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壳醒目,包浆璨然,砚形呈竹节状,正面开椭圆形砚堂,砚堂上端修凿月牙形砚池,砚背雕竹节纹。祁阳石材质,体有两色,紫青相映,质地细腻,润如婴肤。砚额刻有铭文:『钟山之精,凝而为宝,百万军中,助我一扫。秋帆。』字迹苍劲有力,神态飘逸灵动。
在文人墨客眼里,砚往往是以有铭者为贵。砚铭多镌刻在砚额、砚底,或砚身四侧,或诗或文,或词或赋,可长可短,可书可画,不拘一格。
砚铭是我国独有的文体形式。古人有的把格言、警句作为砚铭,将之奉为准则,躬身力行;也有的将诗词、短文作为砚铭,以此叙事抒情,言物咏志。这些古代砚铭,文字虽短,却文采隽永,意蕴深邃,字字千金,是文学美与雕刻美的融合,极大地增加了古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我常常想,如果能持一方古砚,神游太虚,穿越古今,与古人来个约会那该有多好。如果真能那样,我会手抚镌有苏轼行书铭文的从星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随东坡,游赤壁,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美景;如果真能那样,我会手捧刻有“道战”铭文的史可法“碧血丹心”砚(赖少其珍藏,并命名为“碧血丹心玉蝉芭蕉砚”),与道邻,守扬州,展手持长剑,血洒城墙,视死犹如归的英雄壮举。这种想法在我心里萦绕多年,在收藏古砚初期,我疯狂地痴迷着有铭文的古砚,但寻访多年,终究未获。
长:19.5cm
宽:12cm高
:3.5cm
有一种幸福叫不期而至,2016 年初夏的一天,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得到了自己收藏的第一方带铭文的古砚。记得那天是周末,江苏南京的吕会长和河北保定的张总来了饶城,老冯邀我和小张去他东湖古玩城的店里一起喝茶。我们一进门,店里茶香四溢,他们对着几块老瓷片指指点点,谈兴正浓。我和小张坐定后,老冯便热情地为我们捧上茶。我在家清洗了大半上午的砚台,也没顾得上喝水,正口干舌燥,于是接过杯,口中一送,脖子一扬,一杯茶便入口进腹。老冯见后,作惋惜状,急道:“唉!急啥!一泡好茶给你这个大俗人糟践了,好茶须细细地用心品。”
我不以为然地说:“都是口腹之物,怎么喝不是喝,哪有那么多臭讲究。”
老冯深感恨铁不成钢,耐着性子说:“你这样喝茶就像土匪喝酒,是牛饮。”接着他又摇头晃脑地宣扬他的饮茶心得,慢条斯理道:“茶是要拿来品的,品茶也是有讲究的,一杯茶应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饮茶。汝知否?”
我有些看不惯他那近乎自恋的嘴脸,故意打击他说:“如果我算是牛饮,那你就是驴饮!”
他愠怒道“此话怎讲?”
我也故弄玄虚地说:“那你喝了半上午,几十杯喝下去了吧!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你应该知道吧?妙玉关于饮茶就有个三杯论,她认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几十杯下肚,岂不是驴饮?”
我说罢,满座皆笑。随后吕会长和小张他们也饶有兴趣地加入了这场关于饮茶与品茶的辩论,一番唇枪舌剑,倒也没有争出个子丑寅卯来。
谈兴渐淡后,大家便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腔,一边喝着茶,一边玩着手机。老冯还是习惯性地刷他的古玩界的微信朋友圈,当看到砚台图片,他认为有一眼的,就递给我看。当我看到第三四张图的时候,他铅山的一个朋友老王发来了一张老砚台图片,这张图片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从图片看,像是一方瓦形端砚,脏兮兮的,厚厚的污垢下依稀可以看到一段铭文,“钟山之*,凝**宝,百万*中,助我一扫。秋*”我心中为之一震,这难道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铭文古砚?我立即递给吕会长他们看,大家一致认为有一眼,像个好物件。我立刻让老冯与他那朋友联系,一番交流后,我们知道了大概的情形。
这方砚台是老冯那个朋友老王从福建老家淘来的,砚台的原主人是一大户人家的后人,砚底有残破,带红木底盒,还没想卖,但有很多人询过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拿下,绝不能让这方铭文古砚与自己失之交臂。我当即便与老冯商量,下午就赶过去看实物。(www.xing528.com)
老王,六十来岁,铅山邮政系统的老职工,业余经营古玩数十年,诚信友善,口碑甚佳,与老冯交往多年,也算是古玩行的老朋友。当老冯向老王告知我们的行程计划时,老王反馈的情况却让我内心一紧。老王尚在闽北一带的农村地区串货,下周一才能返回。我恐夜长梦多,久拖生变,正纠结下周一是中午去还是晚上去的时候,老冯心细,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很热心地对我说:“你也不要担心有人捷足先登,中途截砚,周一你还是安心上班,我和吕会长、张总一大早就赶过去,我也好久没去老王那里了,正好也可陪吕会长和张总去他那里转转,我会帮你上手好好看,只要没问题,就帮你拿下,放心!是你的就跑不了。”吕会长和张总也很高兴地附和。他们都是收藏界资深的高手,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我心大安。
说是心安,事实上到了周一我却怎么也做不到淡定,上班总是心神不宁,频繁地打电话追问着他们的行踪,以及与老王交流的进展。从上午十点钟起,就开始捷报频传,他们终于见到老王了,砚台还在,上手了,不是端砚,是祁阳石砚,是老的,铭文是原刻,秋帆款,清代名人……一个个消息令我兴奋不已。老冯他们采取的是迂回包抄的战术,起初还是东拉西扯,直到11点左右,他们可能是把古今中外能谈的话题都谈遍了,才终于进入正题,开始谈买卖。
老王一开始报价三万,当老冯把这个价格告诉我时,我的心凉了半截,那可是我大半年可自主支配的资金额度。怎么办?找家里的那位资深美女讨要显然是不现实的,她一直都反对我玩收藏,而且态度十分果断和坚决;找朋友暂借也不合适,自己的偿还能力明显不足,久借不还之事我是断然做不出。我着急万分,像热锅上的蚂蚁。老冯似乎知道我的尴尬处境,表现得十分善解人意,每次告诉我新的报价,当知道我仍不能接受后,总会随即委婉地安慰我,让我别着急,并表示还会继续努力压价。价格在一千一千地降,当降到二万二的时候,我从老冯的语气中听得出这个价格已经到底了,他也尽力了。我内心反复掂量着自己那干瘪的钱袋,还是觉得难以承受,最后,我一咬牙,厚着脸皮在电话里冲老冯说了一番话,那些话至今都让我觉得有些汗颜,我说:“冯兄,你就帮兄弟一把,同情同情我这个穷苦的收藏发烧友,再讲讲价,争取二万以内帮我拿下,晚上回来请你们喝酒。”
老冯听后苦笑了一声,挂了电话。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心慌意急地等待着,在狭小的办公室来回踱着步。十二点半的时候,老冯的电话终于打来了,他只说了四个字:“晚上喝酒。”此刻我紧绷的神经瞬间便放松了下来,整个人松软地瘫坐在沙发上,心情愉悦地回味着“晚上喝酒”那四个字,那时候我猛然觉得老冯的声音是那么的甜美,富有磁性,简直美如天籁。
傍晚,老冯他们回到了饶城,带回了砚台,也带回了故事。
我叫上酒菜,又和老冯他们在东湖的店里会合,就着茶台摆起了庆功宴。我顾不上吃喝,迫不及待地将砚台冲洗干净,然后就细细地把玩起来。
砚台长二十五六厘米,宽十二三厘米,最厚处四五厘米。皮壳醒目,包浆璨然,砚形呈竹节状,正面开椭圆形砚堂,砚堂上端修凿月牙形砚池,砚背雕竹节纹。祁阳石材质,体有两色,紫青相映,质地细腻,润如婴肤。砚额刻有铭文:“钟山之精,凝而为宝,百万军中,助我一扫。秋帆。”字迹苍劲有力,神态飘逸灵动。砚台左下角虽有一处老磕碰,但瑕不掩瑜,更显古朴沧桑之美。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冯就打开了话匣子,将那方砚台的前世今生娓娓道出。当然,这些都是从老王那里打听来的,孰真孰假,尚未考证。今年春节,老王回福建光泽县司前乡举安村的老家走亲戚,期间,他又习惯性地来到邻近的新甸街淘宝。新甸街历史悠久,曾是南来北往水陆交通要塞,明清时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有“北路第一街”的美誉。几百年过去了,古街的轮廓依然完整,主街从北向南由古老的房子分出前街后街,前后街之间有十多条小巷交错连接贯通,小巷路面的鹅卵石排列整齐,主街两边的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代的,五六十座,二进、三进和五进的院子居多,远远看去,屋顶层叠,飞檐斗角,错落有致,尽显当年的富丽和豪华。其中,有一座进士公的自家宗祠,宗祠大门为牌楼式建筑,呈八字开门,正中门楼上方石匾上刻有“**封号”字样,里面有前厅、中厅和后厅,由天井分开,两边厢房现在还住有人家。老王淘到那方古砚的人家,就住在其中。据那户人说,他们是名门之后,祖上张翼翱、张其藻俩父子,清朝乾隆年间双双中举,张翼翱后参加会试被授“明通进士”,曾先后出任过永春县学教谕和湖南祁县知县。其在任期间,革除陋习,惩强镇恶,抚恤百姓,官声甚好。后因母病辞官回乡尽孝,最后终老于新甸街。家中曾经有过十多块官府和友人送的牌匾,大多在“文革”中被毁。现在他们家里还留有清祁阳一知府赠送的“学有本源”牌匾,以及“选魁”、“克敦孝*”等三块牌匾。张家视这三块牌匾为传家珍宝,甚少示人。那方古砚起初张家也是坚决不卖,那时的老王再次表现出了一个资深古玩商的过人才华,他与张家人从隔了几十代的亲情聊到离了几十里的乡情,口吐莲花,锲而不舍,通过三昼夜的努力,老王终于从张家购得了那方古砚。
那晚的庆功宴气氛甚为热烈,大家都是开怀畅饮,觥筹交错中,我不知不觉就被他们灌得酩酊大醉。当我烂醉如泥,被小张扛到家的时候,依然还是紧紧地抱着那方古砚。
之后的很长时间,我对那方古砚所带有的点点滴滴信息进行了艰难的探究。砚台上铭款的秋帆倒也容易了解,上网便知。秋帆原名毕沅(1730 ~1797),清代官员和学者,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但其他问题就难以解答了,比如:铭文之中提到的钟山之精为何物?是铁矿吗?凝而为宝又为何宝?是兵器吗?百万军中又是哪支军队?助我一扫又是扫谁?是甘肃平叛还是苗疆治乱?再比如:秋帆之砚又为何会流传至张翼翱后人?秋帆曾任湖广总督,张翼翱曾在湖南任过知县,两人有无交集?张家后人提到的湖南祁县和那个产祁阳石砚的祁阳县是一个地方吗?为寻求答案,我遍查典籍,数问“度娘”,对于这些问题,要不只字未记,毫无踪迹;要不多处各表,莫衷一是,让我一头雾水。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任何头绪。真相是什么?哪里才能找到答案?至今都令我欲罢不能,难以释怀。
2019 年12 月29 日
【知识链接】
砚铭,是指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位的一种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可长可短,能韵能散,丰富多彩。书写砚铭的字体更是百花齐放,篆、隶、楷、行、草,无所不有。砚铭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纵观古今砚铭,或诗或文,或词或赋,其基本内容大约可归为三类;一为记述砚台情实,以表珍爱之念;二为抒发文人志趣,以呈雅达之怀;三是揭示人生警戒,以谕贤哲之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