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沉的土地情,从华侨到崇明岛

深沉的土地情,从华侨到崇明岛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是的,人类最深沉的感情,是对土地的感情。)很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时,诗人艾青写过这样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看着这位动情的老华侨,我又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我”的亲身经历,谈“我”对土地的感情,从一个小小的崇明岛,便可想到长江,想到昆仑、三峡、天府之国……

土地。世界上,有什么词汇会比这两个字具有更深厚的含义?有什么词汇会比这两个字更能使人引发悠长的情思?(作者总能因一物生发丰富的联想,并赋情感、哲理、文化于其中,这需要有足够广阔的视野,有足够博大宽广的胸怀。由“土地”这一意象,生发开去,作者又想到了什么?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人是由土造就的,是女娲用泥土捏出了人形,使他们成为会劳动会唱歌会思想的生命。没有泥土,也就没有人类。这虽然是神话,但不乏真理的成分。试想,假如没有泥土种植五谷百草,没有土地构筑村寨城镇,人类何以生存?何以繁衍?

离开了土地,流水就失去了源;离开了土地,生命就失去了根;离开了土地,一切都会变得漂浮不定、无所依靠。

土地。这不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而是一个可感可亲可触摸的形象。小而言之,它是一方田地,一捧泥土;大而言之,它是一片原野,一脉山峰;再大而言之,它也可以是故乡的缩影,是祖国和民族的象征。这一句是文章的主旨与核心。

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的形象。它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样浑厚博大,那样质朴自然。在浩瀚的天空下,它坦坦荡荡,襟怀磊落,静静地承载着一切,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地奉献着一切。朴素、博大、坦荡、奉献、包容,这是土地的特质和内涵,万物都在土地的怀抱中。它接纳一切,承载一切。

世界上最丰富的色彩,是土地的色彩。我曾经很多次在飞机上俯瞰我们辽阔的国土,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眼帘中那些壮观而又缤纷的景象,北方的黑土地,南方的红土地,西北的黄土地,长江和珠江两岸那永远被葱茏的绿色覆盖的水乡泽国……还有那些绵延无尽的群山和丘陵,在阳光的普照下,它们映射出反差强烈的色泽,有时深沉如蓝色的海水,有时柔和如青翠的草地,有时又耀眼如金黄的火焰……从天上鸟瞰大地,看到的是一片神奇美妙的仙境。然而这仙境的主人就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凡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喜怒哀乐都发源于斯。想到这一点,便更加怀恋土地。人是不能生活在空中的,空中的景色再迷人,也不是久留之地。那些驾驶着飞船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萦绕于心的,便是地上的光景。

是的,人类最深沉的感情,是对土地的感情。这种感情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们很具体,每个人,对土地的感情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人生长在土地上,是土地的孩子,也是土地的主人,人类离不开土地,对土地怀有最深沉真切的情感。匍匐在生养自己大地上,人类才能获取安全感与归属感。

很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时,诗人艾青写过这样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时读这样的诗句,曾使很多心怀忧戚的中国人泪珠盈眶,热血沸腾。大半个世纪过去,时过境迁,然而读这两句诗,依然让人怦然心动。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尽管土地的色彩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中国人对历史、对民族、对祖国的感情并没有变。说到土地,就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与之关联的这一切。古人说:“乡土难离”,这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的土地永远不容侵略者践踏,为了捍卫土地的主权,中国人可以抛头颅洒热血。

在国外旅行时,我曾经见到过一位老华侨,在他家客厅的最显眼处,摆着一个中国青花瓷坛。每天,他都要深情地摸一摸这个瓷坛。他说:“摸一摸它,我的心里就踏实。”我感到奇怪。老华侨打开瓷坛的盖子,只见里面装着一捧黄色的泥土。“这是我家乡的泥土,六十年前,漂洋过海,我怀揣着它一起来到美国。看到它,我就想起故乡,想起家乡的田野,家乡的河流,家乡的人,想起我是一个中国人。夜里做梦时,我就会回到家乡去,看到我熟悉的房子和树,听见鸡飞狗跳,喜鹊在屋顶上不停地叫……”老人说这些话时,眼里含着晶莹的泪水,双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个装着故乡泥土的瓷坛。那情景,使我感动,我理解老人的那份恋土情结。怀揣着故乡的泥土,即便浪迹天涯,故乡也不会在记忆中变得黯淡失色。看着这位动情的老华侨,我又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老华侨在国外,每天要摸一摸家乡的泥土,才会踏实,这是多数海外游子会有的恋土情结、怀乡情结,无论身在何处,对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永远念念不忘,永远热爱。再次,引用艾青的诗句,强化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www.xing528.com)

对土地的感情,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体会。我的故乡在长江入海口,在中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很多年前,作为一个下乡“知青”,我曾经在崇明岛上种过田。那时,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然而没有什么能封锁我憧憬和想象的思绪。面对着岛上那辽阔的土地,我竟然遐想联翩,自由的想象之翼飞越海天,翱翔在我们广袤绵延的国土上。崇明岛和一般意义上的岛不同,这是由长江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一片土地,就凭这一点,便为我的遐想提供了奇妙的基础。看着脚下的这些黄褐色的泥土,闻着这泥土清新湿润的气息,我的眼前便会出现长江曲折蜿蜒、波涛汹涌的形象,我的心里便会凸显一幅起伏绵延的中国地图,长江在这幅地图上左冲右突、急浪滚滚地奔流着,它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土地上众多的生命。它也把沿途带来的泥沙,留在了长江口,堆积成了我脚下的这个岛。可以说,崇明岛是长江的儿子,崇明岛上的土地,集聚了我们祖国辽阔大地上各种各样的泥土。我在田野里干活时,凝视着脚下的土壤,情不自禁地会想:这一撮泥土,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以“我”的亲身经历,谈“我”对土地的感情,从一个小小的崇明岛,便可想到长江,想到昆仑、三峡、天府之国……

有时,和农民一起用锄头和铁锹翻弄着泥土时,我会忽发奇想:在千千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会不会用这些泥土砌过房子,制作过壶罐?会不会用这些泥土种植过五谷杂粮,栽培过兰草花树?有时,我的幻想甚至更具体也更荒诞。我想: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会不会被隐居山林被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曾被流水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在它们循环游历的过程中,会不会曾落到云游天下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颠沛流离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曾拂过把酒问天的苏东坡的须髯?……(借土地又联想到古代文人的足迹,是这方土地孕育了文化,孕育文明,千百年来皆如此。

荒唐的幻想,却不无可能。因为,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集合了长江沿岸无数高山和平原上的土和沙,这是经过千年万代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土地,这是历史。历史中的所有辉煌和黯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他们的悲欢和喜怒,他们的歌唱,他们的叹息,他们的追寻和跋涉,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记得我曾在面对泥土遐想时,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故乡的泥土,汇集了华夏大地的缤纷七色,把它们珍藏在心里,我就拥有了整个中国……”直到今天,年轻时代的这种遐想仍会使我的感情产生共鸣。(对泥土的情结,归根结底是对祖国的情结,对泥土爱得深沉,便是对祖国爱得深沉。

我们每个人,都是土地的儿子。土地是我们的母亲。一个淡忘了自己母亲的人,不思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的人,不是一个高尚健全的人。一个鄙视自己的母土,忘记了自己的故乡的人,就像背弃了母亲的不孝之子一样,不仅会失落自己的灵魂,还会被世人鄙视。

人们啊,请记住,你的根,在母土之中。只有把根深扎进生你养你的土地,只有把土地的色彩和气息珍藏在你的心里,你的生命和人生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当每一棵生命之树都在血脉相连的泥土中自由成长,那么,我们的土地就会洋溢一派葳蕤葱茏的繁华景象。每一个华夏儿女,手挽手,心连心,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我们的祖国将会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