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发现了从海上来到东方的航路,开始进行直接贸易,但与长期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建立起商业网络的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中国商人相比,欧洲人没有商业优势。然而,处于资本积累时期的欧洲人有冒险精神,有对财富的极度渴望,有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东方商人不能比拟的。为了垄断贸易,最大限度掘取经济利益,先后来到马来半岛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诉诸武力,展开垄断、占领与控制的竞争。
1. 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
葡萄牙人1511年以武力占领马六甲后,立刻在原清真寺遗址上修建堡垒,堡垒“有五层楼高,大大小小的炮可向四方开火。”[52]要塞里面有总督府、主教府、会议厅、五所教堂和两所医院。
葡萄牙人在马六甲设立了管理机构。从行政方面来看,总督也是要塞司令,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葡萄牙国王任命,任期三年,主要行政和军队职位都由葡萄牙人担任。还有三个行政职务是由马六甲王国延续下来的:一是天猛公,负责管理米南加保人和马来人;二是盘陀诃罗,负责管理亚洲外侨;三是甲必丹,管理马六甲人。此外还有教会组织,包括一名主教、一名副主教,以及诸多神父和修道士。
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的目的是扩大贸易控制能力,因此刚一立足就开始以马六甲为据点,向周边地区扩张,第一个目标是号称“香料群岛”的马鲁古群岛。1511年12月亚伯奎派人探寻这一香料群岛,1513年在群岛建立据点收购香料,1521年在群岛修起堡垒,并与当地苏丹签订条约,垄断了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贸易,并在此建立殖民地。
葡萄牙人长久占据马六甲的行为遭到马来人的激烈反抗,在随后一百多年间,葡萄牙人与马来人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先是马六甲亡国苏丹马赫穆德 · 沙组织的武装反攻,接着是柔佛与葡萄牙人的战争,后来亚齐也加入对抗葡萄牙的战争中。马六甲陷落后,大批穆斯林商人来到亚齐经商,亚齐迅速崛起成为马来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与葡占马六甲、柔佛呈三足鼎立之势。亚齐与葡萄牙人的矛盾焦点是争夺马六甲海峡和国际贸易控制权,亚齐与柔佛的矛盾焦点是争夺海峡控制权和马来世界主导权,因此三方之间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三角战争”。1537年亚齐拉开攻击葡萄牙人的序幕,有3000多名亚齐士兵进攻马六甲,但失败而归。1551年柔佛苏丹联合霹雳、彭亨和爪哇的扎巴拉女王,集合200艘帆船和5000名战士,向马六甲发起进攻,包围该城达三月之久,但久攻未克,不得不撤军。1568年亚齐以3艘双桅船、4艘大木船、60艘帆船以及300多艘小船组成的舰队进攻马六甲,出动的士兵有15000多人,进攻失败,亚齐苏丹痛失长子。此次战争中,柔佛却是葡萄牙人的盟友,作壁上观,亚齐为了泄愤,其败军开进柔佛河,焚毁许多村落。1573年亚齐又以90艘帆船组成的舰队进攻马六甲,仍失败。1586年柔佛军队再次包围马六甲,次年葡萄牙从印度调集3艘大帆船以及其他船只,还有500名士兵前去解救马六甲。葡军炮轰柔佛,冲破马来人防线,纵火焚城,马来人伤亡数千人。这次葡萄牙人大胜,而亚齐派遣使者向马六甲葡萄牙人祝贺,不再阻止其贸易。柔佛在恢复元气后于1589年进攻亚齐。进入17世纪葡萄牙人势力衰落,三方的战争仍未停止,1615年秋葡萄牙军队与亚齐军队在麻坡开战,打了三天三夜。1629年亚齐苏丹又一次集结船只和2万多名士兵包围马六甲,果阿派了80艘大船及士兵增援马六甲,击败了亚齐舰队,俘虏了所有士兵,只逃出16个人回到亚齐去报信,“因为所报的是那么坏的消息”,苏丹大怒,立即杀死了报信者。[53]这次大胜似乎是葡萄牙人的回光返照,以后葡萄牙人面对的是更厉害的对手——荷兰人,再也没有胜算。
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的目的是控制国际贸易,取得最大的商业利润。为此,葡萄牙人采取一系列措施,既要吸引其他国家商人来此贸易,又要保证税收。最初葡萄牙人废除当地货币,另外发行三种货币以稳定市场,还鼓励当时在马六甲的他国商人继续来此贸易,甚至强迫过往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停泊马六甲。控制和垄断提高了葡萄牙人收购香料的能力,从1513年到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人平均每年转运30多吨的丁香和10吨的肉豆蔻,“从而主宰了欧洲市场。”[54]但这种繁荣局面没有持续多久,东方商人对这个异质的闯入者没有好感,他们大都转往海岛其他地方贸易,使得亚齐、文莱、北大年等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据《明史》载,马六甲“自为佛郎机所破,其风顿殊。商舶稀至,多直诣苏门答剌。然必取道其国,率被邀劫,海路几断。其自贩于中国者,则直达广东香山澳(澳门),接迹不绝云。”[55]吸引商船来此贸易的目标失败,葡萄牙人就提高关税以增加收入,最初的政策是对来自印度的所有货物征税6%,但运往中国的货物必须以四分之一或打八折卖给商站,这导致葡萄牙官吏强迫商人低价出售商品,也导致商船更不愿意停靠马六甲。1544年葡萄牙政府改革“这一养肥官吏却损害葡萄牙国王的敲诈勒索制度”,准许马六甲海峡改为自由通道,并调整关税,规定以后所有进口货物(除粮食外),不管其原产地是哪里,一律征税6%。[56]但实际上,马六甲的税率高于6%,进口税是9%,其中6%归国王,3%归地方,出口税为4.5%,其中3%归国王,1.5%归地方。船舶停靠,要纳人头税,出境船舶要付许可证费。[57]这种横征暴敛的政策随着葡萄牙的衰弱和荷兰的崛起而遭遇更多挑战。
2. 荷兰人来到马来半岛
对葡萄牙人来说,最可怕的对手不是亚齐和柔佛,而是荷兰。
15、16世纪荷兰的商业资本取得长足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1566年荷兰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尼德兰共和国,新体制促进荷兰的金融业、商业和海运业的进一步发展,17世纪是荷兰人的“黄金世纪”,[58]其势力急剧膨胀和繁荣,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他们不满足于只在大西洋运输和交易欧洲商品,更渴望东方商品,尤其是香料,因此必然跨越印度洋和太平洋。1595年第一支荷兰远征船队绕过好望角来到东印度,最远到达巴厘岛,期间与葡萄牙人和爪哇人发生冲突,尽管有所损失,船队还是满载香料回到荷兰。此后,更多的荷兰船队来到东南亚,主要落脚点是印度尼西亚群岛。1602年3月20日荷兰多个商会组成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 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并获得荷兰国会颁发的特许令,特许该公司享有为期21年的在好望角与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这些权利包括缔约、宣战、征兵、建港口、任命地方长官和司法官员。
葡萄牙人对荷兰的染指企图高度戒备,1598年国王要求“必须在马六甲海峡中经常保持一支舰队,而且应该根据现在更大的需要,增强力量,以防止荷兰人到那些地方去,并给他们以应得的惩罚。”还下令“消灭和摧毁这个如此不利于我们航海中的新事物。”[59]但葡萄牙人很难阻止荷兰人的强势闯入,因为后者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能够阻止爪哇的粮食进入马六甲,阻止其他国家商船进入马六甲。1606年荷兰人与柔佛签订盟约,要合作将马六甲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回,荷兰可控制马六甲,柔佛则控制廖内及周边岛屿。1635年前后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截断了葡萄牙的所有贸易,1639年荷兰和亚齐包围马六甲,1640年荷兰与柔佛联合进攻马六甲,战争十分惨烈,荷兰人修筑两座炮台,共有16门大炮轰击马六甲,轰击目标不仅是军事设施,还包括医院和教堂。城内粮食断绝,出现人相食的惨剧,据估计,马六甲城死亡7000人,逃亡无数。1641年1月荷兰军队发起猛攻,士兵们高呼着“上帝保佑”,最终攻克所有堡垒,葡萄牙大法官、传教士等人乘船离开,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殖民统治终结。
荷兰治下的马六甲繁荣不再。围攻马六甲城时,城市遭到破坏,人口锐减,到1678年,这个繁荣一时的贸易中心只不过是荷属东印度的一个省区中心,居民不到50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奴隶。[60]荷兰对马六甲的政策是矛盾的,“他们希望恢复该地的贸易,但是又要不损害巴达维亚的最大限度的发展。”[61]荷兰人统治重心在巴达维亚,它在马来半岛的利益集中在保持马六甲海峡安全、征收关税、垄断锡产量。结果马六甲的地位下降,难以恢复往昔的繁荣,不再是重要的贸易中转中心。(www.xing528.com)
图2-3 荷兰人为庆祝统治马六甲一百周年而建的基督教堂,建于1753年(范若兰摄)
荷兰人与马来诸国的关系主要是围绕对锡的垄断展开。霹雳和吉打是锡的主要产地,因而成为荷兰关注的对象,1639年荷兰与亚齐签订条约,后者同意其在属地霹雳收购锡。1641年荷兰驻马六甲总督向霹雳统治者提出,所有的锡必须出售给荷兰东印度公司,霹雳拒绝,荷兰战舰封锁了霹雳河口。霹雳统治者态度和缓下来,但仍不答应专利权。1650年荷兰又强迫霹雳的宗主国亚齐签订条约,规定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霹雳的锡,1655年三方又签订类似条约,但霹雳和亚齐都没有遵守。随着亚齐的衰弱,亚齐对霹雳的控制力逐渐下降,霹雳开始自行与荷兰进行锡产品的交易。同时,荷兰也与吉打签订相关条约,规定吉打一半的锡产量卖给荷兰东印度公司,但吉打并没有履约,荷兰便采取封锁的方式对其进行报复。178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霹雳签了最后一个条约,霹雳同意将全部锡交给荷兰公司,但一年后英国占领下的槟榔屿成为自由港,这一条约又成一纸空文。
18世纪末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在与英国争夺马来半岛的斗争中,荷兰渐落下风。
英国的商业资本发展晚于荷兰,当荷兰以海上马车夫姿态主导海洋时,英国也开始海上航路的探索。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不仅预示着一个新的海上强国的崛起,也给英国找到攻击葡萄牙殖民地的借口(15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也是在这一年,英国人菲奇来到马六甲,他是第一个到达此地的英国人,在此逗留七个星期,考察当地商业。英国人渴望到东南亚进行贸易,1592年6月一艘由爱德华 · 兰开斯特船长指挥的船到达槟榔屿,9月该船来到马六甲海峡,抢劫了几艘船的货物,但该船在回国途中翻船。1596年英国又有一艘船来到马六甲海峡,曾同葡萄牙战舰交火,未分胜负。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国王给予它从麦哲伦海峡到好望角之间的贸易垄断权,为期15年,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宣战权、缔结条约权。
最初英国人海上力量弱于荷兰,又是东方航路的晚到者,它只能跟着荷兰人,拾其牙慧,荷兰人则尽一切可能驱逐英国人,务求垄断贸易,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英国商站遭到荷兰人的排斥,难以生存,162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撤销了它在荷兰殖民地的所有商站。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走上争夺海洋霸权的道路,势必要与荷兰发生争霸战争。英荷分别于1652—1654年、1665—1667年和1672—1674年爆发三次战争,双方各有胜负,但总体来说英国是胜利者。经过战争,荷兰基本上接受了航海条例,一步一步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而英国的海上实力不断加强。到17世纪末,英国的经济实力与荷兰相比已占优势,尤其是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济飞速增长,国家实力大增。反映在殖民地争夺上,就是英国的扩张势头更猛,在东南亚海岛地区,两国竞争激烈。为了打破荷兰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英国需要在东南亚建立海军基地。1761年英国人达尔林普尔与苏禄苏丹签约,在苏禄建立商站,但未成功。在第四次英荷战争(1780—1784年)中,英国大败荷兰,1784年英荷签订《巴黎条约》,规定英国船只可以在印度洋进行自由贸易,实际上,英国海军控制了从欧洲到东南亚的海上航路。
图2-4 弗朗西斯 · 莱特铜像(范若兰摄)
英国在东南亚第一个殖民地是槟榔屿。早在18世纪70年代,吉打苏丹穆罕默德 · 基瓦为了应对内忧(储君争夺)外患(暹罗),开始向英国公司寻求援助,1771年4月24日,苏丹与弗朗西斯 · 莱特(Francis Light)签订了马来亚史上第一份马来土邦与英国人之间的军事防卫合约。1772年苏丹穆罕默德 · 基瓦又与英公司签订合约,主要内容包括:吉打河口两侧河岸的管理权转交英国公司;所有锡、黑胡椒和象牙的价格都将定价为35西班牙银元/巴哈尔,且不得出售给公司以外的任何人;公司负责保卫吉打的海岸线;吉打沿岸不得再有其他国家的殖民地。[62]苏丹穆罕默德 · 基瓦去世后,其子阿卜杜拉继位,继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1785年吉打苏丹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签约,公司可在槟榔屿建立殖民地和港口,作为补偿,东印度公司每年付给苏丹3万西班牙银元。1786年8月11日莱特在槟榔屿升起英国国旗,并在岛上建起防御工事和商站,槟榔屿从此成为英国殖民地。吉打苏丹对英国不与其签订防御同盟条约不满,1790年试图收回槟榔屿,被英军打退,双方重新签订条约:公司占领槟榔屿期间,每年付给苏丹6000西班牙银元,双方引渡犯人,吉打开放粮食贸易。1800年双方再签约,吉打苏丹将槟榔屿对岸一片土地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公司每年要支付1万西班牙银元给苏丹,英国人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威斯利省。槟榔屿是英国在马来半岛的第一块殖民地,1805年,槟榔屿正式成为了英属印度政府的第四省。
1795年英国击败荷兰,占领马六甲,但英国不致力于发展马六甲,因为马六甲迟早要归还给荷兰人,英国人拆掉炮台,将军备物资运到槟榔屿。1808年英国殖民官莱佛士(Thomas Stanford Bingley Raffles)访问马六甲,他认为马六甲的地理位置更重要,更接近群岛地区,而槟榔屿距群岛太远,难以成为马来群岛贸易的中心。1810年莱佛士以马六甲为基地发起对爪哇的进攻,1811年英国占领爪哇、巨港、望加锡等荷兰殖民地,这标志着英国全方位战胜荷兰。1814年双方签订《伦敦条约》,较为明确地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即以马六甲海峡到加里曼丹西北角为界,包括马六甲在内的马来半岛归英方,以巴达维亚为中心的马来群岛归荷方。1816年英国将爪哇交还荷兰,1818年将马六甲还给荷兰。
当马六甲还在荷兰人手中时,莱佛士认为应该在马六甲海峡另找一个适合的地点。1819年他在新加坡登陆,认为此地十分合适,便与柔佛的天猛公阿卜杜勒商谈,并找来柔佛的侯赛因王子,承认侯赛因为廖内—柔佛的合法继承人,双方于1819年2月6日正式签约,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允在新加坡建立商站,东印度公司每年给苏丹叻币5000元,给天猛公叻币3000元。新加坡成为英国在马来半岛的第二个殖民地。1824年荷兰与英国签署《英荷协定》,承认英国对新加坡的主权,将马六甲割让给英国,荷兰“永不再在马来半岛的任何地方建立任何基地,或者同半岛的任何地方,任何王公、酋长或国家缔结任何条约。”[63]而英国将明古连和苏门答腊的属地交给荷兰,不与该地的任何王公、酋长签订协议,双方同意以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为界划分势力范围。《英荷协定》是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条约之一,它不仅划分了英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确定了英国对新加坡的主权,还导致以廖内为基地的柔佛王国一分为二,廖内属于荷兰势力范围,而柔佛属于英国势力范围,原来属于廖内—柔佛王国的柔佛,成为独立王国。
英国占领槟榔屿和新加坡,为其全面殖民马来半岛打下基础,最终英国赶走所有其他欧洲势力,建立了英属马来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