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臭氧层严重损耗:第三个臭氧洞的发现

臭氧层严重损耗:第三个臭氧洞的发现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据最新资料报道,1995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以创记录速度在扩张,而且臭氧量已连续8年在急剧减少。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小组自1991年11月起,对欧洲、格陵兰和北极圈臭氧层量和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烃等的浓度进行了调查。臭氧层的严重损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注意。这是继南极、北极出现臭氧洞后的第三个“臭氧洞”。

臭氧层严重损耗:第三个臭氧洞的发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南极臭氧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工作。工作表明,春季臭氧含量最大,秋季则达到最小值,春秋之间的变化量约为12%。

总臭氧量用地面传感器卫星载传感器测定,地面多布森分光光度计网络提供了臭氧的历时最长和最广泛的记录。该网络目前有60多个观测站,位置位于北半球和内陆,网络中多数观测站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期。

臭氧的垂直分布是用地面探测技术、气球探测技术、火箭探测技术和卫星技术测定的。对于长期的全球臭氧趋势分析来说,卫星测定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这里得说明一下,所谓“空洞”是对一个严格确定的最小值所作的夸张,当时发现臭氧含量减少量不是观测到的12%左右,而是40%。

人们就是这样把不是层的臭氧“层”中的一个不是洞的东西称作“空洞”。

英国人将此洞的形成立即归咎于大气层中不断增长的氯化物。他们将此发表在《自然》杂志上(《Nature》国际上极为权威科技杂志之一),立即惊动了国际社会。(www.xing528.com)

美国的“雨云—7号”气象卫星于1985年测到这个“洞”,其面积与美国领土相等,深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1991年,这个南极臭氧洞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浓度值,在最严重的几天,南极紫外辐射是前几年中最大测量值的两倍。

据最新资料报道,1995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以创记录速度在扩张,而且臭氧量已连续8年在急剧减少。从8月份臭氧层损减速度达每天1%,到11月份损减仍未终结。在气氛减少高峰期9~10月,其面积已扩大到20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欧洲面积的两倍。在中纬度地区,臭氧层耗损超过10%,在西伯利亚地区达到35%。气象观测数据表明,英、北大西洋和北美上空也可能出现创纪录的臭氧空洞,英国北部地区上空臭氧层损耗到通常水平的60%,伦敦上空臭氧含量在95年冬季已达到最低值。获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著名荷兰化学家保尔·克鲁茨日前认为,由于美国南部天空中臭氧层比往年薄5%~10%,今年夏天奥运会期间访问亚特兰大的各国旅游者将受到平均数的20%的紫外线照射。

与此同时,北半球的臭氧层减少同样让人担忧。据NASA测定卫星上数据表明,1989年北极臭氧层与1870年测试结果相比,已经被吞掉19~24千米深。而北半球与其他地区的臭氧层也比1969年减少3%。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小组自1991年11月起,对欧洲、格陵兰和北极圈臭氧层量和破坏臭氧层物质氟氯烃等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欧洲上空的臭氧层比往年减少了10%~20%,是历年来最低的。在德国部分地区上空,1991年12月臭氧减少了10%,而在1992年1月,比利时上空的臭氧减少了28%。

臭氧层的严重损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注意。我国气象科学院发现每年6月份开始在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异常低值中心,比正常值低11%,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才消失,而且低值中心臭氧总量逐年下降。这是继南极、北极出现臭氧洞后的第三个“臭氧洞”。1995年10月份中美气象科学家在北京共同探讨其成因及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