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体现了幼儿发展的差异性,这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也是生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课程目标设定的实际操作上,除了在层次上体现较大的弹性范围外,其实在目标取向上应倡导体现过程性目标的思路,而不是过分强调带有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的行为目标。
课程活动中的幼儿是鲜活的个体,正如俗话所说,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幼儿间不仅存在着经验与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上的不同,在个体发展速率上也是不尽相同的。理论上来讲,同一课程活动方案也不可能同时完全适宜两个各方面都极其相似的双胞胎的个体身上。
当然,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找寻出完全适宜某一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外部所实施的课程方案只能在适宜性方面尽最大限度去贴近,尽最大可能去促进幼儿个体潜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以此类推,不同幼儿在同一课程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期望应该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不管是在阶段性或某一具体的课程活动方案中,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应具有层次上的多元化,以尽可能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体现了幼儿发展的差异性,这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也是生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因为课程目标是课程运行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课程目标设定的思路不同,则整个课程运行系统也是不同的,能体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课程目标,则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尽可能去体现适宜不同的个体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在课程目标设定的实际操作上,除了在层次上体现较大的弹性范围外,其实在目标取向上应倡导体现过程性目标的思路,而不是过分强调带有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的行为目标。(www.xing528.com)
譬如教师带幼儿去旅行,重要的是该旅行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能获得深刻的旅行体验与收获,至于具体是去哪个地方旅行则是次要的,因为有时可能会因旅行的目的地以及目的性太强,对旅行地以及旅行预期效果过分刚性要求,反而会减弱了师幼对旅行乐趣的体验及旅行的热情,甚至会大大削弱旅行后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