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在观察基础上如何做好现场的介入与指导工作,我会根据三种基本情况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现场的介入与指导。
一是当幼儿出现了非游戏行为,如打骂他人、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我会采用直接的方式介入并加以引导,尽量让他们尽快进入游戏活动状态。当然,如果遇到某幼儿在某次活动中偶尔游离了游戏,但其并没有影响到他人游戏活动,在引导无效的情况下,我会选择尊重该幼儿的活动意愿。因为我认为该幼儿今天不愿意参与游戏或许有其充分的理由,既然我无力引导他,尊重总比强迫更适宜吧?正如人们所言:既然不能挽留,目送未尝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是当幼儿游戏濒临解体的危险时。比如刚开始该游戏还挺热闹的,有几位幼儿还“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发现原先玩得还挺投入的幼儿慢慢地“不见了”,有些幼儿转到别的游戏区去玩了,而留下来坚守岗位的幼儿也勉强在撑场,显得有点无聊。
如果观察到这种情况,那我会先比较迅速对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做出研判:是该游戏缺少了“对手戏”的“演员”而玩不起来?还是幼儿对游戏开展流程不清楚,不懂得玩?是幼儿对游戏主题经验不够丰富,玩得比较单调而无法体验游戏的乐趣?还是幼儿游戏遇到了需要他人帮助的困难,因无法完成游戏任务而致使游戏有被迫终止的可能?然后,再采取间接的方式及时介入。如通过扮演“病人”去医院看病,并通过“病人”这一“交叉性角色”的介入,对濒临解体的医院主题游戏进行间接性指导。一般来讲,教师对某一游戏的主动介入,往往会引起该游戏区周围幼儿的关注。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积极参与以及游戏活动的继续推进下,往往该游戏主题在此情况下会出现一个小高潮。
三是当幼儿游戏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游戏作品简单、游戏情节单一的现象时。同样地,我也会先对个中原因做一下评量:是幼儿自身游戏水平的局限而使游戏情节无法深入推进?还是游戏材料投放单一而影响游戏作品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再通过及时开放或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或扮演游戏中重要的角色进行平行式的介入指导。如通过扮演“妈妈”这一平行角色介入娃娃家游戏,在介入娃娃家游戏过程中,扮演“妈妈”的我自然会有意识地通过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等外显行为来引起同在娃娃家游戏区的其他幼儿的注意,并努力地让他们对我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从而帮助幼儿将游戏情节向前推进,使游戏活动玩得更丰富而精彩。(www.xing528.com)
以上所介绍的三种情况,均属于教师需要以“显性方式”直接参与幼儿游戏的指导工作。其实,在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上,还有一类指导方式是属于非直接参与的“隐性指导”,如透过眼神、表情等态势语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暗示或鼓励。除外,我主张以欣赏的眼光、宽容的胸襟或静待的耐心来观察幼儿的游戏。我认为,在现场游戏观察与介入过程中,教师应确立起两种基本观念:一是幼儿拥有不受成人随便干扰而安静活动的权利,二是教师在现场观察其实就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参与与指导。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可能是本身不懂得如何去做好幼儿游戏的现场观察工作,即不会看或看不懂幼儿游戏;或是担心被批评对幼儿游戏没有指导,而出现了诸如联防队员四处巡查或随意光顾幼儿的游戏,并“瞎指导”一番的怪现象。这种无效的介入与指导,其实是对幼儿游戏热情的最大伤害。
对幼儿游戏的现场观察与指导质量,彰显着教师专业水平。而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专业经验的丰富是端赖于平常的专业训练与积累。相信教师在平时的游戏观摩教研中,在自己积极的反思、他人友情的帮助、专家有效的引领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则对幼儿游戏的现场观察与指导水平的提升是指日可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