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无性繁殖不仅可保持树木原有的优良性状,还可使繁殖系数大大提高。传统的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和压条等方式。新西兰建立了辐射松微体繁殖中心,并解决了冷藏技术,冷藏5年的芽丛仍具旺盛生命力。日本已建成白桦、栎类的微体繁殖技术,成功进行泡桐、日本落叶松的茎尖培养和冷杉的胚培养。人造种子也是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植物无性繁殖不仅可保持树木原有的优良性状,还可使繁殖系数大大提高。传统的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和压条等方式。

许多国家利用扦插繁殖建立大面积的无性系人工林。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利用计算机控制光、湿、温、灌溉等全自动技术,使快速育苗有了很大发展。新西兰的辐射松扦插造林已进入工厂化阶段。巴西利用桉树扦插苗建立人工林已从一个纸浆进口国变成纸浆出口国。我国杨树、桉树、河北杨等也已进入工厂化育苗生产。中国林业科学院研制的ABT生根粉,对千余种植物扦插试验有效,尤其是一些难扦插的珍贵树种如红松等,不但能提高生根率,而且可缩短生根时间1/3左右。

微体繁殖技术是用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利用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快速大量生产试管苗,然后移入温室和苗圃栽培。现已有200个树种通过微体繁殖获器官分化和完整植株,有的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株以上的组织培养工厂越来越多。新西兰建立了辐射松微体繁殖中心,并解决了冷藏技术,冷藏5年的芽丛仍具旺盛生命力。日本已建成白桦、栎类的微体繁殖技术,成功进行泡桐、日本落叶松的茎尖培养和冷杉的胚培养。1988年日本的民间企业和美国植物生物技术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国际植物技术公司”,目的是大规模运用微体繁殖技术和重组DNA技术等育种手段,生产和培育咖啡等热带果木。我国在组织培养方面进展也较快,自1986年开始已有十几条试管苗生产线进入工厂化生产,香蕉苹果葡萄柑橘草莓等,总计超过1000万株,草莓等经脱毒培养,产量增加30%以上。(www.xing528.com)

人造种子也是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德国用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栎类的老树体细胞分化成胚状体,制成人造种子,解决老树难繁殖的问题,在国际上处领先地位。美国在木本植物人造种子方面,已研制出花旗松等并用于生产。这些人造种子可以长期保存,一年四季都能用于自动化工厂培育幼苗,尤其对制种困难或天然种子发芽率低的良种可得到快速繁殖,在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技术将预示对传统种子种植的挑战,已成为许多国家研制、开发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