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断代史的学术研究优化方案

马来西亚断代史的学术研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该书是对马来西亚考古研究和古代史研究成果的一次整理和总结,为马来西亚古代史勾勒出了相当明晰的轮廓。英属马来亚时期基本涵盖了马来西亚近代史,是西方学者最早关注的断代史。《英属马来亚》被认为是研究马来亚殖民地历史的经典之作。

马来西亚断代史的学术研究优化方案

1. 新马学界的断代史研究

马来学者以马来文发表的马来西亚断代史并不多,出现也较晚。

法祖亚 · 沙菲(Fauziah Shaffie)和鲁斯兰 · 宰努丁(Ruslan Zainuddin)合作的《马来西亚史》于2000年出版,[19]这部教科书主要用于大学公选类课程。该书以1800年至1963年马来西亚的民族独立史为主轴展开,分为四大主题:本地社会、社会转型、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这部教科书从写法和结构上并不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史著,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爱国主义穆罕默德 · 以撒 · 奥斯曼(Mohd. Isa Othman)的《马来西亚史(1800—1963)》[20]的断代史与上部书几乎一样,梳理了从海峡殖民地到马来西亚联邦建立的近现代马来西亚史,但其历史分期令人疑惑。第一章题为“古代史”,从以苏丹为中心的古代马来伊斯兰政权的建构开始,这与该书主题并不相符。该书使用不少马来文史料,但在分期和写法上尚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国际伊斯兰大学三位学者合编的《演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史(1400—1969)》出版于2009年[21],这部著作在对学界已经形成共识的年份、人物、事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试图以一种变动、联系、发展的视角,为对不同历史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解释。该书注重考证,颇有新意。

2012年《马来西亚古代史入门》[22]问世,该著上起已有文字的上古时代,止于马六甲王国成立的15世纪初,是为本地史家古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部书并不像一般史著那样按照时间顺序来推进叙事,而是在考古发现基础上,兼用本地史料和外国史籍,如印度、希腊、中国、阿拉伯波斯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文字记载,对扶南、林邑(占婆)、占卑、室利佛逝、古戴(Kutei)以及当时马来世界的其他政权进行研究。可以说,该书是对马来西亚考古研究和古代史研究成果的一次整理和总结,为马来西亚古代史勾勒出了相当明晰的轮廓。

华人学者以华文发表的断代史研究不多。只有许云樵出版两卷本的《马来亚近代史》,[23]用于小学四年级的历史教科书,全书共22章,起于马六甲王国建立,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来亚争取独立,简单梳理了近代马来亚的历史。

华人学者陈汉齐(Chai Hon-Chan)1964年出版英文著作《英属马来亚发展史(1896—1909)》[24],研究19世纪末组成马来联邦的森美兰、彭亨、霹雳和雪兰莪如何从相对松散的马来联邦,走到1909年设立联邦议会政治实体的过程。作者整理了英殖民政府对上述四州移民经济交通、卫生、教育领域政策及其影响,该书并无大量新史料或者给出新结论。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学院谢文庆教授(Cheah Boon Kheng)主编的论文集《早期近代史(1880—1940)》[25]于2001年出版。谢氏在序言中已经明确了该书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英属马来亚经济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完成转型进行考察。这部论文集一共汇集了27篇论文,是一部专业性较强,有一定学术水准的马来西亚近代史。谢氏虽然是华人学者,但从主题选择、组文方式、编撰角度等来看,这部以英文写作的论文集与西方学者所编的并无明显区别,说明华人史家对于西方史学的体例和方法已经相当熟练。

2. 西方学界的断代史研究

对马来半岛古代历史的研究首推保罗 · 维尔利(Paul Wheatley),他于1961年出版了《黄金半岛:公元1500年前的马来半岛史地研究》[26],该书梳理了中文古籍、希腊古籍、印度古籍、阿拉伯和波斯古籍对马来半岛的记载,探讨贸易、移民、宗教文化的传播。该书资料丰富,考据扎实,是西方学界有关马来西亚古代史的力作。(www.xing528.com)

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 · 瑞德的《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出版于1988年,是迄今为止研究东南亚中古史最高水平的作品。该书以“贸易时代”为这一时间段命名,但并不是仅研究贸易,而是将东南亚置于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关注在商业、宗教、语言、文化领域都经历了深刻变革的民间社会。正如里德自己在序言中所说的,不能忽视“东南亚人在自己历史舞台上扮演的中心角色”[27]。这部书是当代西方学界进行东南亚整体史研究的范例,马来世界的经济、宗教和社会生活是该书的重点之一,但有点遗憾的是,该书对马来半岛的描述远远比不上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精彩。

英属马来亚时期基本涵盖了马来西亚近代史,是西方学者最早关注的断代史。早在1925年美国政治学家和史学家米尔斯(Lennox Algernon Mills)出版《英属马来亚(1824—1867)》,[28]正文共338页,分为14章,第一至九章是编年式写法,从英荷争霸写起,围绕英国在海峡殖民地的管治展开,还有英—暹关系和英属东印度公司的马来亚政策。第十至十四章是专题研究,包括贸易与农业、华人、海盗活动、砂拉越布鲁克政权等。1961年米尔斯与著名英国新加坡史学家康斯坦斯 · 玛丽 · 特恩布尔(Constance Mary Turnbull)合作修订的《英属马来亚(1824—1867)》出版[29],与1925年版本相比,修订版的论述内容和分期有较大改变。《英属马来亚》被认为是研究马来亚殖民地历史的经典之作。

美国英殖民史学家罗伯特 · 威廉 · 赫斯勒(Robert William Heussler)1981年出版的《英国在马来亚的统治(1867—1942)——马来亚的管治及其前身》[30]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专著,但是由于几乎完全依赖英国殖民政府的档案,赫斯勒也难以避免从英国殖民官的视角来看待马来亚,即便他本身并非殖民官,甚至不是英国人

3. 中国学界的研究

中国学界对于马来西亚古代史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包含了东南亚古代史的大量珍贵史料。

2013年梁志明、李谋和杨保筠合著的《东南亚古代史》出版,全书共693页,分为三编,整理了从上古至16世纪的东南亚历史。该书运用中文史料、当地国史料、殖民地档案,对东南亚古代历史沿革和分期进行分析,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但遗憾的是,尽管该著在第十六章“马来群岛商业贸易王国的兴替”中对室利佛逝、新柯沙里、麻若巴歇(满者伯夷)和渤泥王国在10至16世纪的基本历史框架做出了整理,但关于马来半岛的研究十分薄弱。

中国学界唯一一部以马来西亚为主角的断代史著作为廖小健的《世纪之交的马来西亚》,[31]该书主要探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1999年马来西亚大选之后的历史,详细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政治、经济的影响,安瓦尔事件与政改运动,1999年大选与政治变化,华人的策略与诉求。该书资料翔实,对有些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