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文化发展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对关系,它们分别是科技化与潮流化、真爱与贩卖、大众与小众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有时是互相矛盾的,有时又是统一的,它们让球鞋文化的发展方向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关系抱有理性的认知态度。
(一)科技化与潮流化
科技可以说是一款运动鞋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对于如篮球、足球、网球等专业领域更是如此。各大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经费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然而,现在的运动鞋消费者,除了对运动鞋性能十分关注之外,运动鞋的外观,俗称颜值,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些运动鞋的主要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匡威、AJ等运动鞋中的某些款式就是如此,当时这些鞋款是为篮球运动员打造的,但时过境迁,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这些原本只具有运动功能的鞋款虽然在运动场上已被淘汰掉,却成了大众潮流文化的宠儿。现在的球鞋文化出现了功能上的分野,一方面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实战球鞋,另一方面是具有潮流意味的鞋款,人们以“休闲鞋”和“板鞋”等词汇来称呼这类鞋。但这种分别只是功能上的,在潮流的层面有时是无法分清的,比如近几年阿迪达斯推出的“椰子”系列,原本是跑鞋,但附加在这双跑鞋的商业推广和明星效应,让这双跑鞋变成了时尚。而同样功能的UB(Ultra Boost)系列跑鞋则慢慢回归到了功能性跑鞋的定位,球鞋在时尚和功能上面的摇摆让科技和潮流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
(二)真爱与贩卖(www.xing528.com)
某位球鞋鉴定师说过,在国内这种球鞋市场,资本运作远大于球鞋的爱好。换言之,有潮流就有需要,有需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资本运作,这是无可厚非的。球鞋市场的参与者,除了公司、消费者之外,还有一些做球鞋倒手买卖的群体,他们利用公司售卖中进行的限量、抽签等方式,依靠原价或者低价购买球鞋,再进行加价售卖,从而获利。如果说公司代表着销售,消费者代表着真爱,那么上述的这一类群体则融合了“真爱”与“销售”,形成了球鞋的贩卖群体,这里的“贩卖”并无贬义,而只是一个称呼,毕竟在市场经济中,买卖行为是双方自愿的事情,加上类似于“闲鱼”“毒”等交易平台的出现让拥有真爱的消费者和贩卖者之间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了起来,让一个原本对鞋子热爱的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也变得不那么明确了。此外,由于公司货球鞋(正品球鞋)的价格较高,让一部分消费能力较低,或者暂时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消费的群体望而却步,这就催生了假鞋市场,进而冲击了正规球鞋市场的发展,更不用说丰厚的利益让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真假混卖的情况。虽然真爱与贩卖的关系在市场的运转中显得十分复杂,但我的观点是,在面对自己中意的鞋款时可以考虑购买,但要理性消费,不要过度消费,更不要有攀比心理。
(三)大众与小众
文化领域中,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的区分是简单的,却也是复杂的。大众文化具有通俗的特征,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小众文化又被称作非主流文化,是和大众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形式。[30]换言之,小众文化并不能完全地迅速地为大众所接受。对于球鞋文化来说也是这样。一方面,现在球鞋文化中流行的鞋款,如耐克的AJ、阿迪达斯的“椰子”等系列鞋款均属于大众范围,而像Bape Star、Pony等鞋款则属于小众范围;另一方面,大众和小众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从小众的难以接受到大众的火爆流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反过来说,球鞋的流行从大众到小众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前几年很流行的New Balance系列、阿迪达斯的“贝壳头”系列和NMD系列,现在已经不再流行。总而言之,大众的球鞋文化在球鞋文化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小众的球鞋文化对于大众球鞋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辅助作用。小众的球鞋文化也可以看作是大众球鞋文化的一次“再出发”,[31]它们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共同构成了一种合力,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持有一个动态发展的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