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联邦的公民权收紧,大部分非马来人没有公民权,英军采取严酷手段压制华人左倾,却适得其反。英军的暴行使华人认为英国人比日本人更为毒辣,如何争取华人的支持,防止赤化是当时的政治领袖刻不容缓的任务。1948年12月29日,陈祯禄受拿督翁邀请到新山的官邸共进晚餐,席间华巫两族领袖针对马来亚当下的处境以及未来的自治进行交流,取得华巫合作的基本共识。随后各族领袖成立“民族联络委员会”(CLC),方便各族领袖就公民权、族群关系等议题进行探讨。[48]
英国人对拿督翁施加压力,促使巫统同意放宽非马来人取得公民权的资格;随后英国人又说服拿督翁推行多元族群路线,开放巫统党籍给非马来人尤其是华人。[49]1950年6月10日的巫统特别代表大会上,拿督翁以党主席的身份提出修正公民权的议案,放宽取得申请公民权的条件,但没有获得巫统大会通过。拿督翁愤而辞职,他宣布辞去党主席时提醒巫统党员,1950年的政局有别于1946年巫统新成立之时,“马来人的马来亚”(Malaya for the Malays)必须换成“全体马来亚人的马来亚”(Malaya for all Malayans)。[50] 巫统党员支持拿督翁的领导,纷纷挽留他。1950年8月27日,巫统代表大会上,党员们一致投票支持拿督翁继续担任党主席,并在原则上同意放宽取得公民权资格的建议。
1951年1月20日,拿督翁在报纸发表言论建议巫统接纳非马来人入党,并建议巫统易名为“全马来亚人民统一机构”(United Malayan National Organisation)。[51] 他深信马来亚的170万华人,不会威胁到250万的马来人。[52]但巫统坚决反对开放党籍,不愿听从拿督翁的建议转型为多元族群政党。1951年8月25日巫统党代表大会拒绝了拿督翁的提案,并指责他出卖巫统和国家。拿督翁辞掉主席职位后,于1951年9月16日成立“马来亚独立党”(IMP)。东姑 · 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接任第二任巫统主席。
1951年年底开始,英殖民政府推动地方议会选举,为马来亚的自治做准备。其中以1952年的吉隆坡选举最为引人注目,这是马华公会第一次参与选举。陈祯禄支持拿督翁所倡议的多元族群主义的独立党,当时马华的总秘书杨旭龄,总财政邱德懿后来都成为独立党的中委。印度人国大党、槟城林苍佑领导的急进党(RP)也对独立党全力支持。[53]独立党推出的吉隆坡候选人有拿督翁、陈祯禄、陈修信、邱德懿、杨旭龄等12位。独立党气势如虹,情势一片大好。
拿督翁和他的儿子、当时的巫青团长胡先翁(Hussein Onn)离开巫统,带走一批精英创立独立党,削弱了巫统的力量。在1952年的吉隆坡选举中,巫统新任党主席东姑 · 拉赫曼显然处于不利地位。1952年1月3日,马华雪州分会会长李孝式发表声明,表示希望其他族群团体也能够有代表在市议会内,以共同推动市议会的行政工作。[54] 当时英殖民政府的政策于华人不利,华人社会四分五裂,那些忧心华人教育、语言以及公民权的华人社会群体影响了李孝式,使他认为需要一个具有鲜明华人色彩的华人政党来保护华人社会利益。因此,李孝式主张保持马华公会的华人属性,加强公会与其他单一族群政党如巫统的合作。[55]这一声明促成了马华雪州分会与吉隆坡巫统的结盟,在1952年2月16日的吉隆坡选举中出乎意料地打败独立党,马华巫统共斩获9席,独立党仅获2席。巫统与马华联合竞选的形式,在全国其他地方议会选举中得到复制,获得辉煌成绩,独立党惨败。
1953年2月2日,巫统和马华两党领袖召开圆桌会议,组成政治联盟,“联盟”(Alliance)由此诞生。[56] 随后一系列的会议上,联盟就两党共同关切的议题如公民权、宪法修订和独立事宜进行了讨论,1953年3月16日,联盟宣布两党在修宪问题上达成共识。[57]1953年8月23日马华巫统联合召开“马来亚国民大会”(National Convention),正式提出修宪议案,要求联邦议员中60%的议员经由民主选举投票选出。但是英殖民政府所同意的方案是98个国会议席中,52席民选,约占53%。联盟提出抗议,表示只有民选代表增至60%,才能让政党执政后更有效地运行。(www.xing528.com)
1954年5月,联盟代表团赴英国伦敦与殖民部大臣谈判,铩羽而归。 1954 年 6 月13日,联盟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全面抵制英殖民政府的各级会议,并在全国各地举行游行示威。巫统和马华指示州、县、市各级议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58]苏丹对联盟的诉求表示支持。英殖民政府在压力下重启谈判,结果是维持原来52个民选议席,但是执政党可以委任5个议席。联盟的诉求基本达成,给大众留下深刻影响。联盟以“两年自治,四年独立”为竞选口号,迎接1955年马来亚联邦第一次全国大选。
1955年马来亚联邦大选前的几个月,“大赦马共,结束紧急状态”成为热门话题。大赦马共的建议最早由巫统主席东姑于1955年1月6日提出,东姑表示假如联盟在即将来临的大选中获得多席位而胜出,那么新政府将会大赦马共。[59]
此时,由于1954年5月日内瓦协定的签订和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召开,美苏冷战趋于和缓。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联合向马共驻北京代表,提出了改变斗争模式的《苏共与中共联合书面意见》,指出没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的武装革命,很难成功。[60] 1955年5月1日,陈平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代表吴兴之名义,发表了《关于以谈判方式结束战争和实现马来亚独立的声明》。声明指出马共的奋斗目标是争取和平、民主和独立的马来亚,因此马共愿意和马来亚各政党、团体组织为争取结束战争、和平实现马来亚独立而共同努力。马共虽然不甚同意联盟提出的大赦条件,但愿意以谈判方式结束战争。[61]
国大党在1955年大选前加入联盟,形成三大族群的联盟阵线。大选的登记选民数有128万人,其中马来人占84.2%,华人占11.2%,印度人为4.6%。[62]非马来人因公民人数少和政治冷漠而不能或不愿参加选举。1955年7月27日是大选投票日,选民投票率高达85%,马来人积极投票,马来妇女也十分踊跃。大选结果,联盟大获全胜,得票率为79.6%,在参与角逐的52个议席中赢得51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