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念和思想认识层面,政府与社会各界逐步形成共识,既认同成渝地区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一个经济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体现的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观和文化发展观。文化历来是可以跨行政区域的,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用改革开放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渝地区经济时代必将催生“成渝文化时代”。
(一)空间上的文化一体化与精神的和而不同
一体化是“和”不是“同”,如果把和谐理解为无差别的同则是错误的,和谐包含着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事物“相济”才能“相成”。成渝文化空间上各具特色,文化资源可以协调整合。成渝区域文化具有同源性,长江水系孕育了这片富庶的土地,千百年来形成了个性独特、魅力无穷的巴蜀文化,而其积累、繁荣和进步,又形成具有近现代标识和特色、充满张力和活力的“巴蜀文化”。城际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是一对矛盾,而成渝地区诸城市文化同根同源、相融相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城市多样性和个性化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等因素,共同决定其文化渐次递进的分层关系,其中既有大都市文化,又有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文化;有县城文化,也有乡村文化。诸多较小的文化同心圆最终融合,构建成一个巨大的同心圆。
弘扬成渝的时代文化精神,辉煌成渝文化时代。通过核心理念辐射和边沿价值观聚合双向互动,重构成渝人的价值观,辐射到其他社会领域、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圈的主导地位。通过实现双向互动,核心理念不断地改变并统摄边沿价值观,边沿价值观也通过其特有的渗透力给核心价值观以一定的影响,使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丰富,兼容性更强,也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民族性与普世性的统一(www.xing528.com)
成渝人共有精神家园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和巴蜀文化的特性。任何区域文化的发展和精神家园的建构,都离不开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都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变革、融合、创新和光大。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成渝人精神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大力繁荣发展成渝风格、巴蜀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成渝地区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还要具有普世性,要自觉体现民族性和普世性的有机统一。成渝人共有精神家园不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望。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一个区域的共有精神家园往往凝聚着这个区域的历史,体现着一个区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一个文化族群心灵的寄托、精神的支柱、信仰的理念。因此,我们要看到成渝地区文化一体化过程中巴蜀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性,要重视成渝地区的几千年形成的历史传统。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地认识成渝地区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性,成渝人共有精神家园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