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像中东地区一样,并不是有统一宗旨的运动,而是十分复杂和多样,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也包括行动;它不仅限于个人,也包括了政府和政党;它不仅有温和和大众的属性,也有激进的特质。笔者分三个层次,即个人、社会和国家层次探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内容。
1. 个人层面的伊斯兰认同
从个人层面看,马来西亚大多数穆斯林更多是受毛杜迪思想的影响,认为现代伊斯兰社会有很多非伊斯兰的东西,导致伊斯兰社会的衰弱,要“净化伊斯兰”,就要认真学习《古兰经》和圣训,严格遵守伊斯兰的规定,按时礼拜、严守斋功、穿合适的服装。他们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没有正式组织,在个人家里或校园里组织伊斯兰教活动,举行不定期的伊斯兰教讨论会,主要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以伊斯兰教导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有较严密的组织,除自我完善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外,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伊斯兰教。大学里的学生通常组成小组,由高年级伊斯兰教专业的同学领导,一周聚会一次,读《古兰经》、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解决困难。通过理解《古兰经》,他们努力清除“非伊斯兰”因素。
马来西亚的大学成为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摇蓝,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规定大学实行族群固打制,尤其鼓励马来学生进入科学、技术和管理等学科学习,其直接结果是接受大学教育的马来学生人数和比例迅速提高,1970年马来大学生只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19%,1980年上升到38%。[73]大部分马来大学生来自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他们面对喧闹的城市生活,感到无所适从,也引起他们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伊斯兰主义给他们指出了走出迷茫的方向,至少有60%—70%的马来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和认同伊斯兰教复兴运动。[74]他们参加伊斯兰学习小组,认真阅读《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主义者的著作,听讲演,组织讨论,这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伊斯兰,从而带着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政府政策和马来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讨论伊斯兰公正、伊斯兰教国等问题,认为基于西方民主概念的政治体制在伊斯兰国家是非法的,因为只有安拉才是政治权力的源泉,穆斯林应该执行沙里阿法;他们质疑政府制定的新经济政策,是基于种族而不是公正;他们还担忧马来西亚经济过度依赖国际资本主义体系。一些女生也积极参加达瓦运动,讨论伊斯兰教与妇女解放的关系。可以说,青年成为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中坚分子。
总之,参与达瓦运动的穆斯林首先从个人做起,认真学习《古兰经》和圣训,严格遵守教义,加强对伊斯兰的认同,从伊斯兰角度思考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问题,他们要先净化自己,才能进而净化伊斯兰社会。[75]
2. 社会层面的伊斯兰教复兴现象
从社会层面看,马来西亚马来人社会的伊斯兰气氛越来越浓,强调“伊斯兰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马来西亚马来社会日益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各种组织起了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穆斯林青年运动”(ABIM)是一个著名的达瓦组织,成立于“5 · 13”事件之后,1971年正式注册,第二任主席是安瓦尔 · 伊卜拉欣,在他的领导下,ABIM成为马来西亚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组织,在发展的高潮时期(1978—1982年)据称有40,000名成员。该组织的活动范围很广,包括建立学校、建立伊斯兰领袖训练营和伊斯兰学习小组,出版物有马来文的日报《讲道》(Risalah)和英文月刊《观点》(Perspective)。ABIM 积极组织有关伊斯兰教的讨论会、讲演,出版杂志和书籍,目的是提高马来青年对伊斯兰教的认同,以伊斯兰教信仰规范自己的行为,与物欲和邪恶作斗争。1974年由于反对党伊斯兰党加入国阵,ABIM实际上充当了一个反对党的角色,以保卫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自命,批评政府允许赛马、赌博、彩票和饮酒等非伊斯兰行为,谴责政府腐败、滥用权力等,要求废除损害基本人权的《内部安全条例》、《大学和学院法》和《印刷出版法》。有学者认为,ABIM积极促进的是温和的、现代的和开放的伊斯兰教,它吸引了一些人,尤其是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76]ABIM不仅是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主力,还对马来西亚政治产生重要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它担当反对派的角色,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还表现在ABIM的领袖后来成为马来西亚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如安瓦尔1982年加入巫统,后来成为马来西亚副总理,法兹诺加入伊斯兰党,后来成为伊斯兰党主席。
伊斯兰教宣教团(Tablighi Jamaah)也是重要的组织。该组织1920年代起源于印度北部,遵奉六项基本原则:(1)坚定的伊斯兰教信仰;(2)要求穆斯林坚守每日的礼拜及其他义务;(3)学习伊斯兰教知识;(4)尊重和善待周围的穆斯林;(5)虔诚的动机和意念;(6)走出去向人们传达伊斯兰教。最终目标是让穆斯林成为真正的穆斯林,而不是名义穆斯林。[77]伊斯兰教宣教团的宗旨是回归伊斯兰早期的纯洁,他们严格按照《古兰经》和圣训所规定的生活方式,男子穿长袍,留大胡子,妇女戴完全遮住脸的面纱,用手吃饭,该组织强调不参与政治,不谈论伊斯兰教法和教派问题。伊斯兰教宣教团在20世纪50年代传入马来西亚,最初主要在印度穆斯林中活动,70年代在马来西亚得到广泛传播,1980年4月在吉隆坡举行宣教大会,有6000—8000名宣教人员出席。该组织大量翻译宣教指导小册子,并兴办穆斯林学校,在马来西亚有一定影响。(www.xing528.com)
伊斯兰党也是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大潮下转向伊斯兰认同,成为特色鲜明的伊斯兰主义政党。1978年以前伊斯兰党主要关注马来人特权,随着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兴起,伊斯兰党转向关注伊斯兰教。1982年底新的领导人上台,标志着伊斯兰党进入乌来玛领导时代,伊斯兰党提出新战略:“改革穆斯林社会使之成为伊斯兰教国的基础”。[78]主张在马来西亚建立伊斯兰教国,以《古兰经》、圣训、沙里阿法为法律,将伊斯兰教原则全面引入国家经济、社会、教育和政治体系,并使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伊斯兰教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伊斯兰党的主张赢得乌来玛和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前者在传统马来社会极受尊敬,对农村马来人很有影响;后者主要是马来青年。伊斯兰党尤其在经济比较落后的、马来人占绝大多数的东海岸有较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伊斯兰党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主要反对党之一。
3. 国家层面的伊斯兰教复兴措施
当穆斯林个人和社会日益认同伊斯兰教,势必影响到政府和政党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实际上,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结果是使伊斯兰成为教政治合法性来源之一,马来西亚政府大力支持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实行相应促进措施,以表明自己是亲伊斯兰教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初起时,政府就加强对伊斯兰教的宣传,1971年建立了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国际《古兰经》背诵比赛,并通过电视和电台呼拜。1974年建立伊斯兰教传播基金会(Islamic Missionary Foundation),由总理署直接管理,目的是支持伊斯兰教复兴运动。1978年建立全国法特瓦委员会(National Fatwa Council of Malaysia)[79],1978年政府宣布12月为“达瓦月”,1979年政府又宣布拨出260万林吉特建立东南亚伊斯兰教研究中心。同年政府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中将伊斯兰教知识列为考试内容之一。
图6-4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建于1974年(范若兰摄)
1981年马哈蒂尔出任总理,他说服马来西亚穆斯林青年运动领导人安瓦尔 · 伊卜拉罕加入巫统和政府。安瓦尔1982年加入巫统后,先担任巫统青年团领袖,后担任副总理。在马哈蒂尔和安瓦尔领导和推动下,政府大力支持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主要措施包括:(1)在教育方面,政府为加强伊斯兰教教育和研究,建立国际伊斯兰大学(1983年),政府还将伊斯兰教引入世俗教育体系,1983年伊斯兰历史和文明成为穆斯林学生的必修课。(2)在经济方面,政府建立伊斯兰教银行(1983年)、伊斯兰教典当行、伊斯兰教保险公司(1985年)、伊斯兰教发展基金会(1984年),组建伊斯兰教资源机构,目的是将伊斯兰教发展理念引入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表明政府的伊斯兰属性。(3)在国家管理方面,1984年政府宣布“政府管理机器伊斯兰化”。用马哈蒂尔的话说,是将伊斯兰教价值观引入政府管理中,这包括允许政府部门的穆斯林雇员在每个星期五12 : 30—14 : 30离开办公室去礼拜。政府雇员要听有关伊斯兰教知识讲座。1991年政府还规定申请公务员职位的穆斯林要具有相当的伊斯兰教知识,包括背诵《古兰经》。在法律方面,提高伊斯兰教法官和法庭的地位,1988年政府宣布伊斯兰教法官和法庭的地位与民事法庭和法官地位相等。[80]
政府层面的伊斯兰教复兴政策促进了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发展。国阵政府之所以支持和推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一是要顺应穆斯林社会日益认同伊斯兰教的趋势;二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反对党伊斯兰党标榜自己是真正的伊斯兰教政党,为了与伊斯兰党争取马来选民支持,以巫统为首的政府大力支持伊斯兰教复兴运动,来表明自己是真正的伊斯兰政党,争取政治合法性;三是要控制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东伊斯兰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引起政府的不安,为了防止对政府不利的宗教宣传,政府支持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实际是支持它认可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并以自己的政策做出示范,引导穆斯林什么是“正确的”伊斯兰,什么是“错误的”伊斯兰,将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