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把握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言之,学期计划、月计划是实施学科课程类型所必须的。当然,如果教师践行的是学科课程类型,依据该课程类型之需,则教学计划的编订是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与日计划的。[3]在阶段性教学计划的处理上,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单元主题活动计划(方案)与周计划、日计划相结合的做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把握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刚性与弹性教学计划中的“一体两面”,如果从教学计划所涉及的时间维度来讲,则有阶段性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活动计划之分,其中,阶段性教学计划又包括学期、月、周计划。每一级的阶段性教学计划又可以分解为若干次级阶段性教学计划,直至具体某个教学活动计划。上一级阶段性教学计划是下一级阶段性教学计划制订的依据,而若干个具体的活动计划则是上一级阶段性教学计划的细化与落实。某一层级的阶段性教学计划的“整体效果”又是由相应的次级的各个具体教学活动计划所共同构成的,但又不是各具体教学活动计划的简单相加。从理论上讲,产生于具体活动间的幼儿经验,既有纵向递进关系,又有横向有机联系,也有的活动经验是呈纵横向的重复关系,因为对幼儿经验积累而言,必要的重复性学习是需要的。

由前述可知,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具体教学活动计划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具体教学活动计划是每个具体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那么,学期计划与月计划有无必要呢?这就涉及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方向,即幼儿园课程观演变方向或幼儿园课程类型问题。

如果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所实施的是学科课程(学科活动设计),或其所认同的是“教材说”的幼儿园课程观,由于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使得教师往往需要事先编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规划出各阶段性计划中各教育领域有多少课时,教学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每个具体教学活动计划如何开展。简言之,学期计划、月计划是实施学科课程类型所必须的。

而随着幼教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当前所倡导的“活动-经验说”的幼儿园课程观(即主张课程开展应关注幼儿经验与兴趣、活动与生活,主张课程实施的儿童视角),强调课程生活化、活动化、生成性。若以“活动-经验说”的幼儿园课程观来考量,则阶段性教学计划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已不合时宜。

当然,如果教师践行的是学科课程类型,依据该课程类型之需,则教学计划的编订是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与日计划的。但即使是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带有浓厚学科课程色彩的时候,也有学者主张取消“月计划”一说,认为“计划并不是层次越多越好,从既有实效又省时间考虑,可以省略‘月’计划,只需‘周’‘日’计划”。同时主张“‘周’计划必须重点突出,‘日’计划必须详略得当”。[3]

在阶段性教学计划的处理上,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单元主题活动计划(方案)与周计划、日计划相结合的做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单元主题活动计划(方案)是阶段性教学计划的一种方式,与月计划所不同的是,其是以活动主题的内容为单位,而非以时间单元为单位来进行规划,是以某个话题为核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总规划。

根据幼儿兴趣和教育需要,单元主题活动又可分为大单元和小单元,相应的大单元主题活动展开的时间跨度会长一点,而小单元则短一点。单元主题活动计划的制订、实施与结束是以主题内容信息量为依据,无固定的时间限制。在单元主题活动计划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单元主题下的若干具体活动的有机联系,以及相互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效应。(www.xing528.com)

综上,对教学计划的认识,计划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计划在执行时要彰显出计划的灵活性;而在阶段性教学计划中,则主张采用单元主题活动计划的形式,即以幼儿兴趣、话题信息量为课程实施的时间,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信息量饱满的,课程实施时间就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同时,单元主题活动计划也要保持一定灵活性,使计划与实践保持一定的张力

【注释】

[1]戴自庵主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下卷),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第821页。

[2]C.Edwards, L.Gandini, G.Forman编著:《儿童的一百种语文——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取向进一步的回响》,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心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

[3]史慧中主编:《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