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银行准入,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增加供给。鼓励和支持现有试点民营银行改革创新、突出特色,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或取消盈利要求,明确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性定位,切实发挥财政支持保障作用,适当提高代偿风险容忍度,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2019年春季“大成企业首脑沙龙”上,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表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国家经济增长,都需要长期资本和长期资金支持。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缺乏长期资金支持,主要靠短期资金,短贷长投,极易发生流动性风险。从我国2019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结构也可以看出,新增的5.81万亿元中,非金融企业及其他单位中长期贷款只有2.55万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仅要解决金融机构敢不敢贷、愿不愿贷的问题,还要解决敢不敢长期贷、有没有风险投资、有没有长期的资本的问题,只有长期投资和资本,才能缓解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上不合理的高负债的问题,才能迅速把整个经济稳定下来。因此,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构建好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企业家们表示,在宏观杠杆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正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延扩,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发债难,资金链持续紧张,面临较为突出的流动性风险。有企业家反映,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所有制歧视。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融资要容易得多,而且利率也远低于民企。银行对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低,对银行行长和信贷员终身追责,许多银行不愿承担服务民营企业风险,有些金融机构不敢给民营企业放款。

还有企业家表示,近年来的去杠杆和金融严监管、资管新规、P2P整治等,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窄。特别是2019年以来,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好,很多企业过去融资的目的是再生产,而现在则是为了还贷、付利息、发工资、交社保,剩余的钱才能用于生产经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融资难的问题已经转变为生存难。创投方面,受资管新规影响,人民币基金投资规模上半年大幅下降58.5%,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元基金投资规模也大幅下降,大批创业企业因融不到资金而死亡。(www.xing528.com)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受阻。银行“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地方政府纾困基金落地进程较缓,发挥作用有限。企业家们建议,一是加快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银行发展。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银行准入,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增加供给。鼓励和支持现有试点民营银行改革创新、突出特色,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二是切实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或取消盈利要求,明确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性定位,切实发挥财政支持保障作用,适当提高代偿风险容忍度,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三是加快建立银行“敢贷”“愿贷”“能贷”机制。积极探索监管创新,实行差异化监管,商业银行可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中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权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出台针对性措施,彻底制止企业贷款企业家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这一不合理要求;根据民营企业特点,放宽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受托支付标准,给予企业更多自主资金使用权;加大对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完善和推广“无还本续贷”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