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在一本有关学前教育课程论的论著中,看到了“生活教育化”的提法。无独有偶,在一次有关幼儿数学教育的专题讲座中,也有听到“生活数学化”的说法。请问,如何正确认识诸如“生活教育化”这样的提法呢?
答
对幼儿园教育来讲,“教育生活化”的提法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之一(另一项成绩应该是“教育游戏化”)。“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应该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实施的生活化”。前者指的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生活世界中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学习内容。当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强调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即学习内容的“生活性”,但不能与幼儿日常生活简单等同起来。后者指的是应倡导善于将幼儿的学习内容透过幼儿的生活进行有机的渗透,即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
其实,对幼儿而言,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远不止是生活是教育内容的来源。生活是教育实施的途径或形式,生活有时还是学习目标,比如“喝水”对幼儿来说既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内容,也是老师必须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学习与掌握的一项生活技能。
由“教育生活化”自然会衍生出“课程生活化”“领域教育生活化(数学、科学、语言等教育生活化)”。而在我们接受“教育生活化”的同时,偶尔也会看到听到“生活教育化”这样的术语。比如,“生活教育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机会对幼儿实施教育,并通过生活的条理化、丰富化等帮助幼儿组织已获得的零散的生活经验,使经验系统化、整体化。它要求家长或幼儿生活护理者必须具有适当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在生活中适时启发、诱导,培养幼儿”。[1]其实这段话所表述的意思应该是前述“教育生活化”的第二层内涵,即“教育实施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www.xing528.com)
本人认为,如果对这段话的意思没有解读错的话,在“教育生活化”的语境下又提出“生活教育化”,除了多此一举,还极易导致“教育的过度化”现象的产生。在“生活教育化”理念下,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于是乎,“生活”就开始“数学化、科学化、音乐化、……”,以让幼儿的生活处处充满着“教育的烙印”(姑且将这样的活动称之为“教育性活动”)。那么,经过改造后的幼儿生活还是幼儿本应拥有的“生态式”的生活吗?这种基于合目的性的改造,是不是对幼儿生活生态的一大破坏呢?
我们知道,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除了学习活动(教育性活动)外还有游戏活动、休闲活动(聊天、散步)、交往活动、锻炼活动、生活活动等。如果幼儿的生活真的只有“教育”,如此的生活对幼儿来讲真是沉重的、压抑的、无趣的、灾难的,生活在这样状态下的幼儿,真可谓是“生无可恋”。如果“生活教育化”“生活数学化”是正确的,那么其所导致的后果必将是教师的“教育过度化”、幼儿的“生活无趣化”。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