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前身是由朱元璋在1364年建立的西吴政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元朝首都大都,元顺帝北逃,中国进入明代统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一方面惩治贪污的官吏,即使是对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也不手软。朱元璋性格多疑,唯恐这些位高权重的功臣们居功枉法,图谋不轨,曾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此外还有特务监视和文字狱等一系列方式加强皇权,打击贵族阶层,造成了明初期思想控制的强化,为明中期以后新兴思潮与旧势力的斗争埋下伏笔。
他又分封皇子镇守各地,称为“藩王”。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其中燕王朱棣势力最大。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一当政就和亲信大臣密谋着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结果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朱棣就是“明成祖”。
明成祖时期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在内政上,朱棣下令编写《永乐大典》,在三年时间内即完成。《永乐大典》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未有任何删节。永乐三年,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在世界的影响力。朱棣还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
1435年,不满9岁的明英宗继位,崇信宦官王振。结果导致了1449年的“土木之变”,皇帝被瓦剌(西部蒙古的一支)俘虏。但是在于谦的率领下,明廷另立明景帝,并发动全国军民抗战,打退了入侵的瓦剌军,明朝一度复兴。明孝宗弘治年间是明朝政治最为清明的时期,这位皇帝勤勉而不专制,信任大臣,内阁权力大为上升。
万历初年,明神宗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件传递;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使边境安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www.xing528.com)
但是明神宗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张居正逝世之后,中兴之象消失,明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明神宗废除了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
神宗时期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位于东北的后金崛起,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地方政权。此时的明王朝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领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
清兵入关后,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