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和激励非遗传承人的高素质

培养和激励非遗传承人的高素质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不同层次传承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传承人群的技艺水准,能够更好地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的作品;将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引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吸纳高校专业人才为传承 人才。

培养和激励非遗传承人的高素质

首先,上述“非遗”在传承上有着不同之处,前两者迄今为止的传承依靠少数文化精英,传承主体是少数人,而后者的传承主体则是一整个“原住民文化社区”,这是传承人们长期传承实践的结果,因此,在具体的传承和保护上有着不同要求。

上述三项“非遗”传承项目,面临着传承人数量相对不足、传承人传承“非遗”项目动力相对不足和部分传承人素质无法满足传承需要的情况。因此,要培养尽可能多的高素质传承人。

1. 保证传承人的数量,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教育力度。当地社区和文教相关部门增加相关项目的教育投入;“非遗”传承人们根据现实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传播、教育规模等;发挥产学研基地作用和推动“非遗进校园”,助力扩大传承规模,特别是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www.xing528.com)

2. 保证传承人对于传承“非遗”的动力。完善“非遗”传承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维护“非遗”传承人合法权益,保证非遗传承人能够通过传承“非遗”获得充足生活资料,使之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之中;鼓励“非遗”传承人以合法手段和途径,以“非遗”项目作为经营内容获得合法经济利益。

3. 保证传承人的相关素质能够与“非遗”的传承需要相匹配。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素质教育投入,尤其“非遗”项目本身需要的表演、音律、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非遗”项目的表演能够适应群众的需要;委托一批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对“非遗”传承人群进行研修和普及培训,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学校在“非遗” 保护中的作用。为不同层次传承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传承人群的技艺水准,能够更好地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的作品;将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引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吸纳高校专业人才为传承 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