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支援:为创设理想情境助力

情境支援:为创设理想情境助力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情境支持以“主体唤醒”为主要特征,教师提供情境支持,启动学生的记忆与想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是借助名片,创设情境。情境支援有效地消除了写作与生活的时差阻隔。情境支援,唤醒的不仅是生活,还有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境支援,以情启言,化远为近,给学生有效的内容与言语支援。

写作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但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对客观生活和主观感受的记录与传达,是客观生活的主观复现,尤其强调“我”的视角,即使是“他”的叙述也折射“我”的主观认识。从写作内容看,主要包括过去的、当下的、未来的,记录真实发生的“现在时”少之又少,即使有,往往在写作时也成为“过去时”。学生习作也一样,在习作活动发生时,习作内容对应的认知、体验、感受都需要被再次唤醒。因此,支援型习作教学中,通过提供情境支援,创设情境,使得习作学习情境能够以保留了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情境支援,一味强调当下真实生活的习作学习是不现实的、低效的。

回忆类习作滞后于生活情境,想象类习作又先发于现实情境,这给写作表达带来一定的障碍。情境支持以“主体唤醒”为主要特征,教师提供情境支持,启动学生的记忆与想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

例如六年级习作《赏艺术 写感受》安排以下写作任务:你可能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写一写你上某门艺术课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习作中需要学生回忆自己欣赏或学习艺术的经历。但“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是什么呢?学生更多接触的是玩具游戏,会陷入回忆空白状态。因此,教师开课播放图集:《蒙娜丽莎》画作、《清明上河图》画卷、王羲之书作、悉尼歌剧院、《思想者》雕塑、《雀之灵》舞蹈……学生的记忆被唤醒,在“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艺术品或艺术活动?”的交流中,形成对艺术的基本认识:艺术涉及古今中外,在艺术场馆里,也在日常生活中;艺术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艺术可以看,也可以听;等等。在图集播放的同时,耳边响起的《月光曲》既是一种支援内容,又让学生进入艺术欣赏的情境,触发回忆,激发表达欲望。(www.xing528.com)

又如在六年级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中,为帮助学生合理架构写作内容,教师提供三次情境支援,启动学生的想象,使其穿越至二十年后的未来生活情景。一是借助名片,创设情境。教师扮成老人进入教室,致开场白。“同学们离开家乡也该有二十年了吧!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名片来介绍一下自己。”二是融入情境,畅谈变化。“说说你归途中的所见所闻,也可以说说你的一些感受。”三是故地重游,共叙乡情。“想象二十年后的一次师生聚会。大家久别重逢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你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情境支援有效地消除了写作与生活的时差阻隔。

情境支援,唤醒的不仅是生活,还有学生的语言积累。习作中面对部分场景,学生无法联系所积累词语,教师有必要通过情境支援唤醒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记录,使其快速从语言储存中提取有表达力的词汇。如看图习作《两只龟的偶遇》中,学生对走近龟的角色展开对话描写有困难,教师组织同桌模拟对话帮助其进入习作情境:“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演一演,注意想想龟的对话内容与动作是否符合角色。”在这个情境支援中,学生化身为龟,以“角色感”修正不合理的对话与神态动作的描写,“慢吞吞、伸伸脖子、慢条斯理、眨眨眼睛、不紧不慢、傲慢”等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龟的对话过程。情境支援,以情启言,化远为近,给学生有效的内容与言语支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