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内蒙古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实际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政策的落实和推行现状进行调研观察发现,该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中小学影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区域内地区发展失衡、专业师资人才匮乏、尚待建立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影视课程体系、影视教育课程未受到各部门重视、学生缺乏观影兴趣和观影习惯等问题。作者建议均衡教育资源,完善和提高影视教育师资人才队伍和专业技能水平,逐步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体系,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形成合力,创建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提高青少年观影兴趣、培养观影习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影视教育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包头地区 中小学影视教育 路径探索
影视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对青少年影视教育工作不断深化。2008 年 6 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意义。通知指出,要将影视教育和其他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根据德育、语文、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的需要播放相关内容的影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全面展开。2014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将影视列入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并要求形成素质档案。由此,在中小学校开展影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201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美育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1]
2018 年 11 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强调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提出力争用 3—5 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发布《转发〈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9 年 3 月 11 日,包头市教育局、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联合发布《转发〈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旗县区教育局、直属学校、旗县区党委宣传部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推动落实中小学影视教育各项任务;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七项主要任务;形成合力,确保四项措施到位。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囿于地缘、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为例,通过对该地区教育局、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到包头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中心影视教育实验室实地考察,对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有了初步认识,指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提出发展思路。
一、内蒙古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行现状
(一)内蒙古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工业城市,辖 9 个旗县区和 1 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 年城市常住人口达 289.7 万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 31 个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市三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上三区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快,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由于以升学为指向的方针没有改变,以艺体为特色的学校学科建设更偏重音乐、美术、体育等传统艺体学科,市内各学校间影视教育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确立校内外双线发展的教学愿景
现阶段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通过校内外双向度协力发展,校内通过政教处、心理教育课程、班主任、课程任课教师多方合作,校外由包头市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承担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任务。校内通过集中观影、心理教育课程、班会和课程情境设置等形式展开,校内影视教学工作未能得到学校师生的足够重视,收效甚微;而校外影视课程设置占比较少、课程时间相对较短、课程难度大,无法从根本上激发中小学生对影视课程的兴趣,因而也未能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包头地区确立了校内外双线发展的教学愿景,因为未能明确校内外各自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收效甚微。
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www.xing528.com)
(一)影视师资人才不足,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专业引导
受到艺术类考试升学因素的影响,包头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地区之一。影视师资人才不足是制约包头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基础弱、底子薄”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存在的客观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包头市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专职教师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影视教育的发展,加之教育局、学校也未将中小学影视教育教师列入招聘计划,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师资大多从事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专业知识和讲授影视课程的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专业引导。中小学影视教育急需通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同学校协力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熟稔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点的专业教师队伍,制定专业师资人才培养规划和保障机制,加强同中小学影视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人才项目交流。
与此同时,考虑到内蒙古包头地区目前影视教育专项教师人才资源匮乏的现实,大力调动中小学在职教师兼职影视教育的积极性,利用好学校公共选修课和班会这两大平台,将影视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促进和提高兼职教师的影视鉴赏专业技能水平。这既是内蒙古包头地区发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有效切入口,也是突破发展瓶颈的积极举措。当地教育局和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兼职教师构建和完善影视学科教学体系。
(二)积极推进中小学影视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学科培养方案
包头地区现有的教学活动多由地区教育局主导,学校和包头市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分别承担校内和校外的影视教学任务。由于未能明确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培养计划混乱,现阶段教学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当地大学开展合作,建立适合本地区特色的影视教学体系和课程培养方案。内蒙古拥有独具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1942 年,由应云卫执导的《塞上风云》开始了电影艺术的实践探索。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向先进地区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中小学影视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应当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打造地方特色教材,建立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体系,通过遴选自治区优秀影片,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深刻感知本地区少数民族优良传统。唤醒文化记忆、获得民族认同对内蒙古中小学影视教育建设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三)影视教育课程未能得到重视,学生缺乏观影兴趣和观影习惯
随着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与类型片的美学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影作为娱乐方式。但中小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负担,去影院观影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影视教育课程历来被划归到“小三门”艺术课程,也未能得到社会、学校、家庭应有的重视。影视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形成合力,创建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提高青少年观影兴趣,培养观影习惯。面对升学压力,中小学生将精力多放在各种特长班、奥数班,家长本能地让中小学生远离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认为这些业余活动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中小学生很少接触到影视,没能拥有良好的观影习惯。现阶段,我国影视节目未能实行分级制度和优秀影片遴选机制。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第 39 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的通知》,截至 2019 年 9 月 4 日,共有 481 部影片推荐给中小学生,但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屈指可数。
创设学习情境,民族、地域认同仍是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内蒙古中小学影视教育遴选适合本地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优秀影片尤为重要。将中小学影视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观看优秀影片成为学校德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环,将影视教育和思想政治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引导与塑造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充分发展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
结语
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发展薄弱,除凭借艺体特色立校的艺体示范校和课外实践基地以外,区内并没有实际开展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工作。国家与自治区的相关文件尚处在单一的文件下达与通知转发阶段,结合 2018 年两部委文件精神、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关于推动和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的建议”,希望自治区电影局协同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打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体系,形成影视基础教育建设常态化。为地区影视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影视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加强各学段影视教育与思想政治学习、爱国主义相结合,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培育本土观众观影习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影视教育发展,最终扩大地区电影产业市场规模。
[1]张阿利. 电影艺术与欣赏[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