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陵江河谷地貌及其聚居场所与农业发展

嘉陵江河谷地貌及其聚居场所与农业发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两岸及其支流两岸,地面平坦,是村落、场镇等聚居场所和农业发达地区。河谷地貌由峡谷、宽谷、河床及阶地四类构成。图1-2嘉陵江河流地貌及碚石研究案例一:立春自然笔记——小三峡的石与人作者:龙泉润罗渠高谢佳桐李佳颖指导教师:龙杰李九彬罗键“上峡石砚下峡碑,中峡的磨儿经得推。”

嘉陵江河谷地貌及其聚居场所与农业发展

背斜低山以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三个背斜构成的三列山脉为脊柱,形成三个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差大于200米的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2.78%。

向斜丘陵相对高差在200米以内,地面起伏不平,丘岗坳地混合发育,主要分布在灯塔北碚、转龙三个向斜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8.13%,如龙江花园小区所在的尖子山,因地势较高,抗战时期建有北碚警报台,以预报日军空袭。

平坝按照成因及组成物质分为冲积平坝和缓丘平坝。前者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两岸及其支流两岸,地面平坦,是村落、场镇等聚居场所和农业发达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歇马和蔡家附近,沟地土层深厚肥沃,是重要的农业发达地区。

河谷地貌由峡谷、宽谷、河床及阶地四类构成。嘉陵江切穿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三个背斜,形成牛鼻、温汤、观音三个峡谷,统称“嘉陵江小三峡”,共长10.9千米。谷中江面狭窄,两岸陡峭,成“V”字形。其主要特征如表1-2所示。

表1-2 嘉陵江小三峡特征

宽谷发育于向斜丘陵地段,在嘉陵江北碚段,形成灯塔、北碚、转龙三个丘陵宽谷段,与小三峡相间排列,江面宽大,谷形开阔。因岩性与流向关系,有的出现较窄的碚石坝。

河床有河滩、回水沱、碚三种。河滩有因降水流经丘陵地区时,河道开放,水势散漫,江水甚浅,沙砾沉积而成的沙滩;也有含坚硬岩石成分的礁石深入江心而成的石滩,如金刚碑下的桃子石。回水沱大多形成在峡的入口或出口处,因江流侵蚀两岸的两层坚硬岩石之间的软弱页岩地带,致使江岸凹入成湾,江水回流,河道特宽,如毛背沱、大沱口等。碚为岸旁的坚硬岩石突入江心而成,如北碚航标站(今卢作孚纪念馆外)下突入江心的白玉石(即黑碚石,也称白鱼石),石上有大小不一的壶穴,颇为壮观。

阶地在嘉陵江及其支流经过地区都有发育,为河流形成的平坦堆积物,往往在河谷里呈阶梯状分布。以东阳镇嘉陵江岸为例,有分布于石子山的三级阶地,上坝后低丘的二级阶地,上坝、下坝的一级阶地。(www.xing528.com)

图1-2 嘉陵江河流地貌及碚石(刘晨旭航拍)

研究案例一:立春自然笔记——小三峡的石与人

作者:龙泉润 罗渠高 谢佳桐 李佳颖

指导教师:龙 杰 李九彬 罗 键

“上峡石砚下峡碑,中峡的磨儿经得推。”嘉陵江切穿云雾缙云、中梁三山,造就小三峡奇观。牛鼻峡北岸所产细青石是一种页岩,硬度较低,这里的峡砚已被列为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峡多灰岩,含硅质,硬度较高,是制作石碑的好材料,重庆地标解放碑即采用此处的峡石,以纪念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温汤峡的硬砂岩耐磨,硬度中等,所制石磨享誉山城。立春前后,山里的居民又推起磨子,制作豆浆、豆花豆腐。豆花是碚城飨贵宾的名品,豆腐的做法则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源自对面食的念想,客家催生了“酿”的技法,就是把“酿酱”(馅料)包进食材,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酿豆腐,也叫“豆腐包子”或“豆腐饺子”。那些承载着乡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石磨、石缸,也被山野居民制成了水景小品,为开春后出来的合江臭蛙、布氏泛树蛙提供了尺泽生境。

(本文发表于《少年先锋报》2020年2月,有删减)

图1-3 缙云山居民院子里的石磨、石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