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下青少年影视教育的重要价值、意义与任务

当下青少年影视教育的重要价值、意义与任务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青少年而言,影视和他们的生活、审美感知、精神愉悦都息息相关。我们不仅为拥有中国高校“双一流”第一名的影视教育学科而自豪,更为中国如此广阔的影视普及教育的宏大任务而忧虑。

当下青少年影视教育的重要价值、意义与任务

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背景描述

时代迅猛发展,已经使得影视艺术凸显为时代视觉艺术最核心的对象。对于青少年而言,影视和他们的生活、审美感知、精神愉悦都息息相关。毫不夸张地说,影视已经成为时代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解和认知影视、欣赏评价影视作品已经成为时代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影视作品主要的受众之一,在直观的影视作品面前,或悲或喜、或感知生活的丰富、或接受关于生活景象的熏陶,或者欣然领受剧中代表光明的英雄人物的鼓舞,当然也可能会看到复杂生活的多方面性。由此,影视教育显然已经成为时代认知的重要命题。2018 年 11 月教育部和中宣部两部委联合发布文件,要求 3—5 年内,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这无疑将青少年影视认知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承担精神召唤任务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更好地把影视教育和影视艺术的熏染提到议程上来。

然而,就目前的师资构成而言,当下教育体制之中能够认知和传授影视艺术最核心、最基本概念的师资严重不足。其实,包括大学在内的专业影视与公共影视教育的师资也并不充足,遑论满足中小学影视教育专门人才的需要。专业化的影视艺术教育和文化熏染意义上的影视艺术认知,迫切需要更好的指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中心的同仁,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已经开始落实两部委文件提到的师资培训工作。我们不仅为拥有中国高校“双一流”第一名的影视教育学科而自豪,更为中国如此广阔的影视普及教育的宏大任务而忧虑。于是,超越课堂教育,用线上、线下现代化的网络手段来进行影视教育的普及,为最大数量的中小学培育能够从事基础影视教育的师资,再加上更多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师资参与高规格的影视教育培养,形成不同地域的影视教育群体,一起为各个地区的基础影视教育奉献力量,就成为我们明确意识到的责任。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召唤更多人参与影视教育,惠及更多的中小学生,提升影视及视觉艺术教育的普及度,引领大众深入认知。强调影视普及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是因为时不我待。作为“双一流”学科的影视学教师和博士、硕士,愿意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引领实施中小学的影视教育,从多层面进行深入,同时也期望和全国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专家共同努力、协同开展工作。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说,面向智能时代,我们要马不停蹄。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认知视觉形象,也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能更好地享受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我们需要行动。从表面上看,影视通俗易懂、形象而好理解,但事实上,形象后面的奥秘、形象表现的曲折、形象的内涵和对生活的反映,都需要我们进行诠释分析,且上升到审美的境界。

我们率先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针对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多个培训,包括将要开展的对地区青少年影视教育的教师培训,也包括对期望从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师资培训,我们还将和全国有志于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同仁携手开拓。我们期望和全国影视教育工作者一起,与青少年一起鉴赏、分析和更深地理解影视艺术。我们针对一般化的影视艺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做文化的解读,也与大中学生以及从事影视教育的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希望通过这一片天地,我们能共同理解影视艺术的奥秘,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影视教育无限广阔的天地,感受中国影视艺术的美妙之处。

但显然,这需要各界一起努力,才能开拓影视教育的新天地。因此,观念和理论认知必然要梳理廓清。

二、青少年影视教育思考的出发点

第一,需要行动。青少年影视师资培训已经在北京、浙江金华、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等地多次开展,作为全国第一个呼应培训师资的研究机构,对于教育部和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及时呼应,即刻召集专家研讨,都是我们坚守的“敏于行”的特色。因为我们的研究需要面向现实,时不我待,不深入进行显然难以适应现实。影视的发展变化迅疾,影视融入互联网需要即刻跟进,青少年的媒介适应性很强,如果我们的媒介素养教育滞后,将失去影响力,对于中小学生做的影视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基础作用。

第二,如何实施需要思考。如何认识两部委文件的精神是我们需要研讨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媒介认知,普及影视教育迫在眉睫。而以往无论是师资的不足、认识价值的不足,还是对于影视教育实施方略的掌控不足等,都亟待改变。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来进行强化才是上策,但更需要有具体可行的措施来实现。

第三,适应性的认知。什么才是适合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如何实施中小学的影视教育,通过什么途径能提高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水平,开展怎样的机构和老师培训才能实现目标,都是我们试图要探讨的。

第四,现实矛盾性破解。中小学的影视作品到底指的是什么,允许、倡导和规避看什么,其实人们对这些问题有各种议论。从理论上来看,我们应该提出一个新的适应时代的标准,告知什么才是中小学生值得看、需要看和必须看的作品。如何让我们理想中的适合中小学生的作品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不是需要分层次,比如基础的中小学影视作品、扩大的中小学影视作品、泛读的和精读的作品,使之形成承接性。

第五,我们可以在践行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更好的实施步骤,实现阶段性目标,由此才可能促使艰巨任务推进。短期内,中小学课堂的影视作品或中小学自身的影视作品的阅读理解都需要推进,显然,无论是步骤、方略、方式方法,还是针对性的实施途径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总之,回到我们的初衷上,要呼应国家的要求,在理论上论证如何来实现这种要求,对于中小学影视作品理论的认知和寻找什么样的途径实践,大学影视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么,如何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等,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倡导和践行结合、行动与思考相伴,对于难度很大的影视教育进入中小学的任务既要有赖于政府机构作为,也需要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但更重要的是投入行动来推动。同时也要引起舆论界的关注,号召从大学到中小学一起为影视教育奉献力量。我们已经先行一步,试图探索新的路径来引导和服务于基础教育,但还只是走出了一步,前面路途依然漫长。

三、影视教育对于青少年具有的多重意义

人们似乎认为有了中央文件也就一概清楚了,事实远非如此。在观念认识、对影视意义的真实理解等方面还难以令人满意。所以需要再次加以辨析。

第一,学习影视是适应整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影视是视觉艺术的一种聚焦中心,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青少年认知影视,能够更快地通过视听聚合而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扩大他们的视野,培养和网络、视觉认知、创造相一致的趋势。无疑,我们的影视工作者面对时代需要必须有阔达的视野,在推荐好的影视作品时,要有世界的眼光、世界的创造性、世界的设计理念,使得学生的影视学习能够直接和生活有更密切的关联,激发他们更为鲜活的认知和创造。北师大在开启影视师资培训活动时,首先是以 “影像透视时代生活,少年熏染影视文化 ——贯彻落实两部委文件,强化青少年影视教育精神学术研讨会”来开宗明义。我们把影像透视时代生活作为影视教育的基本方向,因为影视剧是对生活现实的一种观照。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小学生对视觉文化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个题目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即影像应该能够透视时代生活,让人看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有主流形态价值观的内容。让青少年在好的影像之中更好地认知生活,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时代的特色,影像和青少年的关系不容忽视,影像天然对青少年及其青春生活的影响力巨大。但是,影像针对特定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具有两重性。严格而言,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影视作品既不多,也不好。即便有一些专门为青少年制作的影片,内涵和内容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特别是动画类的作品,不是偏颇于幼稚,就是为了市场在价值观和引导欣赏上有不良的倾向。既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下的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又具备非常强烈的时代特色,还能与整个学校教育和人生成长相得益彰的创作少之又少。同时,有些打着为青少年创作的作品,缺少一种高端的提升,不能适应实现国家、民族和价值观认知提升的需要。影像缺乏青少年的喜欢和接受,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影视作品对于中小学生有独特的吸引力。影视作品对于青少年而言,绝对有可能更自觉、更容易触发他们对生活理想的展望,对身心的舒畅熏染,对世界的认知视野扩大。所以,影视之于青少年不可缺少,而这正是需要强化影视作品教育进校园的最重要的意义。

第二,学习影视也是透视生活的多重意义,对其多方面复杂情貌的认知。影视是一种直观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在影视的世界中,不能简单地按照过去的传统学习方式来教育,要以相应的年龄段来给予学生观看影视的差别性指南。事实上,影视自然是更快、更直观地透视世界的方法,就应该有更多、更丰富、更高的认知形象,来给予学生对所呈现的复杂生活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去套用既往的年龄分层来主观地安排接受对象,影像世界就像是一个平行的生活世界,如何让孩子在得到保护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开阔的世界认知,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他们需要在影视作品里感受、感知生活的复杂性,影视其实就有牵连却相对隔开现实的预防、预备功能,既需要更为开阔的眼光,看到预防现实超越生理心理接受的正确性,也需要透过影视以超越性和预防性的现实认知来锤炼孩子,这可能更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树立影视作品肯定不是一个“温室意义”,犹如孩子不能在温室中纯净成长一样,筛去了生活的无常和丰富性的“教育”,事实上会害了他们,其实既往已经在教育上呈现出过度保护的弊端。

第三,强化助长的辩证法。毋庸置疑,给青少年观赏的影视作品要有更好的思想,更纯正的对于人类文明和积极的生活观念的灌输。其实,不仅对青少年,对于成年人而言,好的影视作品也会给人正向的积极鼓励,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因此,他们可以更丰富地积累从影视作品中感知的生活经验以及认识影像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从网络时代迅速影响青少年的网络影像的发展来看,新的一代人被称为“网生代”,就是因为他们直接接触网络时代,并很好地适应了网络时代的生活,对于超越年龄段的影像有更强的承受力。如此而论,还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制定观赏影视作品的标准,显然是落伍的观念。对青少年而言,面向生活的影视作品,既不能过于复杂,超越他们的认知,也必须警示他们生活的复杂性。所以,教育绝对不是按部就班的约束,也绝对不是在一个遮蔽的温室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教化。影视作品应该是更丰富的启示和警醒,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生活的复杂性。不能再用过去的习惯或简单地用一种直线平面覆盖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无趣反感,因为他们自己所接触的生活远远不是学校的简单生活,也不是家庭所希望和维护的一种纯洁生活。影视作品会是另外一种生活的启示、生活广度的投射,延伸到网络之中的影视生活更是对现实生活丰富多样性的一种演练。让影视承担有趣和形象地扩展生活的责任,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启迪、更好的人格锤炼、更积极向上地为了人类的命运而搏击的担当。(www.xing528.com)

第四,注重审美形象性感受。影视作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观赏感受和一般的阅读不一样,具有声画结合和动感呈现的特点,所以影视应该给人有审美的感受和提升,这是一种从视觉、听觉到整体复合观的审美的感知,是以影视作品适应图像时代并且天然亲近青少年。影视作品有理由被要求成为一种精致化的审美文化的载体。影视作品是美好的东西而不是污染的东西的载体,在表现复杂生活时必须很明确地具有有感染力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让孩子能观赏接受,能从中全方位地感受如真如幻的生活世界,能设身处地地沉浸而从小知道德智体美劳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影视作品要让孩子容易接受并感同身受,真正地感觉到真善美所具有的动人魅力。

四、青少年影视接受的若干基础概念

(1)关于青少年影视接受的一个基础问题,即青少年影视教育包含什么,是简单的观赏影视作品,还是涉及更多的内涵。这些概念既要触及中小学影视教育和青少年影视教育之间的关系,也要分析影视教育的影视所指,以及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梳理。

一般而言,中小学影视教育,似乎是只针对在校的中小学生,但其实不妨把它的范围扩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然都在中小学,但是论及影视教育却还包含影视类的教育培训班,以及相关媒介针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辨别并不是锱铢必较,实际上包含扩展的认识,即针对青少年或者是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的途径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电影电视作品,有国家机构一年一度推荐的作品和超越推荐的更为广泛接受的对象。由于每年已经有相关国家机构发布的作品指南,又有中小学这样的正规机构实施影视教育,指定作品成为一个至少名义上需要遵守的对象,即告知中小学生阅看的影视作品的规范。

但是放大到社会的影视教育,无论是影视的表演、朗诵、播音主持等,还是有些涉及影视评论等方面的培训班教育,都未必局限于推荐作品范畴。而孩子接受的途径及影视作品更为多样广泛。所以必须认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的影视乃至于戏剧教育,既有学校等正规途径所规范的教育,这必然受到一些限制,也有社会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教育,这可能超越指定性而还有别的范畴。需要注意,对我们的研究来说,对于所有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无论是来自学校还是社会上的教育都要概括在青少年影视教育范畴。

(2)扩展的影视视听素养教育。影视到底包括了什么?简单而言,似乎就是电影和电视剧。其实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对于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影视是一个符号,它包括了放映的电影、不同媒介途径所出现的电视剧,更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媒体上所呈现的包括影音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影视作品是在不同媒介上呈现出来的,尤其是网络媒介所呈现出来的多样的影视视频对象,它的范围不但包括单纯的电影和电视剧,自由无拘和各种途径都能看到的多样性形态的视频也不可忽视。同时,孩子经常在网络媒体、移动手机媒体上所看到的视频,比如抖音、快手,还有其他的诸如此类以影像声音为呈现方式的作品铺天盖地而来,也具有无形的诱惑力。综合性的影视教育当然应归之于媒介素养的教育,而用影视教育来概括的这个媒介多样性教育必须有主动的意识。否则只将影视限制于电影、电视剧就会显得孤立,缺乏对学生有针对的引导。

实际上我们想说的是现下面对青少年的影视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因为我们已经进入视觉的时代,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相当大的变化。2019 年 4 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 16 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8 年 0 到 17 岁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 80.4%,低于 2017 年的 84.8%。而其中 0 到 8 岁的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低于前一年的 75.8%。14 到 17 岁的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 86.4%,低于前一年的 90.4%。而 2019 年公布的网络发展数据显示,到 2019 年 6 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 8.54 亿人,手机网民 8.47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 2018 年的 98.6% 提升至 99.1%,截至 2019 年 6 月,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半年增长均超过 3000 万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 2.32 亿。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阅读,包括影像视听作品的比例有非常高的提升,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曾经看到东方网总裁徐世平耸人听闻的标题《纸媒,关得越早越好;电视频道,停得越多越好》。他说:“最近一两年,有两个产品的出现,对我触动很大。2017 年高速成长的快手和 2018 年异军突起的抖音。我每天晚上睡觉前,也习惯刷一刷,看看有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款产品,颠覆了媒体行业许多铁律一般的观念。这两个产品,竟然没有首页的概念,也没有置顶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分类,传统互联网所谓的位置高低和分类层次也统统没有了。”这提醒我们时代变化得有些匪夷所思,而影像概念的扩展更不可漠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包括影视作品的阅读日渐影响人心趋向,以及互联网活动越来越需要引导、指导乃至于管控的问题。毕竟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忧虑包括抖音等在内的短视频对于人的影响力,那是一种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未成年人,都有着的莫名而无可阻挡的吸引力。最新的研究提及近四成大学生每天花费两小时关注网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总之,归结起来就是对于青少年的影视教育,应该放大到更大范围的影视音频作品素养的教育。否则,我们会仅仅因为一个文件所规定的一个具体对象,忽略了将来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辨别网络所承载的影视视听作品包括短视频等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力。提高他们视听感知的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3)需要反思取舍影视作品的难题。上述问题的思考焦点就在于除了有学校正规推荐的影视作品外,还要有更大的视野看到青少年是通过不同途径看影视作品,特别是互联网作品的现实,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没有主流的推荐固然不对,但是不把影视作品放在更大的互联网背景下来看待,也可能就忽略了影视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存在。给青少年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有时会取舍困难。一般而言,选择干净的适合孩子的作品最为简单。但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影视作品都有可能被接触到,而主流机构当然要保持自己的道德教化观和审美观,推荐出的作品自然要符合这一要求。但是我们知道那是有局限性的推荐,即便有引领性,却不可能是青少年真正全部要看的。

问题在于,除了主流机构必须以推荐为准避免落人口实之外,还有重要的因素值得反思,即我们推荐的是所谓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影视作品,和主流机构必须倡导一个无懈可击的推荐这二者叠加,就汇聚成为青少年适合的推荐作品。但事实证明老套的推荐固然稳妥,却未必完全适合并真正被青少年所喜欢。如果我们还一直处在对所谓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简单化认知,而不是着眼于青少年想要成长向上,就需要更多地触及一些应该引导而有待去辨析的高端平台的认知上,推荐作品就会遭遇到问题,即一方面,孩子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复杂的影像,犹如游戏一样天然地会被其喜欢;另一方面,被推荐的所谓纯正的符合身心需要的作品就显然势单力孤难以抗衡。时代风习变化后,只能在教室里传授的知识,未必能和青少年好奇的心理吻合。这里的关键就是应该让青少年看到影视教育的多样化,又有主流价值观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他们透过影视去经受摔打从而获得更好的思辨因素。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臆想中的青少年会知晓和接受的、传统观念指定的对象。如果不突破这个关口,青少年影视教育的效果、情感接受和能起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教育观的问题在于如何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给予他们端正的引导,这都没错,但要意识到青少年是属于人的成长阶段,成长要经历挫折、成长要向前走、成长要通过自己的阅历去判别。当然,这样思辨地选择影视作品其实更为困难,但是只要相信,有老师对多样的作品进行引导,同时看到丰富性和成长性是可能统一的,审美的影视教育应该会做得更好。

(4)谁来承担青少年影视作品的指导?在影视教育体制尚不健全、影视师资严重缺乏、影视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乡村教育高度认同、影视教材和教学方法都没有完善的背景下,一步步推进解决问题是时不我待的任务。

首先,在我们的观念中,应该有教材和引导性教材,引导性教材应该更多地触及指导的教师,使其获得更高的提升和专业化的指导。

其次,推荐的作品应该不限于简单地推荐,而是人类文明之中最重要的又适合青少年欣赏的作品。

再次,能够引导青少年看到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和艺术性。艺术和审美毕竟是给予青少年思想和道德哺育的要素,要相信人类的基因之中,对于审美和美好事物的本能接受是恒定的。无论教化与否,亲近感和精神情感的需要有它自然的内涵价值。而老师在讲授这些作品的时候,也会把自己的情感给带进去。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最后,不仅限于教科书,社会的教育、线上的影视作品以及对相关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引导和指引都必须建立体系,这是我们当下极其缺乏的。在校园之内看的作品有限,而校园之外的成人性的作品既丰富多彩又亟待引导,网络上的影视作品又没有被列入计划之内,师资的缺乏一时半刻不能得到解决。于是,多管齐下,借助社会力量让青少年接受正规的、向善的引导,能够给予带有主流价值观、具有更好的引导性的影视教育就成为迫切的要求。

[1]本文系2019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ALA190017)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