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学习积极性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高高兴兴、满怀信心地学习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最佳心理状态是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都处于积极向上的最佳状态之中。
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呢?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热爱每个学生,发现学生兴趣
无论优秀学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应予以关心,热爱他们。特别是对于差生,更应当如此。一般说来,优秀学生总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非常喜欢他们;而差生却不大有什么学习兴趣,教师也不大喜欢他们。但是,差生并非一切均差,而往往总有某些闪光点,如他们虽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可能对别的什么事物或活动有兴趣。如有的差生喜欢动手制作,有的差生特别爱好蹦蹦跳跳,等等。只要教师热爱他们,就不会对他们的闪光点视而不见,而是会及时发现他们的某种兴趣,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上来。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会这么做。现仅举一例如下:[4]
一天下午,课刚结束,数学老师就来找班主任老师,气冲冲地对他说:“这节课你们班上的一些同学在玩泥块,有的竟互相扔了起来……”班主任老师立即找来同学了解情况,听完后,便走到玩泥块的同学面前,缴了他们的械。
当把“战利品”带回办公室一看,他愣住了。一条横卧的水牛栩栩如生,一座古代武士的塑像活像出土的陶俑。看着看着,这位班主任老师竟被这些泥塑像吸引住了。这些泥塑虽然不免有些粗糙,但其中闪烁的智慧之花,使他打消了放学后狠狠地把学生整一下的想法,考虑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件事才有意义。
放学后,老师把泥塑带进教室。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似乎都在等着他的处理。老师却面带笑容,把泥塑拿出来,赞赏地说:“这像塑得多好呀!和真的一样。”接着他建议举办工艺展览会。这时同学们活跃了,有人竟鼓起掌来。他转过话题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既做好泥塑,又不影响学习?他又请美术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后,课上玩泥块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相反,创造了发展业余爱好的机会。半个月后,他们如期举办了工艺品展览会。(www.xing528.com)
2.教师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任何良好的教育,都要求有像父母一般的眼睛,每时每刻都能从他的孩子的眼睛里,小嘴上,脸颊上,很准确地看出孩子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这说明,老师观察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课堂学习气氛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如回答问题是响亮坚定,还是畏畏缩缩;是理直气壮,还是吞吞吐吐等等。总之,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
3.要善于及时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学生不良心理状态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过度焦虑、紧张、抑郁沮丧、情绪松散等等。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有些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态度与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如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考试频繁,或教师要求过严,甚至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指责和训斥等等;有些可能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引起的,如要求过急,动辄责骂,讥讽,缺乏正面诱导和具体帮助等等。有的则是因为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产生了不愿努力付出,而想投机取巧,及时享乐的思想意识等等,因而教师、学生家长要及时了解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改变教学态度及教育方法,关心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并争取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密切联系。例如某校初二年级有一名男生性格非常孤僻,从来没有和同学交过朋友,总是独来独往,而且该生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对同学总是以敌视的心态对待。该生班主任发现此情况后,就多次与该生谈心,起初这位学生一言不发,然而老师不灰心,采用多种方式不厌其烦的沟通,并侧面了解这位学生的情况。经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位学生父母在外地工作,他和奶奶住在一起,由于经常看到别的同学有父母相伴,有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因而内心就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怨恨父母,怨恨奶奶,怨恨同学,尤其是当同学们提起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时,他就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嫉妒心,长此以往,他便自暴自弃,不仅在言行上粗俗无礼,而且学习成绩急速下降。老师了解了这些情况,明白了是由于这位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而产生的一种逆反的心理。因而这位老师就在班里发起了献爱心的活动。首先老师自己将其原来做老师的角色转变为做母亲的角色,不仅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他,而且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其次,让本班同学多主动与这位同学交往,共同游乐,共同讨论、聊天,再次就是与其家长联系,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以多种形式将其关心送给这位同学,比如多打电话,写信,寄东西等;最后就是全体老师和同学都不过分计较他的过错,而对他所发生的每一个好的变化,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以一种相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使这位学生很快改变了旧貌,逐渐步入了正轨,而这个班集体也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变得更加团结、而富有进取心了。由此可以看出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态并正确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4.要善于控制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最佳心理状态
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是有感染作用的。尤其是教师的情感,经常能起到左右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绝对不能没有表情,表情不丰富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试想一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面无表情,两眼看着后墙的板报,语言干涩无味,怎么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经常听到有些学生讲,我一看到教师的那张“革命”的脸,我就不想听课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服饰,常常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一种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可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感觉,产生要努力学习的意愿。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面孔,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受压抑,甚至恐惧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的、满腔热情的姿态进行教学,以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