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可或缺的。具体做法是,在各乡镇建设综合文化站,在建制村建文化活动室,建设和完善“农家书屋”以及“村村通”设施,各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场馆等数量、质量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原则,将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地方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切实保障文化设施重大公共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资金。建立健全有关文化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少数民族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形成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尤其需要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当前,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应放在基层,以建设和完善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基本文化阵地。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要按照综合性、多功能、有阵地、有经费、有专门人员的基本要求,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和基本阵地,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各县、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思路,建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丰富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逐步建立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资源配置体系;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有关机构的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有关资源向基层的倾斜和下沉,加快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速度,建立科学规划体系,优化资源结构布局,改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式,在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软”能力建设的投入,探索通过设计管理工具、增加管理知识、培训地方工作人员和进行管理技术支持等方式不断提升有关机构的基础能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起有效的人事用工、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探索“管办分离”的多种形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