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朝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隋唐称他们为“靺鞨”,曾建立了“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元朝以来,一直居住东北地区。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各部皆臣服于明朝。1583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后,兼并了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他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省新宾县)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公开反叛明朝政府。此时的明朝政府已处于没落期,官吏腐败,民不聊生。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此后努尔哈赤攻打明朝取得了节节胜利,后金都城一再南迁,最终定都沈阳。
163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降服了漠南蒙古,定族名为“满洲”,改“金”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清朝,年号为“崇德”。经过几年的战争,清军已经牢牢控制了关外的大片地区。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这一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接着,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和明朝遗臣拥立的“南明”政权,经过20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了全国。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无恶不作,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后清军严令各地“剃发易服”,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www.xing528.com)
明延平王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尊前明宁靖王朱术桂为监国。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朝的人口数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4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到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的疆域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许多周边国家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在盛清之时的藩属有:东边的李氏朝鲜、琉球,中南半岛有安南、南掌(老挝)、暹罗(泰国)、缅甸,西南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等藩属国。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18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18世纪后期,已达到3亿左右。
康熙年间,台湾统一,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朝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并且限制商业发展,制约着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清政府制造了多起“文字狱”,加强对文人思想控制,导致了中国人思想上“万马齐喑”;在编撰古籍时又大肆销毁古籍,剔除了对清朝不利的言论和文化。“剃发易服”,割裂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而给予旗人的寄养特权,使其迅速腐化。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落后西方。1840年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