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塘江堤:杜伟长的误解与巨额开销

钱塘江堤:杜伟长的误解与巨额开销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伟长不悟其计,费以巨万,而江堤之害,仍岁有之。杜伟长任转运使时,有人建议从浙江盐税场以东,退后几里修筑一道月牙形石堤,以便避开汹涌的潮水。杜伟长没有觉察他们的用意,花费了上万的巨款,而江堤决口仍然年年发生。

钱塘江堤:杜伟长的误解与巨额开销

【原文】

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杭帅以为然。既而旧木出水,皆朽败不可用。而滉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盖昔人埋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害。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众水工皆以为便,独一老水工以为不然,密谕其党曰:“移堤则岁无水患,若曹何所衣食?”众人乐其利,乃从而和之。伟长不悟其计,费以巨万,而江堤之害,仍岁有之。近年乃讲月堤之利,涛害稍稀。然犹不若滉柱之利,然所费至多,不复可为。

【译文】(www.xing528.com)

钱塘江在吴越国钱氏时修筑了石堤,堤外又埋下十几排大木桩,称为“滉柱”。宝元、康定年间,有人建议取出滉柱,这样可以获得几十万根好木材杭州的长官认为这个主意很好。不久,从水里捞出了旧木柱,发现全都朽烂不能用了。然而滉柱取空之后,石堤受到潮水冲击,年年都要决口。原来前人埋滉柱是为了缓解潮水的来势,分担潮水对堤坝的冲击,所以洪水不能为害。杜伟长任转运使时,有人建议从浙江盐税场以东,退后几里修筑一道月牙形石堤,以便避开汹涌的潮水。大多数水工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只有一个老水工认为不行,他暗中告诫同伙说:“移修堤坝后就不会每年都有水患,那你们还靠什么生活呢?”众人都贪图眼前的利益,于是附和他的主张。杜伟长没有觉察他们的用意,花费了上万的巨款,而江堤决口仍然年年发生。近年来考虑到月堤的好处,修筑了月堤,江涛的危害减少了些,但是仍然没有立滉柱的办法好。不过立滉柱耗费太大,不可能再次修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