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影视教育现状及发展初探

北京影视教育现状及发展初探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国家中职艺术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北京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普及影视教育的任务势在必行。影视教育基本处于自由发挥的状态。影视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北京影视教育现状及发展初探

——以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为例

高洁 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戏剧表演系

【摘要】当今中国发展迅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已经双双崛起,文化艺术领域更需要自信、自强来构筑并实现“中国梦”。随着教育部和中宣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作为专业口的教师内心为之一振。学生对影视的喜爱,对普及理论知识、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开拓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含义。推动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工作和培养“一专多向”复合型发展人才将可双轨进行。

【关键词】影视教育 青少年儿童 艺术学校 综合素养

目前,具备公办资格提前招生的北京市艺术类中专学校有 8 到 10 所,在校学生年龄均在 8 至 18 岁之间,正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的养成阶段。这类学校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由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学生和高中生组成。开设影视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影视基础教育和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1]。

一、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影视教育现状

(一)北京艺术中专影视教育概况

北京市艺术中专学校是为首都相关文艺团体及各大艺术院校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的地方。舞蹈音乐美术杂技魔术、戏剧戏曲更应该将影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但就目前对各艺术附中影视课程的开设调研结果来看并不乐观。我们的世界正在成为影像化的世界,所生活的环境也正被影像包围。电影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可以容纳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电影可以包容各类艺术,并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正因如此,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具有艺术前瞻性的专业更应开设影视课程才能让各专业融会贯通、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针对国家中职艺术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北京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普及影视教育的任务势在必行

(二)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专业教学现状

1. 专业设置及教学现状

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前身为北京市杂技学校,有杂技、表演、美术、舞蹈和武术五个专业。学校把杂技作为主要专业,其他专业同步发展。五大专业课程基本以学科基础和训练为主体,并加入相关理论课程。学校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与适应性,杂技专业增设了形体、表演课,武术专业增设表演、跟头课,舞蹈专业增设技巧和乐理课,表演专业增设导表课,美术专业增设动漫课等。

戏剧表演专业近年来开设了导表理论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声、台、形、表等技能的培养,而是拓展了原有的知识视域,使学生对于戏剧及电影理论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优秀艺术作品有了更多接触和鉴赏的机会,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其他各专业均未开展影视课程及其相关内容,影像教学渗透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并没有系统研究影视教育对学科的重要性。影视教育基本处于自由发挥的状态。

2. 师资配置

学校专业教师大都来自全国各大艺术和体育高校。强大的教师队伍和系统的教学课程,使专业教学水平得到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成为“产教结合” 稳固而有力的支撑。但目前学校仅有影视相关专业的教师 2 名,目前只在表演系授课。

3. 前景发展

学校是一所综合性专业艺术学校,在校生共 800 余人,杂技专业横跨小学、初中和高中,舞蹈和武术专业均为初中生,美术和表演学生为高中生。杂技专业为中国杂技团培养优秀的杂技人才,其他各专业则以就业升学深造相结合为指向,在文体、教育单位就业,或考入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高等艺术院校进一步深造。

二、影视教育观念的演进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充分合理运用影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综合素养。在科技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影视伴随着新一代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影视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可靠保障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更是心理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时期。影响未成年人心理成长的因素纷繁复杂,目前有较明确的共识是,个体心理成长受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共同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 3 个方面出发,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学校和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心理行为的走向[2]。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家庭和学校教育与孩子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属寄宿制,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承担一部分家庭的责任。跟随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此时应该让孩子在认知、情绪、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上得到更好的成长。除却常规的文化课教学外,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青少年发展时期的重要因素。学校是艺术类中专,各专业在声乐、形体、表演、美术等学科间已有渗透,唯独影视教育欠缺。

很早以前,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曾经说过:“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 一部电影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鲁迅在观看了一部中国人充当麻木不仁看客的纪录片后,决定弃医从文。他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要好,将来恐怕是这样的。”[3]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时期,影视媒体波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多,这种艺术形式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紧密相连。使用手机电脑、iPad 等电子设备的青少年不在少数,各大游戏软件、媒体软件、生活软件更是以视频为主要手段和载体。提早开设影视专业课程,能够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影视教育的专业性及有效性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

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的引导性,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影视教育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重视影视课程的定位和师生素养的提高。

1. 目标与定位

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把对电影文化的掌握视为一个人文化艺术素养的标志,没有学会以电影方式欣赏电影,以电影思维研究电影。在中小学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中,其主体仍然是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4]。然而当今发达国家,已经把电影作为评判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

影视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并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教师应在教学前科学地设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利用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青少年发展阶段,影视教育可以作为基础学科被推行实施,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的优秀艺术人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艺术人才,青少年走出校门应具备较好的沟通力、创造力、竞争力,成为有较强职业道德品格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艺术人才。影视不仅具有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它还具有德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我们在课程设置的同时,一定要严格界定它的性质。不能自我降低标准,让影视教育只是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甚至让影视教育作为学生休闲放松的一种工具。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时俱进,把影视教育真正当作学科教育和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追寻内心和提高价值观。

2. 教师与学生素养

据了解,很多学校由语文老师或者电教老师兼任影视课教师,这种不专业教学导致授课方式多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放电影,多则写一些观后感。影视教师应由专业教师担任,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艺术修养

在当下的网络文化场域里,影视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常规的影视作品还是抖音、快手、弹幕等新兴影视文化形态,都已渗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因而影视的教育作用到了需要向青少年加以倾斜的时候[5]。影视教育的规范化可以帮助我们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规范其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在影视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和义务。

(三)影视教育是促进学科间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影视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它可以渗透到文化的每一个领域,也可以与各学科相融相通。除了将影像运用到教学中,影视思维可以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影视的综合性能够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电影作为艺术,与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文学密不可分。这也正是影视教育可以建立学科间良性互动的好契机。

影视课程像杂技表演的互动课,磨炼专业基础的同时,让艺术元素更好地与杂技语言相结合,影像中的视觉冲击和紧张刺激的感观也会直接或间接与杂技课程的教学碰撞出“火花”;影视课程还像舞蹈表演的审美课,优秀影片的案例教学、影像艺术的视觉文化可以更好地解读舞蹈的肢体语言和身韵美;影视课程还像是武术表演的动作捕捉,武术与影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可二者的关系却相辅相成,武术的美学与影视语言融会贯通,不断造就功夫与影视的视听盛宴,武术精神也在促进影视文化的发展;影视课程还像是戏剧表演的语文课,理论课堂上让学生赏析影片,就像是在语文课上看的优秀文章和做的阅读理解,要取其精华,表演才不会空洞没有内涵,文章也不会没有思想灵魂;影视课程还像是美术绘画的语言表达课,一帧帧精美的画面让影视与美术完美地结合,影视为美术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美术是构成影视的基本元素。

提早接触影视教育,可培养孩子较好的影视思维,使其看问题的方式更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影视教育可以很好地融入各教学领域。教师合理运用影视中的文学和美术等元素,培养中小学龄段的青少年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影视课程知识涵盖面广泛、综合性强,对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可以引发他们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是对提高综合能力非常有效的一门课程。

三、中专影视教育的设想与应对

影视教育可以丰富多彩有意义,但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正确地引导他们的“三观”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事实上,影视教育在开展和落实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中专阶段的青少年儿童以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为例,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落实影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影视教育的长远意义,加强影视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从学校角度来说,应按教育部和中宣部的文件将影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与影视教育相关的教学和各类活动,使其与各学科建立有效的联系,从思想上树立影视教育重要性的意识。

学校应加大力度宣传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运用影视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爱党精神,为实现自己的小梦想、筑建祖国的大梦想而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

(二)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材建设

新时代社会,学生知识所得除了书本外,还有很多渠道,网络媒体占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提早接受正规的影视教育,才会正确地利用影视和网络资源。

由于中小学年龄层次的特殊性,还没有完善的教材体系。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多方力量积极编写符合青少年年龄段的教材。教什么、怎么教,是我们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根据老师的个人喜好来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不能让影视教育变为娱乐化为导向,这不是我们开设课程的初心。如何让影视教育课程更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及需求,再来设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1. 小学年龄段

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此阶段的学生以杂技学生为主,舞蹈和武术学生占少数。儿童正处于心智完善的关键期,正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最佳时期。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教学方式主要以观片为主。片目可以选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再有就是国内外优秀的动画影片。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他们喜欢的元素,发散思维讲故事,灵活设计课堂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电影的大世界。孩子还可以拿起手机和摄影机拍摄制作属于他们的最纯粹的电影。最后,观影体验和感受是这堂课的写作目标。

2. 中学年龄段

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各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占学生总数的90% 以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高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对于这两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教学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来。可开设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和电影鉴赏等课程。观片、评片和拍片是中学阶段的三个重要任务。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影片也是考验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正能量影片是我们选片的第一标准。

其次,启发式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实践了解和运用知识,而不是纸上谈兵。无论是电影史、视听语言、电影分析都需要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去认识再加上实践去运用,才能真的做到理解这些课程。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法,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变化气质,修养人格。使学生真正做到不仅会动脑,还会动手。

最后,创新教学成果的检验机制。

传统的试卷考察可以让学生通过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知识点达到一个相对还可以的成绩,但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将知识学透,并能用到自己所需要的领域。所以笔试部分用来考核学生对影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影片的分析写作能力。学生讲课部分将采取抽签形式,所讲内容由学生抽签来决定,这一部分是用来考核他们对于平时老师所讲知识的掌握和延伸程度;实践部分通过短片作品呈现,最后成立专项小组对影片进行考核及奖励。

(三)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国家应加强影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相关的影视教育培训。学校应招聘经过专业影视培训和专业高校毕业的教师。具备一定影视素养的教师才能够切实可行地落实相应制度的推行。

影视教师要构筑自身的逻辑体系,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了解不断变化的艺术市场来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的储备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进步,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知识也在更新。影视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德育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各个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统一。同时还要以德育人,以德服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结语

影视教育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课程体系。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影视教育既涵盖了艺术的普及性,又可以对其他科目进行补充和延伸。影视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需要的长效发展之路,让孩子在影视教育中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

[1]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 24号[EB/OL].(2018-12-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812/t20181224_364519.html.

[2]白柯. 青少年心理成长的相关研究进展[J]. 校园心理,2018(4):279-280.

[3]王珠珠. 电影课实验在中国[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晓云. 电影学导论[M]. 3 版.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6.

[5]周星. 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实施路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8-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