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与百姓生活的真实体验

邓小平与百姓生活的真实体验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和夫人在这里过起了真正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到江西之后,邓小平和卓琳不再有工资,改发生活费,两个人每月共205元。一个大人物过上一段这样的生活人们会说他是“落难”,今后会有种种的描述。但邓小平没有觉得他是在“落难”,他坦然地度过了4年的平民生活。这段与普通老百姓“零距离”的生活,使他真正了解了民意国情,这些了解,与今后中国的走向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活是单调一些,想让孩子来,看来是不行了。”

邓小平与百姓生活的真实体验

邓小平和夫人在这里过起了真正的平民百姓的生活

对此毛毛有记述:“院子后面,原有一个木头板子搭的仓房,正好放买来的煤和木柴。父亲找了一个大木墩子,用斧子把木头劈砍成小木条木块。再找一个硬地,用锤子把大煤块儿砸碎。他和妈妈一起,再把这些生火用的柴和煤用大竹筐装好,堆放在柴房里。冬天来到的时候,他们已准备好足够的燃料,以备烧火做饭和烧洗澡水的锅炉使用。洗衣服也有分工。妈妈洗平时穿的衣服。洗大的床单、被里的时候,父亲就帮着用清水漂洗,两人再一起拧,一起晾晒。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下午的时光就过去了。太阳余晖把浓密的树影斜斜地投向院内,小鸟儿扑打着翅膀在树梢徘徊。简简单单吃过晚饭后,三位老人洗碗擦桌扫地,把剩下的食物放进一个装着纱窗门的碗柜,把火封好,把灯关上。一切安顿完毕,回到楼上,父亲看报纸看书,妈妈和奶奶在灯下缝缝补补,做针线活儿,每晚8时,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10点钟,大家散伙,准备睡觉。父亲躺下来后,还要看一个来钟头的书,然后关灯。长年以来,父母亲的生活一直很有规律,在这里,他们仍然保持了这个习惯。”

“南方的冬天可真冷啊。这种冷,不是北方那种漫天白雪、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痛痛快快的冷,而是一种阴湿的、透骨寒心的、室内室外一样的、无以缓解的冷……在北方住久了的人,实在难以适应南方的冬冷。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穿再多穿。只有爸爸和我们不同。他对付寒冷的办法,是‘以冷制冷’,每天坚持用冷水擦澡。其实,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在战争年代,就一直保持着洗冷水澡的习惯。年轻的时候,是提着一桶冷水,一下子从头浇下来。现在快70岁了,不能再用冷水浇了,就改用毛巾浸上冷水擦。每次他都使劲地擦,把身上擦得红红的。擦完之后,不但周身发热,而且精神爽朗。他说:‘我冬天洗冷水澡,就不怕冷,还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可以预防感冒不生病。’他还劝我们大家都来试试。”

到江西之后,邓小平和卓琳不再有工资,改发生活费,两个人每月共205元。因为惦记着瘫痪在医院里的大儿子、在农村插队的小儿子和小女儿都需要资助,邓小平和他的妻子、继母三位老人尽量节俭着过日子,不添衣、少吃肉,就连抽烟这个邓小平常年的习惯、在寂寞中唯一的嗜好,也尽量俭省了:平时尽量少抽,一支烟一次不抽完,留下半截下次再抽。除了节流,三位老人还开源:在院子里开荒种菜兼养鸡。由于人勤肥足,房前屋后的菜地不仅种类全,而且煞是漂亮:茄子紫,西红柿红,小葱、蒜苗翠绿翠绿;头顶瓜架子上爬满了藤藤蔓蔓,吊着的有丝瓜也有苦瓜;瓜架子下有尖尖的辣椒、鼓囊囊的蚕豆、水灵灵的豌豆荚子,还有一条条卷曲的豇豆。

这情景真有些让人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了。

探亲回来的毛毛这样描写父母的这个新家:“在这个院子里,楼房灰灰的,土地红红的,梧桐树绿绿的,房前房后都是菜呀果呀,春天长得旺,夏天也不蔫,全凭的是三位老人经营得好。这下子可好了,家里不但不用买菜,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还使得院子里一派生机盎然,看了就让人喜上眉梢,心情舒畅。”

“慢慢熟起来,后来就经常去他家玩。”程红杏说,“有一天,卓琳说他们想自己做糯米酒,包粽子。晚上我就送去酒引子,还有粽叶,是用手提袋装去的。还回袋子时,卓琳给我在里面装了栀子花串成的两个耳环,说挂在帐子里面很香的。”

这不像“流放”生活,倒让人觉得情趣盎然。

“他们好开朗的,过得挺愉快的。那种时候,一般人想不通。可是他照样做事,考虑问题,锻炼身体。”程红杏说。

“你觉得他威严吗?”我问。

“不感觉他威严,要是感觉他威严我就不去他家玩了。在他跟前很随便的,就是一个和蔼的老人,像自己家的老人一样。但是感觉他人很高,很大的。”程红杏做着手势,我理解她的意思,她是想说感觉邓小平人格的高大。

“在家里他做饭,他的继母走了以后都是他做饭。有一次我去玩,他们家还没吃晚饭,邓小平在做饭,穿一件破了几个大洞的老头汗衫,很熟练地烧火做饭,忙得满头是汗。我看到桌上有一盘剩茄子,都有些馊了。我就说,这茄子馊了,不能吃了。邓小平说,哎,还可以吃,热一热就没事了。我心里很感动,一般像这样馊了的菜,我们都不会吃,是要倒掉的。”

“还有一天吃完晚饭,天都有些暗了,我、罗朋、陈主任三个人去他家玩。他们一家都在下面院子里乘凉。见我们去很高兴。邓小平招呼我们坐,说:‘拿我们自己做的四川牛肉干给你们尝一下’,就上楼去拿牛肉干。”

“他真的是一个很可亲的老人,就同我们自己的爸妈差不多”,她说。

听着她的话,我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副图画:圆圆的月亮刚刚升到半空,还没有黑透的天幕已经有了稀疏的星星,习习的轻风驱赶着白天的暑气,也轻轻地摇曳着树梢和瓜架上的藤蔓。两个老人坐在院子里轻摇着手里的蒲扇。突然有客人来串门,主客都享受着彼此间的亲切和相聚的热闹。(www.xing528.com)

在这个工厂的外面,有几排简陋的红砖平房,我问陪同我来的江西同志,这些平房原是作什么用的?他们说,就是原来工厂里工人的家属宿舍。“这么简陋的房子是家属宿舍吗?”“有这个房子住就不错了,还有条件更差的呢。那时候就是这条件,那年代人们都很穷啊。”

是啊。一个大人物过上一段这样的生活人们会说他是“落难”,今后会有种种的描述。但邓小平没有觉得他是在“落难”,他坦然地度过了4年的平民生活。这段与普通老百姓“零距离”的生活,使他真正了解了民意国情,这些了解,与今后中国的走向有着直接的关系。

1970年夏天,在相互熟悉之后,当时负责监管邓小平的干事黄文华与邓小平夫妇有过一次聊天。邓小平坐在沙发上吸着烟,说:“我们下决心在这里长住下去。”邓小平说的是心里话,也是让黄文华随时向上反映,好让别人抓不住什么辫子。“生活是单调一些,想让孩子来,看来是不行了。”邓小平有些惆怅地说,“娃娃不在身边,真想他们。”

他又微微一笑,“你要是到了我这个年龄,也会有同样感觉。”

黄文华被邓小平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动了。他向邓小平表示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让邓小平一家人尽快团聚。

“还有两个妹妹,也想通通信。”邓小平说,“这儿的生活虽单调,不过比北京多了三样:一、可以到工厂劳动;二、搞些菜地;三、自己做做饭。除了接触面小了,没有其他感觉。”

“我现在是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劳动劳动,再者就是读读书。”邓小平指着书架上的书,“毛著读了多少遍,现在还是要翻翻的。”“今后干点什么就全听党安排了,”邓小平指指黄文华,“就是你也得听党的安排。”

邓小平又说,工人待他们很好,“我们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

邓小平站起来拍了一下黄文华的肩膀,“你有什么就提出来。”

林彪事件传达时,刚好我坐他旁边。他很平静,就是听到林彪死党周宇驰自杀了一次二次三次时,他笑了一下。”程红杏说,“不久,他就离开了江西。”

当邓小平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而令世人惊讶。

1973年4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里,周恩来总理抱病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刚刚从柬埔寨解放区返回北京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参加宴会的人们发现,随同领导人和贵宾一道出来的,有一位个子不高、但却极其眼熟的人。是邓小平!就是那个被打倒了的“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一些参加此次宴会的外国记者特别敏感,宴席未散就纷纷抢先走出宴会厅。记者们直奔近处的邮电大楼,竞相向全世界发布这一重大新闻……六年多不见,人们看到的邓小平,是缄默的,但却是安然的。时势的变迁,使他更加的深沉,更加的健康。在他身上,竟然看不出丝毫的疲惫和苍老。

1973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的时候,日本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在日本大使馆官邸举行纪念活动。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以副总理的身份出席了本次活动。当时在日本外交部任职的国广道彦后来说:他原以为,经过一番被打倒的经历,邓小平一定是一副很“累”的倦容。他没想到,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邓小平,神色很好,也很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