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致力于经济转型,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向现代服务业转移。21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进一步缩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维持在9%左右。第二产业从2000年高峰时期的48%下降到2014年的40%,而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3%上升到2014年的51%(参见表7-2)。
表7-2 马来西亚产业结构变化(2000—2014年)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V.SRV.TETC.ZS/countries
马来西亚过去是农业国,随着出口导向战略和工业化的发展,马来西亚已成为新兴工业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重点发展农业机械化和高科技的农业,重视橡胶、油棕、粮食的生产,增加蔬菜、水果、胡椒、可可的种植,以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外国粮食的进口。尽管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但农业增长率还是持续放缓,2008年为3.8%,2010年为2.4%,2013年为2.1%。[55]而且,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只有9%左右,比例极低。
制造业是马来西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具有投资少、回报快、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90年代这种优势逐渐丧失,马来西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交通费用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所以90年代马来西亚开始进行产业升级。21世纪这一任务更加迫切,以电子产品、汽车装配、化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制造业仍是工业化的主力,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服务业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一直较高,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的公共设施、交通与通讯、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和其他公共与私人服务增长迅速。2001年政府发布《第三经济展望纲领》,提出建立知识经济国家的宏愿。2006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第三个工业大蓝图(2006—2020年),提出具体措施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马来西亚本国企业通过从事高附加值商业活动,通过高效管理与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率;进入新增长领域和高潜能活动;从事研究和开发;融入区域与全球的生产、分配、市场和供应网络中。[56]
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从劳动力的行业分布来看,马来西亚各行业就业人数和比例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30.38%下降到2000年的16.75%,再降到2014年的12.26%。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从1985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最高点23.45%,之后随着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产值的下降,就业比例也下降到2014年的16.74%。建筑业在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9%左右。而第三产业,包括销售酒店业、交通通讯业、社会个人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则呈上升趋势(参见表7-3)。(www.xing528.com)
表7-3 马来西亚劳动力的行业分布(%)
注:2001—2010年和2011—2014年有关“销售酒店”“交通物流”“金融保险服务”“社会个人服务”的统计类与之前有变化。
数据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https://www.statistics.gov.my,重新计算。
从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来看,工人仍是最大就业人群,从2000年的32.81%上升到2005年36.84%的最高峰,之后有所下降,2014年为35.49%。其次是销售和服务人员,2005年为14.77%,2014年达到22.96%。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1985年只占7.54%,2000年上升到11%,2014年大幅上升到20.26%(因统计口径变化,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包括部分管理经理人员)。文员和一般职员也占10%左右的比例,农民和渔民下降的幅度最快,目前马来西亚只有较少人口是农民、渔民。(参见表7-4)。
表7-4 马来西亚劳动力职业分布(%)
注:2001—2010年和2011—2014年职业分类与之前有变化。
数据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https://www.statistics.gov.my,重新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