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儿童审美能力,培养良好欣赏趣味,塑造个人反思意识,增强初步制作能力。然而影视教育在中小学普遍不受重视,在理念、选片、师资和课程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因此,中小学需要认识到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家推荐的优秀影视作品基础上因校制宜,选择合适的影视教育内容,并通过提前规划、二次培训、自主学习、校内提升、校外实践和兼职聘请等多种途径解决师资问题,同时立足影视艺术本体,聚焦影视艺术本质,尽快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课程内容,注重提升课程的行动力,通过影视教育发展中小学生相应的认知、情感、审美、道德和技能,为培养未来的优质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影视教育 主旨 难点 对策
2018年11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中指出,“力争用 3—5 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活动时间得到切实落实……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浓厚氛围”。
这份指导意见意味着中小学影视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那么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推广影视教育?目前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面临哪些困难?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一、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主旨
传统教育以应试为目的,往往过于追求知识和分数,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然而影视教育的主旨是“让人更为文明,开阔眼界而不是技术复现”,“欣赏是为了满足人生多样性,领悟是欣赏深入的要义,审美是丰实精神价值、情感内涵”[1],通过影视在视听综合方面的审美特征充分吸引中小学生,培养他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能力,让中小学生在观看、评价、拍摄和参演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收获体会和成长。
和传统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艺术教育形式相比,影视教育不仅是一种艺术教育还更多涉及媒介素养教育。长期以来,影视等传媒常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视为中小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这是传统的保护主义模式,学校及家长试图采取限制和禁止中小学生接触影视的方式,使他们少受影视作品中消极内容的影响。先不说这种保护主义模式能否奏效,另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中小学生的影视素养并非与生俱来,更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动养成,而是依赖于不断的教导与学习,所以一味地限制和禁止根本无法充分发展中小学生的影视知识、观影态度和影视制作能力。
即使限制和禁止影视观映真能减少中小学生所受的负面影响,正如美国学者卡伦·皮特曼所言,“零问题并不等于充分准备”,“充分准备并不等于充分参与”[2]。所以,中小学影视教育应该从简单限制、粗暴禁止转向规范教育,端正中小学生的观影和收视态度,鼓励他们亲身体验影视观赏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和追求个人的反思意识,塑造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批判意识(这里的“批判”不是不同意识形态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攻击或争斗,而是“判断价值”和“纠正偏差”之意),从而培养他们运用、分析、评价影视和合理应用影视制作技术的能力,使他们具有成为未来优质公民的“良好资产”。
概言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主旨就是借助影视素养教育,提升儿童审美能力,培养良好欣赏趣味,塑造个人反思意识,增强初步制作能力,打造未来优质公民。
二、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难点
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很明确,但是就当下进展而言,仍有不少难点,尤以理念、选片、师资和课程等方面最为突出。
(一)理念
虽然这些年来也有一些中小学开设了影视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但绝大部分中小学对影视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未能充分认识到影视教育的内涵、主旨与要求,因此中小学要么是将影视教育类课程作为传统语、数、英等主干学科的辅助手段,主要通过影视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主干学科学习内容的理解,诠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要么是将影视教育视为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手段,过分强调影视作品中的德育元素而忽略了艺术元素,很少有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指导学生去分析影视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制作手段。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影视教育有点“不务正业”,尤其在中学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对开设影视教育类课程更是缺少热情。
因此,绝大部分中小学尚未将影视教育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正如《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的,“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条件保障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影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
(二)选片
虽然当今影视作品数量不少,但符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见。选择什么样的影视作品给中小学生观看,既是影视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一大难点。在浩渺如海的影视作品中,挑出适合中小学生道德成长、智力发展和审美需求的优秀之作并非易事。因此, “从理论和现状上来讲,我们当务之急是应该先提出一个适合中小学生观摩的影视作品的标准,并考虑如何让我们理想中的中小学生影视作品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3]。
当下我国中小学生接受电影教育的最主要方式是由学校组织集体观看,观看内容主要来自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评选审定、由教育部办公厅和相关部门联合推荐的片目。这些片目当然都是优秀之作,但不足之处是电影教育内容略显单一。以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电影局于 2018 年 8 月联合推出的第 38 批推荐优秀影片片目为例 [4],这 11部影片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和成长(见表 1)。
表1 第 38 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2018 年 8 月)
毋庸讳言,当下我国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整体不尽如人意,优秀作品不多。一些儿童影视作品要么过于成人化,要么过于低幼化,或者说教色彩过于浓厚,很难吸引中小学生的目光。
(三)师资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要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必然需要大批影视教育方面的师资,相关教师自身的影视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影视教育在中小学的落地效果。然而就当下而言,我国中小学教师中很少有人接受过系统专门的影视知识学习,影视教育师资严重缺乏。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对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即使北京地区中学的影视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上也未接受过专门的影视教学培训,[5]其他地方的情况自然更不乐观。大部分影视课程的教师只是将影视作为辅助性的授课手段,且多采用作品鉴赏的方式,以片段放映或者映后讨论的形式进行。要么只是放部电影供学生观看,教师没有任何引导,最多让学生写篇观后感,影视教育课程看上去没有任何专业性和挑战性,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影视教育的老师。
上海有不少中小学开设了影视教育类的校本课程,但各所学校对影视教育的课程显然认识不足或者重视不够,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顺带完成,还有些就随便找个老师甚至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完成,[6]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放映影视作品谁都可以胜任,关于影视的评价谁都可以发言。以致很多学校的影视教育要么就是简单的放映和观看,要么只是囿于影视课程任课教师自身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难以真正发挥影视教育的功用。
(四)课程
少数已经开设影视教育课程的中小学,一般都将其作为校本课程或者拓展探究类课程设置,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出版的教材,教学内容较为随意,都是任课教师自己选定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至于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绝大部分是教师在教室或者活动室放映影视作品,以学生观影为主,教师少量讲解或者学生适当讨论,也有的课程基本全程放映影视作品,教师没有任何讲解和引导,几乎沦为娱乐休闲课程。
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的影视教育课程一般也很难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一方面,对学生很难考核,事实上大部分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对学生也没有相关考核;另一方面,对教师也很难进行考核,即使最基本的听课、评课也很难组织。表面看,影视课程人人可教、人人可评,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影视教育,对于影视的理解更多只停留在个人的直觉层面,这对于影视教育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三、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对策
目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在理念、选片、师资和课程等方面的难点均是不争的事实,回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正确认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应对。
(一)理念
从新课程要求来看,影视教育课程非常符合构建新的校本课程体系的要求,“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7]。
虽然在目前的升学体制下,影视教育要想正式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尚有很大阻力。但毫无疑问的是,影视教育作为美育、德育的新手段,对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和人格形成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教育经费、岗位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提供保障,并组织、动员社会组织、广电传媒和各大院线积极参与到中小学影视教育当中,同时做好监管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管理层要尽快认识到影视课程在当下应该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教育只要实施得当,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不仅不会挤占现有的教育内容,还能助益中小学生认知、思维、审美和情感的发展,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率。(www.xing528.com)
(二)选片
从宏观角度看,可以由教育部会同中宣部每年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视作品,由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优秀影视作品的评选、推荐和促进发行工作,并指导中小学积极利用优秀影片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具体到各所学校,影视教育任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的影视素养,增强对影视作品的判断和鉴赏能力,选片时应该结合本校校情,从分类上确认作品的适应性,既要与主流价值观及学生年龄、心理相适应,也要与时代环境及学科教学相结合。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定要立足影视艺术本体,聚焦影视艺术本质,要明白影视教育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影视教育的灵魂是德育,但核心却是美育,所以在影视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美育应有的作用、赋予美育应有的地位,不能将美育简单视为德育的实现工具,更不能用德育挤占甚至取代美育。
如果选片时过分强调影视作品的德育性,人物和情节又比较教条化,很容易遭受中小学生的抵触,导致影视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将影视作品仅仅作为语、数、英等传统课程的辅助工具,或者当作单纯的娱乐手段以致出现俯就学生、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三)师资
教师队伍的建设能促进影视教育校本课程的优化发展,但目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第一,提前规划。比如,在全国师范类高校推广影视类课程,吸引感兴趣的师范类学生,甚至可以在少数师范类高校设置影视教育类专业,培养未来的影视教育师资人才。
第二,二次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起长期性、制度性的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训体制,让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影视知识的二次学习。
第三,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影视艺术修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查找、阅读与之相关的资料做补充了解。
第四,校内提升。中小学可以请人来校开设影视教育方面的讲座或者开展影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分年级组举行各种教研活动和论坛,开设教学示范课,使教师可以交流影视教育方面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在一些条件较为完备的中小学,校园电视台或者影视制作团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甚至可以通过校际合作加以完成。
第五,校外实践。影视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任课教师本身也需要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任课教师进入媒体、传媒公司或者影视制作公司进行短期实践,提升动手能力,积累感性经验。
第六,兼职聘请。由于中小学校师资的专业针对性不强,如果一味停留在基础水平,影视拍摄制作可提升的空间有限。与专业高校或者专业媒体机构合作交流是较为可行的办法,聘请一些专家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学生带来先进的节目编排和制作理念。[8]
(四)课程
影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复杂视听元素和表达逻辑,要提高中小学生在影视欣赏方面的水平,课程内容体系的科学系统性不可或缺。[9]现在国家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在此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不能再将影视教育课程仅仅作为一种敷衍的校本课程,应该尽快将影视教育课程纳入规范化、系统化的建设渠道,课程内容和形式紧跟时代发展,明晰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目标,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因校制宜尝试更为开放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不宜局限于笔试,也不一定用具体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
同时,尽快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课程内容,并设立影视教育课程辅助资料库。“在相关电影教育思想、少儿心理学、德育美育等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区分主次、深浅加以排列组合,使课程各要素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10]
影视教育课程要特别注重提升课程的行动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看”的阶段,更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去“评”、“拍”和 “演”。“看”是为了“看必须看的影视作品、看合适的影视作品、看喜欢的影视作品”,“评”则更进一步,是为了“懂得影视作品的语言意义、理解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欣赏多元文化的传统和文明”[11]“拍”和“演” 并非要将中小学生培养成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像等专门性人才,而是要让中小学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接受审美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习辨析影视作品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影视作品的创意方式与生产途径,甚至让他们亲自尝试影视的表演与创作,并在校园媒体或者其他渠道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结语
总的来说,中小学影视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引导影视作品的分析、理解,初步培养影视作品的认知、理解和评论能力素质”,对中小学生进行“关于影视艺术普及性的审美规律教育”[12]。而且,中小学影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尖子”学生,而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培养他们择片、观影、思考、鉴赏、表达以及制作的能力。
影视作品是集形、声、色、知、情、意于一体的“活教材”,只要利用得当,不仅不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反而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局限,更有效地发展中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审美、道德和技能,为培养未来的优质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1]摘自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2019 年7 月22 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影
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讲座的演讲内容。
[2]威特,凯德威尔.娱乐与青少年发展[M].刘慧梅,孙喆,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3]周星.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实施路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8-64.
[4]教育部办公厅,国家电影局.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电影局关于印发《第38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67 号[EB/OL].(2018-09-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809/t20180918_349179.html.
[5]康宁. 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中的问题探寻——以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调研数据为参考的观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5-70.
[6]龚金平,王颖新,丁怡. 上海市中小学影视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10):43-47.
[7]谢金土. 让影视文化滋养儿童心灵——“我爱影视”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少年儿童研究(理论),2012(10):15-18.
[8]宁宇,汪磊. 试论中小学影视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南宁市为例[J]. 视听,2016(4):206-207.
[9]余韬. 影视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一个浙江样本的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1-76.
[10]刘军,陈圆圆. 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的思考[J]. 电影评介,2018(1):1-5.
[11]摘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研究员2019 年7 月21 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讲座的演讲内容。
[12]周星. 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实施路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8-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