《谢柳子厚寄叠石砚》中曰:“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道出了刘禹锡对柳宗元赠他叠石砚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砚席高谊。

吕会长赠我以砚,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更甚韦(韦应物)刘(刘禹锡),这既有他对一个收藏新手的提携之情;还有他对一个远方朋友的关爱之谊;更有他这么一个文博界资深学者对藏界新人的勉励之意。

有友若此,夫复何求!

2020 年1 月8 日

【知识链接】

盘谷砚,系传统名砚,又名『天坛砚』、『盘砚』。产于河南省济源市(砚石产于洛阳北王屋山的天坛峰、盘谷一带)。盘谷砚历史悠久,相传创始于唐代开元年间。1986年,考古学家在一座汉墓里发掘出一块『四龙戏珠』的古砚,经专家考证,确认是东汉时期的盘谷砚,因此较之史书的记载又提前了700多年。唐韩愈作『天坛砚铭』,称盘谷砚为『天坛砚』。清乾隆帝作『盘谷考证』后,盘谷砚即定名至今。其特点是石质坚细,雕刻精工,发墨保湿,造型生动,古雅大方。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赞誉盘砚:『石出盘涡,阅岁孔多,刚不露骨,柔足任磨,此为内介而外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