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河口的端午节习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老河口的端午节习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端午节指每年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虽说端午节以纪念屈原说法较多,不过在各地的纪念方式不一样。这里,介绍老河口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这一天,老河口市家家户户都要吃煮蒜或烧蒜。端午节有另一种说法叫“女儿节”。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中午女方再到男方家,端午节中午一起吃饭,女方一般下午就回家,男方要给女方红包。

老河口的端午节习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端午节指每年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端午节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有人说是为纪念春秋末期吴国谋略家伍子胥,也有人说是为纪念战国末期爱国诗人屈原。虽说端午节以纪念屈原说法较多,不过在各地的纪念方式不一样。这里,介绍老河口的端午节习俗。

插艾蒿、煮烧蒜、吃粽子

谚语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又名家艾、艾蒿。中医典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艾蒿不仅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对很多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防治作用;而且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老河口人在端午节也时兴插艾蒿,但是讲究在小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和大端午(农历五月十五)分别插一次。端午节的黎明,乡间的许多人都会赶在露水蒸发前将艾蒿割回来。艾蒿是田野里无人看管的野草,端午这日沾着露水的艾蒿具有消灾祛病的独特功效。

以前,农村的门都是柴门,柴门上方有两个眼,分别在左右柴门约三分之一的位置,艾蒿要捆成手腕粗细的一捆,横放在左右柴门上,任其自然风干,这是驱虫,不让虫子往家里进,也可以放在柴门的石墩上,也就是柴门右边有一个门框,门框两边会有石墩。现在农村里房子和大门的样式都有新变化,艾蒿多是放在门框上。在此后的一年里,若有人伤风感冒,用艾叶摊成煎饼,嚼到满口辛辣,出一身热汗,就会好多了;也可以直接用艾叶熬水喝治病。民间也流传五月五持艾蒿可以辟邪的习俗。

谚语有云“端午不吃蒜,邪从门前钻”。《名医别录》里记载大蒜能“除风邪,杀毒气”,而《新修本草》认为大蒜具有“下气,消谷,化肉”的作用,古代食疗典范著作之一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大蒜的描述更加详细,即“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大蒜具有解毒、杀虫、杀菌消炎等作用,尤其是大蒜中丰富的大蒜素不但能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真菌感染和慢性腹泻,常吃还能预防皮肤病。

端午节这一天,老河口市家家户户都要吃煮蒜或烧蒜。一方面因为蒜是老河口一年中最早成熟的蔬菜,收获的季节正是在端午节前后,在端午节吃蒜既是庆祝收获的喜悦,又是品尝劳动成果;另一个原因是吃蒜可以防天热中暑。

煮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去除茎叶的蒜头,连皮一起放在水里煮。烧蒜和煮蒜方法类似,把整头蒜扔到农家的土灶里,待灶里的柴烧干,就可以将放进的蒜取出。蒜裹着灶灰,看起来并不是十分诱人,甚至感觉难以入口,不过将皮剥下后,别有一番滋味。虽说煮蒜的方法没什么特别,不过,煮蒜的时间倒是有一番讲究,必须在端午节早上煮蒜或者烧蒜。老河口人认为只有早上做的蒜,吃了才能防暑。可到底是什么原因,村民们只是沿袭一贯的传统,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www.xing528.com)

包粽子也是老河口人的一大习俗。包粽子首先要准备的是粽叶,不过由于老河口农村不生产笋,所以需要到集市上购买新鲜的笋叶,以叶面较大并且光滑的叶子为佳。买到笋叶后,还不能直接用来包粽子,需要进行加工处理。这些叶子要在沸水里煮上几个小时,让粽叶更加清香结实,买来的糯米也要浸泡一下。包粽子也有讲究,老河口人一般先从一片笋叶的两头各撕一根细丝,用来捆绑包好的粽子,使粽子看起来更加美观,在粽子下水煮时也不至于散开。棕叶有了,下面就是馅料,老河口人一般包糯米粽,糯米里面要放些许花生仁,吃起来感觉软软黏黏的。后来又有了肉馅,肉馅粽子的肉是经过腌制的,香而不腻,糯而不烂,也是美味十足。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河口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处都有卖粽子的商贩,而且由于会包粽子的人减少,所以人们大多会选择买 粽子。

大端午、小端午要接女儿回家

大端午和小端午的习俗是一样的,阴历五月初五被称为小端午,阴历五月十五被称为大端午。无论是大端午还是小端午,老河口有一种传统——接女儿回家。老河口市李楼镇贾湖中学袁校长给我们讲道鲁迅先生曾写过文章《社戏》,春天女儿会回家省亲,在娘家要住一段时间,老河口端午节接女儿回家,也有这种探亲的寓意。

端午节有另一种说法叫“女儿节”。端午节前一天,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的男方要带礼物到女方家里去吃午饭,礼物用筐子或者袋子装,女方家长可给“封子”,又称红包,要把红包放进筐子或袋子里。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中午女方再到男方家,端午节中午一起吃饭,女方一般下午就回家,男方要给女方红包。而那些结了婚的女儿一定要带着女婿回娘家。作为女婿,上岳父岳母家自然不能空着手,要带上肉、酒、香烟粉条。这里粉条比较特殊,夫妻回家时要再带回来,不能留在娘家,粉条象征“常来常往”,意思是希望女儿女婿能经常回家看看。

由于端午节是女儿回家的第一个节气,又是春夏之交,女儿的母亲,即丈母娘要给他们做或买新衣服,如果小两口有孩子,也会给孩子做衣服,这里叫“换季”。这表现了丈母娘对女婿的关心,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展现了老河口人温馨的家庭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