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有位老师给我传来两份同一绘本的阅读教学方案,活动目标制定不同,绘本阅读内容都是“中班阅读活动——彩虹”。其中,甲教案的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感受彩虹的色彩美;2.运用‘因为……’的句式进行对话和交流。”乙教案的目标:“1.能观察整体的画面及主要角色,理解图画书内容;2.能模仿书中语言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3.在游戏情境中与绘本内容产生互动,激发阅读兴趣。”想请教我对这两份教案活动目标的看法。
答
在给这位老师作回答时,先声明如下:一是可能这位老师不方便提供更多的信息,如这两个活动过程与环节设计,当时所作出的研判与分析,仅依问题中所提供的这些信息而已。二是本人对《彩虹》这一绘本也不熟悉,当时也认为如果仅就分析这两则活动目标,没有必要特地去研读这一绘本。三是以下分析并不意味着本人对乙教案的目标表述方式就很满意,而是“两相其害取其轻”也。(www.xing528.com)
对这两则活动目标的分析如下:一是两个教案的“目标2”都涉及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但乙教案的表述方式更得体。研判理由是乙教案的目标表达更开放、更多元,更有尊重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方式的意蕴。因为同一绘本的阅读,不同幼儿受已有经验与认知水平等影响,其从绘本所建构的经验也是不同的。我不清楚通篇绘本的句式是不是只有“‘因为……’的句式”,如果是的话,那两份教案在付诸行动时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所有的幼儿都是只能“运用这一句式”;而如果不是的话,也就是该绘本还潜在其他的表达句式,那么,执行乙教案的情况就与甲教案情况不一样,乙教案的幼儿在表达时可能就会更有趣更生动,因为他所模仿的是他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句式,“这个句式,是我选择的、是我要模仿的”,而不是“老师要求我要模仿(运用)这个句式”。而即使通篇绘本的句式是不是只有“‘因为……’的句式,个人还是倾向于乙教案这样的表述方式,因为它比较富有一定弹性,不会让人们感觉到过于生硬呆板。要清楚的是本活动是早期阅读活动,非语言游戏(句式练习),如果是属于句式练习类的语言游戏,要练习什么样的句式当然是要清楚表述出来的。
二是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理应将读懂画面(阅读方法的掌握)、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作为本活动的核心目标来加以体现。甲教案将“感受彩虹的色彩美”作为该活动的首条目标的后半句提出来,有点本末倒置之嫌。本绘本活动可以将“让幼儿感受彩虹的色彩美”自然地渗透于活动过程之中,但不宜作为一条重要活动目标郑重地提出来。因为与早期阅读活动的核心目标相比,还有比“感受彩虹的色彩美”这一更为重要的目标需要提出。且色彩美的感受也非语言活动所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更多的是归属于艺术领域。“自己的地不好好耕作,反而忙着去犁别人的田;而自己荒废的地,要请谁来帮忙耕呢?”这是一线老师在所谓整合理念指导下常犯的错误。
三是作为早期阅读活动还是要回到幼儿与图书的互动这一根本的道路上,回到幼儿“有书可读、能读、会读、爱读、有时间读”这条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