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军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摘要】加强影视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培养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形成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达到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感染一代人、激励一代人的目的。因此,发展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刻不容缓,考虑到中小学生年龄特性,用培养仪式感的教育方法让中小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影视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团体的凝聚力精神和发展素质美育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影视教育 仪式感 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 审美
2018 年 11 月 21 日,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并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充分保障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有效利用社会观影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浓厚氛围。但全国各地区中小学仍存在学校对影视教育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缺乏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影视教育机制等问题。
因此,笔者有幸学习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全国首届“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希望通过理论学习成为沈阳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从而助力并带动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帮助沈阳地区中小学建立适合区域特色的影视教育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并借助网络培训的方式覆盖辽宁的周边偏远地区。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发展中小学影视教育上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在互联网智能传播时代,怎么做会使得中小学生自发学习影视知识,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呢?笔者认为培养仪式感的教育方法让中小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影视教育。
一、中小学生影视教育仪式感的必要性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比如,常见的具有仪式感的实践有婚礼、节庆、生日等。
为什么培养仪式感的教育方法让中小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影视教育呢?因为今天的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智能传播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年代的新一代人比如说新兴的“00后”,甚至是“10后”,生活方式和对媒介的接触方式、媒介素养的状态已经跟老一代人完全不同了,如果影视教育还是用传统的一套,未来的教育可能就是失灵状态,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培养效果。
(一)影视教育的仪式感可以让中小学生获得快乐和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需要用仪式感的方法来辅助影视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心中培养学习影视教育是一种仪式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主动性。正因为仪式感是我们内心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是我们的记忆中最鲜亮的幸福,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从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开始就重视传递这种学习的氛围和仪式感,才有可能让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影视教育,让他们感兴趣地自发学习影视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有利于中小学生培养素质教育中的美学艺术细胞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21 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行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与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有一定差距。教育实际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甚至校长仍然认为素质教育不好具体操作、难落实,于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摆形式上;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一些学校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过重,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问题,影响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此,加强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认识,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素质教育中就包含美育,我们也可以把影视教育看作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美育的范围囊括了影视教育,并且有更多的发展和分支。作为艺术类学科之一,影视教育的美育功能同样不容忽视。
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美学艺术细胞;有利于营造美感教育的良好氛围。这正是因为培养仪式感和美育密不可分,中小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离不开艺术之美带来的氛围和感知,离不开各种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氛围感。因此,中小学生培养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有利于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所谓群体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单位、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等。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为什么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有利于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呢?因为单体的仪式感可能是个体行为,但是上升到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乃至一代人都拥有的仪式感可能就是他们的标签、他们的共同语言、他们的团队凝聚力了。比如说,“00后”“10后”,就是以年龄为他们打标签,所以有这个年龄段的代表特征。假若把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植根于影视教育的传达中,那么这种仪式感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小学生的一个标签,从而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www.xing528.com)
比尔·盖茨曾说过:“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呢?其实是蚂蚁“军团”来了!中国的登月计划实施长达20年,将近50万人参加,涉及2 万余所公司,几十所大学参与筹备,才获得了阶段性胜利。没有团队的合作想成功谈何容易。21世纪的重大创造性活动都将依赖于跨国、跨地区、跨学科的人才群体的合作。所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刻不容缓,可以用仪式感的氛围元素来辅助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有利于增强中国少年的凝聚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方法,这也是我们对美好的未来教育的憧憬。
三、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
(一)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的重要性
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的重要性在于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当前电影事业快速发展,不同类型的优秀影片大量涌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工作进一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通过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对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对于从小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的具体方法
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计划中,是中小学影视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方法,其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按月(周)组织中小学生集体观看由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推荐的影片。这个方法是目前学校较为常用的影视教育方式之一,是已经具体实施、拥有实践经验的方法。那如何在当中加入仪式感来营造氛围呢?建议可以设立“观影日”,结合教育部推荐影片及学生推荐影片来选定每月放映的至少两部影片。用学生推荐影片、老师二次甄选,以及获选学生作为影片导览小小主持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还可以在每个班增设影视委员,专人负责影视教育辅助工作,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及主人翁精神,影视委员和老师及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一起把影视教育做到更好。我们结合各个地区的现有资源及情况,尽量争取每个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能有两次观看电影的机会,使看电影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2)将影视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并且把影视教育融合进日常教学及学生才艺展示中。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仪式感的教育方法呢?其实老师可以将影视纳入语文、自然、地理、音乐等课程中,根据各科教材的需要,选择相关的电影进行辅助教学,把优秀的电影整合到学习资源建设中,用作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大部分学校每年都会有艺术节等艺术活动,用影视化的表现手法来展示艺术表达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说,学生观看到的影视作品可以成为排练剧目素材,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在自选及排练的过程中更好地领会影视教育的魅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将电影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文字的魅力,电影自身的具象性、逼真性特征也能够形象地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接受和解读,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英语课上,可适当地、定期地给学生播放外国电影,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排练英语短剧,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相结合。在地理课上,也可以选择相关的有趣生动的地理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各种新方法和形式来丰富教学,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历史课上,还可组织学生欣赏《林则徐》《甲午战争》等历史题材影片。选择相关电影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影片,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影视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
(3)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将影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增设一门电影欣赏课程。这一“用电影开课”的想法最先由电影课的发起人、人才学家雷祯孝提出,得到部分电影人、学者、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并组织完成了“电影课”实验课题的实证研究。1989 年,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提交一项《将儿童影视列入普通教育》的提案,她主张将少年儿童影视列入国家的普通教育计划,以改变只把儿童电影放在商业流通领域的状况。王珠珠的《电影课实验在中国》收入了关于“电影课”实验课题的内容成果。一是影视欣赏课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为学生选取相关的优秀影片进行观看,学生观看后可通过写观后感、讨论的方式,深化对电影的理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活动课形式。结合学校工作,围绕影片,课后可以展开丰富的影视活动,如写观后感、影评比赛、续写故事、演讲、朗诵、摄影、改写剧本、表演、配音、出板报等。学生不但能扩大知识面,还能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的未来发展
培养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仪式感的未来发展应在普及影视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当代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促进中小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燕冰 . 智能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需要“深拓展”[N/OL]. 中国艺术报,2019-06-24[2019-08-19]. http://www.c?ac.org.cn/zgysb/dz/ysb/ history/20190624/index.htm?page=/page_3/201906/t20190624_448281. htm&pagenum=3.
[2]吴学刚 . 凝聚力[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210.
[3]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24 号[EB/OL].(2018-12-13)[2019-08-19].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6/s3325/201812/t20181224_364519.html.
[4]宋召艳,汪开庆 . 论如何加强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J]. 大众文艺,2018(14):180-1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