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学园大课程观:优化教研载体

拓展学园大课程观:优化教研载体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这样说,时兴的“研课”活动,即所谓的“一课三研”课例研究模式,便是目前幼儿园教研的主要载体或形式。细究幼儿园教研活动以“研课”为主要载体的可能原因,一是受学科课程的影响,幼儿教师都是在学科课程背景下学习成长的,学科课程的观念与运行形态深入脑海,操作起来也显得轻车熟路,颇为方便,即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史影响着其职场行走方式。

拓展学园大课程观:优化教研载体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通常是以集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为载体,并从中选取这三类活动中的“某一单位时间”的活动内容作为教研对象,围绕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师幼互动质量、环境创设与利用等情况进行观摩与研讨。可以这样说,时兴的“研课”活动,即所谓的“一课三研”课例研究模式,便是目前幼儿园教研的主要载体或形式。

细究幼儿园教研活动以“研课”为主要载体的可能原因,一是受学科课程的影响,幼儿教师都是在学科课程背景下学习成长的,学科课程的观念与运行形态深入脑海,操作起来也显得轻车熟路,颇为方便,即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史影响着其职场行走方式。二是采用“研课”方式便于操作,幼儿园“课”的单位时间大约为30分钟,大家集中观摩一个活动后再集中研讨,在研讨时间上有保障,在研讨内容上有聚焦,研讨信息相对集中,且通常都聚焦在教师“教”的维度上,主持人对整个研讨的动态信息也比较好把握。

而若从幼儿园课程所主张的“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以及幼儿园教育所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包班制、半日制、全科型”三大特点来审视当前园本教研的载体则不难发现,当前园本教研载体明显窄化了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也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不相符合。以集中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园本教研或许是园本教研发展的必经阶段,即从有形到无形,从高结构到低结构、无结构;以及其或许是适宜某一特定的专业发展阶段,如适宜新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改善,或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把握的研讨上。

但从幼儿园课程形态来考量,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趋向是走向低结构或无结构,如果我们的园本教研的载体还大量依赖于高结构的集中教学活动形态,这绝不是其发展的方向。从理论上考察园本教研的载体应是教师所组织的半日活动。通过组织半日活动的观摩与研讨,一是还原幼儿教师职场行走的真实情况,从整体上关注师幼在半日单位时间内互动质量,内容安排、动静交替的合理性,环节转换的流畅性。二是可以有效扭转在园本教研中只“重教轻保”的弊端,更好地推进“保教并重”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与落实。三是可以引导教师去关注发生在“集中教学活动”外的幼儿学习的行为,将眼睛超越了“教学活动”狭窄载体的局限去捕捉无处不在的幼儿学习的“哇时刻”。(www.xing528.com)

当然,从实践层面来考量以半日活动为载体的园本教研的运行,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操作困难,一是对执教者和观摩者来说,要在半日活动中高强度地“教”与“观”都是一件很辛苦而累人的事情;二是除非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观摩后还要留下来进行集中研讨,这在时间的安排上是不现实的。客观上只能另找时间组织相应的研讨,未能很及时组织研讨,势必会影响现场教研的鲜活感和深刻感。

因而,就当前而言,作为开展以半日活动为载体的园本教研的次数应依循序渐进、有效开展、积累经验之原则。刚开始推进时,可以月为单位,每月由每个年龄段推选一位教师承担被观摩的任务,进而进入以“单个活动”为载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交错并行的教研状态,到最后以“半日活动”这一载体为主,以“单个活动”载体为辅的新的园本教研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