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数据可得性以及内生性问题等因素的影响[4],为更加全面细致地反映美联储政策沟通对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调节作用,本书采用相对高频的日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在岸外汇数据方面,本研究选取了2007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数据(Spot/USDCNY)以及交易最为活跃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4种期限的银行间远期外汇合约买卖报价中值数据(DF-1M,DF-3M,DF-6M,DF-12M)。即期外汇数据来源于Pacific Exchange Rate Service Database Retrieval System(V2.15)。由于该数据库由位于加拿大温哥华(UTC-5∶00)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发布,任何在中国(UTC+8∶00)第t日发生的政策沟通或政策变动冲击都会影响到从此数据库获得的第t日即期外汇数据。远期外汇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离岸外汇数据方面,考虑到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占据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总和近75%,基于数据可得性,本书选取香港市场2011年6月27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代表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USDCNH)。境外远期外汇合约选用的是一般文献中常用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其市场行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期。与在岸远期汇率类似,本研究选取交易较为活跃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远期外汇合约交易数据(NDF-1M,NDF-3M,NDF-6M,NDF-12M),样本区间仍为2011年6月27日至2016年12月30日。离岸外汇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图8-1展示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图,表8-2展示了各汇率每日收益率、冲击变量以及中美利差每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汇率每日收益率采用ri,t=100×(log(Pi,t)-log(Pi,t-1))计算。Pi,t和Pi,t-1分别为第t日和第t-1日对应汇率i的收盘价(在岸远期汇率为买卖报价中值)。
图8-1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和远期汇率(www.xing528.com)
图8-1显示,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走势几乎完全一致,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和各期限远期汇率走势大体一致,但不同汇率间存在一定的差值。由表8-2可知,不考虑中美利差,所有时间序列均值皆接近于0,偏度均不为0,峰度都远远大于3,且JB检验结果也证实所有序列都不服从正态分布,ADF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时间序列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含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所有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对于中美利差而言,其偏度不为0,峰度大于3,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序列不平稳。总体而言,各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序列均呈现出有偏、尖峰、厚尾的非正态分布特征,意味着使用GARCH类模型进行估计可能是适合的。
表8-2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注:“JB检验”代表Jarque-Bera检验,用于测定时间序列的分布特征,原假设为该时间序列遵循正态分布。“ADF检验”代表ADF单位根检验,用于测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原假设为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