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地方历史深入研究

马来西亚地方历史深入研究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来西亚著名华人历史学家、马来亚大学终身教授邱家金[35]也以马来文和英文出版了多部马来西亚历史著作,包括地方史。这种以州为单位的地方史可以视为是马来西亚本地史家为保有本国历史连贯性而做出的努力。

马来西亚地方历史深入研究

1. 新马学界的地方史研究

与断代史研究的薄弱相比,马来西亚地方史研究相当丰富,这或许与各州有悠久历史和相对独立的地位有关。

较早出现的以州为单位的马来文地方史研究有阿卜杜拉(Abdullah Haji Musa)的《霹雳的过去和现在》[32]、阿卜杜勒 · 达理布 (Abdul Talib bin Haji Ahmad)的《彭亨史萃》[33]、阿卜杜勒 · 萨玛德(Abdul Samad Idris)的《森美兰州及其历史》[34]等等。

马来西亚著名华人历史学家、马来亚大学终身教授邱家金(Khoo Kay Kim)[35]也以马来文和英文出版了多部马来西亚历史著作,包括地方史。20世纪80年代邱家金连续出版多部中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地方史,即《沙巴:过去与现在》[36]、《马六甲:过去与现在》[37]、《西马来诸州1850—1873》[38]、《雪兰莪:过去与现在》[39],5年内完成了对马来半岛地方史的梳理。1984年马来亚大学教授阿卜杜拉 · 扎卡里亚 · 贾扎里(Abudullah Zakaria Ghazali)出版《丁加奴:过去和现在》[40],10年后,阿卜杜拉再次出版《柔佛:过去和现在》[41]。这些以“过去和现在” 为题的州史,几乎都以该州马来伊斯兰政权的兴起为始,到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为止,内容围绕以苏丹为中心的王权更迭展开,史料以马来古典历史文学为主,兼用欧洲殖民地文献。这种以州为单位的地方史可以视为是马来西亚本地史家为保有本国历史连贯性而做出的努力。

以华文出版的地方史较早出现。1941年张礼千的《马六甲史》出版[42],全书共五章,339页,正文第一章是马六甲王国,第二至四章为葡、荷、英统治时代,第五章为华侨,后附插图和地图。1962年和1963年,在南洋大学任历史系助教的颜清湟先后出版了《森美兰史》[43]和《雪兰莪史》,[44]对上述两州马来政权的历史进行了整理,成为这一时期少见的以华文撰写的地方史。

东马的历史研究一向薄弱,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学者刘子政得到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支持,先后出版了《砂罗越五十年代史事探微》、《砂拉越百年纪略》和《婆罗洲史话》[45]三部作品。作者依赖考古成果、文莱史成果、东马英国殖民时代史料和华人会馆零碎文献完成了这三部简史,实属开荒之作。

新马本土学者以英文撰写的地方史有多部。

1984年沙洛姆 · 艾哈迈特(Sharom Ahmat)的《1878—1923年吉打的政治经济发展:一个马来州的传统与变革》[46]出版。该书资料丰富,分析深入。印度裔马来西亚女政治学家阿鲁纳 · 戈比那斯(Aruna Gopinath)的《彭亨政治史(1880—1935)》[47],对彭亨苏丹政权在加入英属马来联邦前夕至一战爆发前的历史进行梳理,尤其侧重权力争夺的过程。沙阿里尔 · 达理卜(Shaharil Talib)的《吉兰丹史(1890—1940)》于1995年出版,全书共六章,分四个时期阐述了吉兰丹马来政权以及社会如何面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确立及其扩张。该著论述条理清晰,史料比较翔实。[48](www.xing528.com)

2002年一个名为“槟榔屿故事:多元文化的一场盛宴”的国际会议召开,就“槟榔屿”(槟城)在英国殖民期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次会议的成果在7年后终于汇编成册出版,题为《槟榔屿和它所在的区域:一个亚洲商港的故事》[49]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人史家黄吉仁(Ooi Keat Gin)2010年以英语出版《日据时代的婆罗洲(1941—1945)》[50],探讨日本占领时期的婆罗洲史。该书史料丰富,分析细致,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总的看来,马来西亚本土学者注重地方史研究,大多是以州为单位,拥有较为悠久马来王权统治历史的州属,研究最多,如马六甲州等;在英殖民时代曾经承担关键角色的州,如吉打州、彭亨州、雪兰莪州、槟州等,成为马来西亚史家从本地视角梳理殖民地历史的良好切入点;以往较少研究的沙巴和砂拉越也开始成为研究对象。

2. 西方学界的马来西亚地方史研究

英国马来亚史泰斗温斯泰德在1932年出版了《柔佛史(1365—1941)》[51]。运用马来文资料、英文资料和实地考察,勾勒了柔佛数百年历史,该书在1992年被皇家亚洲学会重印。

英国殖民官与学者顾里克是一位高产的学者,除了通史部分提到的《马来亚》外,他还进行地方史研究,1955年他发表了《1880—1895年的吉隆坡:一个城市的诞生》,[52]之后继续进行地方史研究,90年代后陆续出版了《雪兰莪史一瞥(1860—1898)》[53]、《雪兰莪史(1766—1939)》[54]、《吉隆坡史(1856—1939)》[55]和《森美兰州史》[56]。《雪兰莪史(1766—1939)》以雪兰莪苏丹为中心,梳理了该州的政治发展及社会经济变化。《吉隆坡史(1856—1939)》对吉隆坡的发展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包括管治者更迭、城市建设、商业团体、卫生与环境、土地使用、城市人口、信仰与娱乐等。

里奥纳德 · 安达娅的《柔佛王国(1641—1728)》于1975年出版[57],是基于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主要分析马来苏丹政权在宫廷内斗和葡荷竞争的双重作用下,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曲折历程,该书尤其注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轨迹,是一部十分扎实的马来西亚历史著作。芭芭拉 · 安达娅的《霹雳,高贵之地:一个18世纪的马来政权》[58]是一本高水平的历史著作,主要探讨霹雳苏丹如何在缺乏必要军事手段来保卫势力范围和锡矿资源的前提下,为了维护政权而寻求“有力朋友”的庇护。该书资料十分丰富,分析深入而严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