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评估新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前景,本研究以青岛为例,通过电话、面谈、网络调研等方式,对青岛市内五区的部分小学及初中的影视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不完全调查统计。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青岛市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存在着影视教育手段单一、师资匮乏、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缺位等问题。新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观为己任。激发学生对于影像语言的兴趣是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 全球观 影像语言
自从 2018 年底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意见》提出,力争用 3—5 年时间,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充分保障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有效利用社会观影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浓厚氛围。《意见》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教育发展呈现的新形势和中小学影视教育面临的新机遇的大背景下出台的,对于中小学校利用优秀影视作品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与使命?本文试图从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当下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偏颇,进而阐释新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应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一、当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
对于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研究,虽然罕见全国范围的统计调研,但是已有学者从地区角度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研究。整体看来,虽然国家对中小学影视教育问题的重视由来已久,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予以推动,很多学校开始设置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观影,营造影视教育的校园氛围。但是仍存在“青少年对影视作品的自发放任式接受、校本课程的敷衍‘在场’ 及校园影视活动的被动式‘缺席’等诸多问题”[1]。
为了确切了解本地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2019 年 6 月笔者对青岛市内五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的部分小学及初中进行了不完全调研统计。具体调研对象为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市南区大学路小学、市北区富源路小学、市北区洛阳路第二小学、崂山区实验小学、李沧区浮山路小学、城阳区实验二小、市南区育才中学、市北区五十六中学和崂山区育才中学的十余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话、面谈、网络查询的调研方式,试图描绘当下青岛市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的概况。
青岛这座城市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青岛具有气候及地理位置优势。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风貌,使青岛素有“天然摄影棚”“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美誉。青岛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影视外景地之一,每年有超过 200 个剧组来青岛拍摄。其次,青岛市拥有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韩琛等人将其归纳为六类:“一山一海一栈桥”为代表的传统景观旅游资源、时尚的概念旅游资源、影人故居等影视历史资源、新老明星荟萃的影视明星资源、影视外景地和影视城等资源。[2]再次,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青岛西海岸影视基地,使青岛具有了电影产业集群优势。此外,青岛一直在进行专业电影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设开放了蝴蝶楼电影博物馆、水兵俱乐部旧址 1907 电影博物馆和融电影、科技于一体的青岛电影博物馆。
因此,中国电影史上烙有许多青岛印记。例如,位于青岛湖北路 17号的水兵俱乐部旧址,被认定是中国境内现存最早、保存完整、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2017 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 称号,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等国家级电影盛会在青岛召开,2019 年 5 月红色少儿电影艺术节全国启动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
青岛浓厚的电影氛围,也影响了青岛的影视教育。青岛市中小学的影视教育丰富多样、有声有色,据《青岛晚报》报道:“青岛中小学现有校园电视台和影视媒体中心的学校有 100 余所,很多学校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影视专业特色校本课程、影视制作团队、校园电视台学生组织、微电影社团、微视频兴趣小组等,培养了大批青少年电影爱好者。校园电视台、影视媒体中心的平台建立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传播能力、自我塑造能力,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青岛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学校参加 NOC 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微电影比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微电影比赛、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作品评比、青岛微电影大赛、青岛中学生电影节、青岛市中小学创意微电影大赛等活动。”
此外,青岛的部分高中将影视教育作为特色课程,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比如,青岛中学给学生提供了微电影制作的课程,近年来青岛二中及分校、青岛十六中等校的学生在中国—欧盟国际青少年电影节都曾经获得过“中欧·新影人奖”等奖项。
从调研统计来看,青岛市的中小学生电影赏析可以归纳为完整影片欣赏和片段观影。组织方式、观影频次、影片类型和师资等情况可以从中窥豹一斑。
1. 完整影片欣赏
完整影片欣赏指的是学生一次性欣赏完一部完整的影片。
通过调研得知,就观影组织方式而言,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通过投影仪放映。学生都在自己班级的教室里看过英语、思政等各科老师放映的电影。调研对象中,除了一位学生,其他学生没有在学校的安排下去电影院集体观影。还有一位学生收到过两次班级里发的影院特价票,其余调研对象则没有。
观影的频次各不相同。由于校内课时紧张,大部分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学生在校内看过的影片不超过两部。相对而言,小学四年级及更低年级的学生在校内课堂上观影次数更多,平均每个学年观看 2—3 次。
从调研获悉的影片来看,学生所观看的影片基本是口碑良好的国内外影片。第一,从所选影片的国别及类型来看。放映的电影主要为好莱坞电影,尤其以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为主,也有《奇迹男孩》《爱乐之城》《风雨哈佛路》等真人剧情片和《微观世界》这样的经典纪录片。华语电影只有两部:《战狼》《大圣归来》。第二,从这些电影可以看出,虽然也有《微观世界》这样富有知识趣味性的纪录片,但是老师选片的主要标准是品德教育。
2. 片段观影
上述完整观看一部影片的活动,一般是在学校中开展完成的。片段观影指的是学生观赏一部影片的片段,通常为不到十分钟的片段。片段观影也是学生接触电影的方式,其频次要远远高于学校中的完整影片欣赏。(www.xing528.com)
调研发现,由于手机应用的广泛普及,兴起的如“趣配音”等配音App,成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热门手段。片段观影并配上英语台词,作为中小学生英语课后作业的一部分,由学生在校外自行完成。
二、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青岛市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认识不到位是当前青岛市中小学影视基础教育存在的明显问题。影视教育尚未成为一门课程,仅作为一种辅助其他科目教学的手段存在。总体看来,专业教师、影视教学大纲及教材严重匮乏。
首先,专业师资匮乏是最严重的问题。观影组织者一般是英语或一些副科科目的老师,并无专门的影视老师。专业师资的匮乏造成了选片的不恰当。放映什么影片基本取决于教师个体的观影经验。比如《爱乐之城》这部电影虽然获得过奥斯卡奖,但是在课堂上放映给一群四年级学生,这种爱情片显然并不合适。
其次,教学大纲的缺位造成了目前教学目的不明确、内容无序及活动的单一性。其一,学生普遍反映,放电影一般是在老师因事无法上课的情况下安排的。其二,观影所涉及的活动中,观影活动是主体,欣赏完影片就算结束了,较少涉及诸如讨论、影评、模仿表演、电影制作等其他相关拓展活动。其三,对于影片的范围、观影的频次没有统一的标准。
最后,教材的缺乏也是影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一个表现。所调研的青岛市中小学无一配备影视教材。
基本可以认为,对影视教育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了目前的影视教育手段单一、师资匮乏、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缺位。
青岛是东部发达城市,按照青岛教育部门的解释,他们在影视教育上下了很大的气力。但是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仍然缺乏整体统筹安排,不仅与北京等影视教育相对先进的地区差距较大,青岛市内各个区、学校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要实现《意见》中提到的保障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有效利用社会观影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浓厚氛围这一目标恐怕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无论是师资建设、教学大纲还是教材的设计都需要一定时间逐步完善。
三、未来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达成《意见》中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小学影视教育需要明晰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特色,为视觉时代培养具有视觉媒介素养的新一代公民。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海外国家影视教育的先进经验。以英国为例,英国非常重视公民的电影教育,其电影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孩子正确阅读和使用影像视听语言。1999 年,英国电影协会发布的电影教育文件《电影的作用》指出,“教育、信息和娱乐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移动影像的交流力量,包括通过电影院、广播、视频和在线媒体等载体传播的信息。电影在提高公民的民主进程中起到了持续的重要作用。因此,这种独特的和重要的‘语言’肯定会成为新世纪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部分”[3]。英国电影协会(BFI)认为儿童应该具备的电影素养中,对“动态图像语言”的掌握就是基本能力,每个人都应当学习动态图像媒介如何表达意义。[4]
中小学影视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观为己任。电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载体,我国中小学生的观影范围可以更加广泛。应该帮助学生了解,除了好莱坞电影,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还是以英国为例,英国电影协会在 2005 年专门邀请了一大批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和英国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听取孩子意见的基础上,评出了 100 部推荐给14 岁以下孩子观看的影片。这次评选活动的前十部推荐影片是:(1)《偷自行车的人》(1948,意大利);(2)《ET 外星人》(1982,美国);(3)《凯斯》(1969,英国);(4)《猎人之夜》(1955,美国);(5)《四百击》(1959,法国);(6)《同窗之爱》(1998,瑞典 / 丹麦);(7)《千与千寻》(2001,日本);(8)《玩具总动员》(1995,美国);(9)《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伊朗);(10)《绿野仙踪》(1939,美国)。在这前十部影片中,只有一部英国本土影片,除了美国电影之外,入选的还有法国、意大利、伊朗和日本等国家的影片。这个结果说明英国电影教育思想中对于其他民族等多元文化传统的重视。[5]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包容的价值观。视野越开阔,道路越宽广,这有助于我国未来一代的公民继承并发扬光大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益于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
激发学生对于影像语言的兴趣是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要责任。让学生学会恰当运用影像语言应该被包括在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大纲之内。拍视频、用影像来传播的能力,应该成为媒介时代公民的必备核心素养。2010 年 7 月英国电影协会等六大机构共同发布电影教育研究报告《电影:21 世纪的素养》。该报告正式提出“电影教育不仅是目的,更要注重结果”,在 21 世纪,影像表达成为同以前读写能力一样重要的素养。电影教育的最重要结果,是要让学生掌握影像表达的能力。拥有一群顶尖的影像技术人才,往往以具有庞大基数的懂得影像语言的公民为基础。中小学影视教育需要培养的就是作为这个庞大基数的公民,任重而道远。
[1]康宁. 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中的问题探寻——以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调研数据为参考的观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5-70.
[2]韩琛,李广辉,陈辉. 青岛市影视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开发策略[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5-49.
[3]余韬. 价值、方法和实际问题:基于义务教育体系的青少年影视启蒙教育初探[J].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32.
[4]白传之,闫欢.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01.
[5]刘军. 英国电影教育战略[J]. 当代电影,2013(1):15-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