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影视实训创作的成果和思考
【摘要】目的:让 200 名 4—5 年级小学生创作电影短片,深入启发并挖掘小学生的影视创作能力。
方法:3 个月理论和实践课程,4 次大师公开课,每 10 人为一小组共创作 20 部短片作品。
结论:每位学生都能熟知影视制作的分工及掌握制作技术,创作属于自己的电影短片。
【关键词】教学 实践 创作
一、武汉市江岸区小学生电影社团教学及活动
(一)发起及组织结构
2018 年 11 月 2 日,为发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普及科技、文化、影视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科技创新和影视欣赏及制作能力,推动武汉市江岸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经前期调研,由江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江岸区教育局联合发起,武汉传媒学院和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作为学术支持,“5 号车间全民创客中心”作为承办单位,在 10 所学校成立小学生科普电影社团。并在“5 号车间”设立小学生影视教学基地,命名为“5 号梦工厂”。
电影社团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双创补贴”等形式开展活动。电影社团以 4—5 年级学生为主,每校成立一个 20 人的学生科普电影社团,共计200 人。
通过专业培训,制作出一批真正出自孩子自己之手的短片电影,并举办学生作品展示活动。以创新的方式推动和提升青少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建设和培养一批影视特色学校和小学生影视达人。
(二)参与社团的学生要求
小学 4—5 年级、会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对影视编创有一定的兴趣。
(1)有一定写作功底,思维敏捷,想象力强(市级作文竞赛二等奖以上)。
(2) 对摄影摄像有热情,能吃苦(市级美术竞赛二等奖以上)。
(3) 要求五官端正,热爱表演(市区艺术小人才二等奖以上)。
(4)有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常识及兴趣(科技类竞赛获奖或参与者)。
(三)电影社团的目标
(1)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训练写作能力、拍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电影艺术的探究和兴趣。
(3) 协助学生完成自己的短片电影作品。
(4) 搭建展示及评选平台,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受到关注和
鼓励。
(5)电影社团由武汉知名影视团队、专业演员担纲讲师,学员全面了解电影策划、拍摄、制作流程,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影视拍摄手法和后期技术,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全方位体验影视剧组的创作和生活。
二、教学及实施计划
2018 年 11 月 2 日,“5 号车间”提议、策划小学生电影社团项目,成立“5 号梦工厂”。由项目发起人之一导演包佳婧,对 10 所小学的校长、主任进行了第一次公开宣讲。
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院长、党支部负责人带领编导系学生代表在“5 号梦工厂”举行了“小学生电影社团志愿者服务站”的挂牌仪式,为小学生电影社团建立绿色通道,共享教学资源,并为社团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助教和志愿者服务。
2018 年 12 月 1 日,由 6 名职业导演和摄影师组成的常驻教师和 3 名后勤专职教师团队入驻“5 号梦工厂”,对课程、实践、大师课活动、学校组织联络等细节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分工。
(以下课程按大分类排序)
(1)电影赏析及基础理论。用一边播放电影片段一边讲解的方式将孩子带入电影艺术的殿堂,激发他们对电影幕后的浓厚兴趣。
(2)影视特效化妆课。揭开电影幕后制作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电影的热情和好奇心,制作“枪伤”、“刀伤”和“美人鱼”妆,了解特效妆在不同场景中对塑造角色的作用。
(3)编剧课。讲述编剧创作理论,解读优秀微电影剧本范本及格式,并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剧本作业,写作要求为:600 字,时长 3 到 5 分钟,地点在学校、家里或“5 号车间”择其一,故事贴近生活,不可是科幻与古装题材。
(4)观摩课。将课堂设在电影院巨幕厅,特邀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导演系副教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并在影片放映后交流影片的类型、剧情、制作等电影知识。
(5)摄影课。先解析分镜的技巧及运用手段,后讲述打光技巧及灯光在镜头中营造气氛的作用,学生在理论课后分组体验摄影机的操作及打光方法。
(6)排练课。根据改编后的 20 个剧本进行演员选拔、拍摄分工及服化道筹备。让学生在拍摄前自主选择分工,熟悉剧本,现场排练表演和拍摄过程。
(7)短片拍摄。每部短片拍摄 1 天,约 8 小时,在 1 名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分工,团队协作完成拍摄工作。
(8)剪辑课。以剧组为单位,剪辑老师对已经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教授剪辑软件的操作方法及剪辑思路,每剧组素材由学生根据场记表自主剪辑短片,在课程和实践中完成素材的基本拼接。
(9)导演大师公开课——《导演与导演》,点击量过亿的《头号嫌疑人之我是谜》的导演郭若,在武汉传媒学院影音教室,对学生阐述导演与电影的关系,并启发同学们未来创作的方向。(www.xing528.com)
(10)录音大师公开课——《声动我心》,特邀获得两次“五个一工程奖”、两次“飞天奖”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的著名电影录音师蒋憧,他将大家带回到 20 年前,讲述自己从少年时代对声音产生兴趣,到技术研究,再到电影录音艺术创作的历程。并通过放映个人录音代表作,分享电影声音创作的技巧和乐趣。
(11)摄影大师公开课——《奔跑的镜头》,特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作品多次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及欧洲电影节的电影摄影师陈晨,在武汉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学生现场演示“镜头的运动”和“运动的镜头”,让小学生在摄影基础课后对摄影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12)表演大师公开课——《演员的诞生》,由江岸区小学生电影社团发起人之一、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导演系讲师包佳婧,通过讲述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区别和关联,带领学生现场体验“演员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对表演艺术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组织与执行
(一)组织方式
(1)以学校为单位,每学校出 1—2 名带队老师,负责电影社团的联络及组织工作。
(2)建档,由学校提供入团学生的简历及档案,包括学校、年级、班级、性别、年龄、爱好、特长、家长联络方式。
(3)各学校建立微信或 QQ 联络群,“5 号梦工厂”联络专管员在各群中同步下发课表和作业要求、活动内容,包括课程时间、地点、集合方式、注意事项等。每次公告内容都由带队老师落实执行。
(二)执行标准
(1)考勤。建立考勤签到表,课程及活动要求学校全勤,每位学生按照课表规定时间地点严格出勤。未能出勤学生应由带队老师了解情况后对“5 号梦工厂”说明请假原因。累计 2 次未能出勤的学生,由学校作劝退或调换处理。
(2)分组。建立拍摄分组及分工表,拍摄分组以每 10 人为一个拍摄组,以选拔出的剧本为拍摄内容,学生将自主选择在创作中的职务(导演、演员、摄影师、录音师、场记、灯光师),编剧可重复选择其中一项职务,例如,学生作业《暴风雨后的爱》《陪伴的旋律》,编剧亦担任演员。《明天开学啦》的编剧在拍摄中亦担任灯光师职务。完成分组及分工后,将在拍摄前进行一次排练课,集合所有演职人员熟读剧本,演员熟练台词,技术人员设计分镜、录音、灯光等,全面排练拍摄流程,以保证 8 小时内顺利完成拍摄。
(3)制片。建立拍摄计划表(制片表格),发动全组学生及家长参与
演员的选拔,通过试戏、试镜等方法和手段,公平选拔适合角色的演员,并动员家长提供拍摄场地。在拍摄实践场地确认后,根据剧本内容制作制片表格发放到每个剧组,内容包括拍摄时间,集合地点,着装要求,服装、化妆、道具要求,全部演职人员联络方式等。演员、场地由学生或校方提供,指导老师、助理老师、制片、化妆师、美术由“5 号梦工厂”提供。每部短片时长 3 到 5 分钟,拍摄时间 8 小时,务必在拍摄当天完成全部拍摄工作。
(4)剪辑。拍摄完成后,将从导演、演员、摄影师中各选拔一名在拍摄过程中表现突出、创作力强的学生作为代表,参与剪辑学习和创作。后期混音及调色工作由“5 号梦工厂”完成。
四、成果及总结
教学成果及各界反响
(1)来自 10 所小学的 200 名小学生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电影理论教学以及 2 个月的实践和拍摄,通过系统的学习,20 部影片选自 200 个小学生自创的剧本,拍摄的分工由学生自主选择。
(2)参与此次小学生电影社团教学的有来自“5 号车间”的 9 名常驻教师团队,助教和志愿者分别来自武汉传媒学院、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参与活动的教职人员共计 339 人次。
(3)2019 年 3 月 25 日,著名导演王小帅专程来到“5 号车间”,与小学生电影社团的工作人员交流关于影视创作的经验、体会以及探讨未来关于小学生电影社团的发展。王小帅导演对于小学生学习并自主创作电影感到十分惊讶和振奋,称其为“开创先河,史无前例的伟大艺术教育事业”,并主动提出愿意携手电影界同仁为小学生电影社团贡献力量。
(4)2019 年 7 月 2 日,在武汉市青少年宫音乐厅举办的首映式是小学生电影社团的 20 部作品第一次公开亮相,参与创作的 200 个亲子家庭共 750 人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的创作。在此之前,入围影片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校园巡展及网络平台投票,网站的访问量达到 94.3 万余次,投票数达到 11.8 万人次。
(5)在 20 部作品之前,放映了《光影萌生——江岸区首批小学生电影社团活动纪实》纪录片,该片详尽记录了小学生电影社团自成立以来的全部课程、活动及参与的家长、老师对该社团的评价与收获。
(6)20 部平均时长 4 分钟的电影短片选自 200 个短片剧本,由武汉传媒学院师生联合常驻教师团队共同选拔和改编。剧本集合了家庭伦理、校园题材、探案题材等风格不同的影片类型,精彩呈现及深刻讨论了亲子关系、家庭矛盾、校园生活等多重话题。现场欢笑和掌声不断,影片放映完后,在场的小创作者和家长意犹未尽,为小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赞叹不已。
(7)颁奖典礼共设有 11 个单项奖和 5 个团体奖,在座的领导嘉宾和艺术家嘉宾为参与创作的同学颁发了奖杯,其中“最受欢迎影片奖”由网络投票决出,其余奖项由专家评审组决出。在颁完最后一项“最佳影片奖” 后,舞台火光四起,绚烂非常,全场来宾对最重量级奖项的斩获者报以热烈的掌声。江岸区首届小学生创作电影展颁奖典礼在大家的欢呼和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影展结束后,依然有大量学生及家长不愿离去,纷纷上台与校长及同学高举奖杯合影。据悉,部分参与学校已自发组织开学后在校园举行“走红毯仪式”及“表彰大会”,以贺学生在影展中的精彩表现和优异成绩。
(8)2019 年 7 月 3 日,共有 23 家媒体对电影展活动进行了全覆盖式报道。《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凤凰网、中新网、今日头条、经视直播等主流媒体,对获奖的小学生进行了现场采访,并进行了多维度、深入的大篇幅报道。
五、教学及活动中的难点和思考
(一)教学部分
(1)电影课程很容易得到孩子的青睐,因为电影多样性的呈现和幕后制作的神秘感。为了让小学生接收专业的电影知识,理论课程不可缺少,但是理论课相对单调、枯燥,例如剧本编创、摄影技巧等,单一讲解超过5 分钟,小学生就开始躁动不安,纪律难以维持。教师团队每次课要以大量的影视素材和现场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每 2 分钟提问一次,每 5 分钟互动一次,并将课程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文,打印并发放到每个学生手里,以复习当天的课程。这样的弊病表现在,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不够系统和深入,只能靠接下来的实践,比如动手操作机器、分组表演和打光等来快速巩固理论课的内容。
(2)让每位学生体验全部影视工业流程的目的在于,他们在创作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有的学生加入社团是因为热爱摄影,但是上完录音大师课后却选择在作品中担任录音师的职务,说明兴趣的引导和发掘至关重要。但是设备的配备和课程时长有限,实践课中每人只能轮流操作机器,浅尝辄止,未能在实训课程中得到扎实的训练。令人欣慰的是,在作品拍摄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协助下相对独立地完成工作。如果实训部分能有更为扎实的训练,制作的完成度和参与度会更高,有可能不仅限于完成,还可以直接提升到艺术创作和导演设计、摄影设计、声音设计等层面的思考和学习,从而快速成长为“专业人才”而非“技术人才”。
(3)进入拍摄环节,制片工作成了最大的难点。大量、集中的拍摄,使得制片工作不得不借助更多专业人士的力量。制片是影视制作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拍摄的进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影课程不应遗漏和忽视制片课程,该课程既可以让学生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对外沟通的能力,也可以释放一些教师团队在拍摄中的制片压力,真正做到全面分工和独立完成。如果条件允许,也应设置舞美课,在实训拍摄中的作用与制片课同理。
(4)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部分学生,对电影知识和创作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向往,在这一部分学生中又有近 30 名创作力和个人素质很优秀的学生。课程结束后,他们和家长都希望电影社团的学习能够延续,甚至迫切希望能在将来报考影视类院校从而从事影视行业。对于 4—5 年级的学生而言,对专业和人生的定位不知是否过早,但是从小立志做舞蹈家、钢琴家、画家的孩子在持续不断地学习中终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小学开展的影视教学项目暂时无法衔接到影视类高校,中间要经历初中和高中整整 6 年,届时,随着文化学习的压力和时间的推移,这次的影视学习和创作成了一段经历和过往,我们对幼苗的发掘和培育极有可能徒劳无功。如果在中学阶段也能配备影视选修课、兴趣课,会进一步鼓励小学生参与到影视学习中来,也对未来和影视类高校的衔接有关键的作用。
(二)组织部分
(1)在这个项目中,组织的难度可以说非常大。我们面对的是来自10 所小学的 200 个亲子家庭,在电影社团设立之初,即使经过 3 次公开宣讲,作为一个新兴课程,依然有大量家长及参与者表示对项目的不理解。因为是以“政府支持,学校购买”的形式,这项不用学费且“学了没用” 的影视课被很多人所忽视。我们不得不精心设计课程,让每次课程都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热爱和自主性,即使这样,在早期依然有学生退团,甚至在全部活动结束后对影视“无感”。所以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方向分为 3 个阶段我个人非常认同,影视赏析进校园,电影知识普及,在
这两个步骤后再选拔有热情和天赋的学生深度培养,进入实训和创作阶段,这样影视专业授课资源才得以最准确和精彩的发挥。
(2)“培优的争夺战”,这样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音乐、舞蹈可以考级、表演、参赛,每次课都学有所获,而影视的学习既烦琐又不能独占风头。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学生不掉课,我们每次在课程前都反复落实出勤的情况,但是无论怎么排课,都有部分学生不得不为培优而牺牲掉电影课。参加各项艺术培优的学生往往有特长、有热情,也是我们电影社团想积极培养的对象,不参加培优的学生在学习意识上偏弱,家长也相对不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这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在传达电影课的意义时,应突出电影艺术是对孩子“写作、美术、音乐、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全素质培养”,开展更多中小学影视作品展示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某项艺术或技能的培养,从而吸引更多在兴趣和专长上有所对应的孩子能投身到影视学习中来。
(3)这次项目的顺利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无私的奉献和支持,很多教职人员都以纯公益的形式参与到该项目。但是公益项目需要复制和延展,靠点状或流动的支持是难有生命力的,需要专职的教师团队和学术机构作为核心,才能更好地壮大团队的建设,让每个参与的工作人员、教师、职业电影人获得对应的收益,把中小学影视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做,从而对教学的品质也会有更好的保证。
(4)这次武汉市江岸区小学生电影社团的组织和教学,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让我们去实施,也没有一个方向让我们大胆前行。于是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让每个学生创作一部短片作品,为了达到此目标,反推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随着影视学习意识的加强,会有更多个人、学校和社会机构参与到该项目中,他们不应该和我们一样“迷茫”,大家应该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力量。中小学影视教材的出版将会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盏“明灯”,给投身于这项事业中的人更好的实行标准,对于普及和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