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文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得以被世界所认识,主要依靠的是侨民的迁徙、语言的传播、境外旅游者的来访、日常媒体的报道、文化产品的出口、各种国际活动的举行以及对留学生的吸引等等。这几个指标互为条件、互相依托,共同标示着一种地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力。成渝地区在这几方面可谓表现不俗,具备了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实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明确的推广战略,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局面。
(一)成渝侨民遍布世界,人才辈出,但成渝地区文化的标志性不够明显
海外侨民社会为成渝文化的流传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以成渝地区传统的变脸艺术为例,长期以来,它是维系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文化纽带。如今,它凭借华人社会这一平台,成功地走出了国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18年春节,巴拿马、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多国近十万华人赴巴拿马举行的国家文化交流展演,以一睹变脸表演的风采。事实说明,正是有了海外强大的侨民社会作为基础和支撑,成渝地区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够在海外获得热烈的反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渝地区的川菜、火锅等饮食文化也是如此。在国际上,华侨将成渝地区的饮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其独特的风味和精细的制作,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
华人精英的优秀示范作用,也是其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体现。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出现了邓小平、朱德等革命家,张澜、吴玉章等一批以救国图强为代表的引领先进文化潮流的思想家。在现代,成渝侨民中也涌现出大批专业人士与专家学者。在全美一流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中,祖籍成渝的占据了相当的数量。除了科学领域,同样也有大批祖籍在成渝地区的华人精英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们在各专业领域的优秀表现,给世界主流社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然而,这些侨民成渝地区文化的标志性不够明显,这与成渝地区文化在历史上对中华文化的实际贡献并不相称。成渝地区文化要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必须要更好地整理与利用华侨文化中蕴含的特色资源。
(二)四川方言使用人口日益增多,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水平,但操“川普”口音的人的形象经常惹起争议
成渝地区是四川方言分布的核心地带。四川话是汉语方言中被最广泛使用的地方语言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载体,语言的独特性是文化独特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语言不仅与各种外显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紧密相连,更是与内敛的文化价值观念密不可分。因此,一种语言的使用人数与传播范围,直接决定着它背后所昭示的文化的影响力与地位。一般来说,某种地域性语言传播越广、使用的人数越多,表明这种文化的影响力越大。成渝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成绩斐然,四川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人们竞相追捧的时尚潮流,风靡全国。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对成渝地区的了解出现了偏差,近年来川话文化的影响力可谓江河日下,操四川方言的人的形象也一落千丈,时常惹起社会争议。之所以四川方言文化出现“矮化”的现象,一方面源于地区欠佳的客观现实,同时也与对成渝地区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这种状况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亟待改变。
(三)成渝地区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境外旅客来访量不断攀升,但旅游品牌形象并未深入人心
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一个地区产生吸引力的先决条件。而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国外的旅客选择该地进行观光,说明他们对这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俗具有一定的好奇与关注,甚至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些旅客通过近距离的人际接触,会对该地区的文化形成更具体的看法、留下更鲜活的印象,并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将这些看法与印象不断传播,从而不断扩大该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因此,进入该地区的国外旅客越多,说明该地区的文化吸引力越强,在国际上产生的文化影响力也越大。国际的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世界推广自身的文化形象,首当其冲发展的必然是旅游业。
成渝地区是巴蜀文化的重要阵地,其中不乏秀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耐人寻味的风俗人情。其中九寨沟、黄龙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标志着成渝地区文化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随着成渝地区旅游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开发,境外旅客的来访量也不断攀升。2020年春节期间,成渝地区旅游人数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www.xing528.com)
但是,成渝地区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并不鲜明,缺乏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具有巴蜀特色的旅游产品未成规模。人们说起中国的旅游胜地时,成渝不及云南等地城市的名字响亮。成渝地区在海外的旅游知名度与京沪等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到成渝地区的外国游客,相当一部分是顺道而来的。成渝地区的旅游品牌还有待进一步擦亮。
(四)成渝地区媒体的境外传播能力日益增强,新闻和网络外宣发展较快,但海外媒体对成渝地区的关注度远未到位
媒体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它在信息发布的内容与角度方面具有最优先的选择权。谁掌握了媒体的话语权,谁就拥有了传播文化的主动权。因此,成渝地区整体的境外宣传水平,以及海外媒体对成渝地区的关注程度以及关注视角,直接关系和体现了成渝地区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力。
目前,成渝地区还没有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海外外宣阵地,虽已办有面向海外读者的报纸杂志,包括《四川日报》《重庆日报》,但英文杂志,英文报刊成都版、重庆版少见,与境外媒体合作更是凤毛麟角。
(五)近年成渝地区举办各种国际活动频繁,氛围活跃,但仍缺乏具有国际声势的活动品牌
有学者通过分析多年的国际新闻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媒体上出现,是因为他们主办了一个重要的活动”。可见,成功举办各种大型国际活动,是吸引世界目光的最佳办法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成功举办的国际活动越多,在国际视野中亮相的频率越高,其文化影响力也越强。
但到目前为止,成渝地区仍然缺乏具有世界号召力的大型活动品牌。近年来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上海凭借组织财富论坛、APEC会议和“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眼光,极大地扩大了影响力。而成渝地区没有举办过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型活动,同北京、上海投入巨资邀请国际著名公关公司和主流媒体参与策划宣传大型推介活动相比,成渝地区在对外宣传中一直缺乏大手笔,缺少对外整体包装、系统推介成渝形象的总体筹划,欠缺一以贯之的宣传主体和具体的品牌标示,难以给宣传对象留下集中而鲜明的印象。成渝地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主动,继续保持吸引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强势,就必须把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对外系统推介成渝地区整体形象纳入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整体战略,努力提升成渝地区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成渝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发展势头强劲,但自主品牌产品不多,核心产业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品出口是现代社会中文化进行国际传播的最直接途径。事实上,只要拥有强大的文化商品制造与出口能力,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就能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文化就拥有了“走出去”的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文化产品,特别是自主品牌文化产品的出口能力越强,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能力就越大。
以成渝地区为核心的巴蜀文化产品出口一直在全国不温不火。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成渝地区俨然成为了中国最没落的文化产品出口地之一。成渝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品生产的现状是复制能力强大,原创能力低下。例如,成渝地区的文化制造产业很多,但多是做代工、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品牌,很多文化产品都是做加工,由海外客户下订单,提供故事、剧本、制作要求以及资金等,成渝区域内公司只是负责加工环节。产品前期的策划、创意、市场调查以及资金筹集等都是甲方负责,而后期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等也都是海外动漫公司的工作。据悉,像《人猿泰山》《玩具总动员》《钟楼怪人》这些好莱坞作品,都曾在深圳,现在部分转移至成渝等地加工完成后期制作,《功夫熊猫》更是与成渝毫无关系。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仍存在为他人作嫁衣的“纽扣”现象,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在成渝地区的文化产品出口中,能够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并不多。同时,成渝地区的文化产品国际贸易顺差是建立在文化用品和设备制造业大量出口基础之上的,像印刷业这类文化外围产业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有数据指出,成渝文化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了出口总量的89%。而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内容文化产业,则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逆差。原创能力弱、核心产品少,必然使成渝地区文化“走出去”受到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