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埃及的阿拉伯化
910年,伊斯兰教什叶派在北非及中东建立了法蒂玛王朝封建王朝(909年~1171年)。它们的旗帜、服饰是绿色,中国史书上称他们为“绿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什叶派经常遭到统治者的镇压和迫害,一部分人集体迁往北非。909年赛义德从逊尼派的迫害中逃了出来,被拥戴为哈里发,他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子孙,什叶派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仪的后裔,建立了“法蒂玛王朝”。赛义德即位后,在政治上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在宗教上,奉什叶派伊斯玛仪派为国教,在聚礼日祈祷词中为阿里和哈里发祝福。他东征西战,对内镇压了艾布·阿卜杜拉的反叛,对外将版图扩张至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及西西里岛,为法蒂玛王朝奠定了基础。969年,他的孙子入侵埃及,并在那里营建了新都开罗,于是王朝统治中心转到埃及,迎来了国力的极盛时期,最终成为版图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强大伊斯兰国家,同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和西班牙后伍麦叶王朝形成鼎足之势。
法蒂玛王朝的政治制度与阿拔斯王朝相似,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宗教的最高领袖。在王朝极盛时期,工商业及城市都很发达,物产丰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罗是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亚历山大、迪米亚特、的黎波里、凯鲁万等城市和港口商贾云集,成为连接亚、非、欧对外贸易的枢纽。王朝继承和发展了阿拉伯东方伊斯兰文化,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教育事业,文化发达,学术繁荣。972年开罗创建了爱资哈尔清真寺,后来发展为宗教大学,世界各地学生来此求学,人才辈出,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及学术文化中心,伊斯兰教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王朝在各地修建了大量清真寺,均附设宗教学校,派出传教师和法官到各地传播什叶派教义、教法,主持宗教事务,在经、训研究上,强调其隐义,并按什叶派观点阐释教义和教法。法蒂玛王朝对基督教及其他异教徒采取宽容政策。
11世纪后期,法蒂玛王朝开始衰落。王朝军政大权落入大臣和马穆鲁克禁卫军军官手中,他们争权夺势,内讧不已。军队统帅控制国家大权,官制发展为世袭制,哈里发处于被保护的地位。各地总督割据,税收锐减,国库空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相继脱离王朝控制,1071年,诺曼人占领西西里岛,并蚕食了非洲大陆一些土地。1096年~1144年间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属地先后被塞尔柱王朝和十字军占领,十字军入侵埃及后,西亚赞吉王朝苏丹努尔丁应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之请,派部将希尔库及其侄子萨拉丁率军增援法蒂玛王朝。但是这无疑是引狼入室,不久后萨拉丁就推翻了法蒂玛王朝,自立为苏丹,建立了“阿尤布王朝”,从此埃及恢复了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地位。(www.xing528.com)
萨拉丁是一位有着杰出军事和政治才能的统治者,他在位时期,领导埃及穆斯林对进入西亚地区的十字军和十字军国家进行了长期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萨拉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热心倡导伊斯兰教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宗教上他施行较为开明的宽容政策,鼓励穆斯林同基督教商人发展贸易关系,使埃及在他统治时期成为繁荣盛世。萨拉丁死后,他的帝国分裂,但是他的后人对埃及的统治一直维持到了1250年。这一年,萨拉丁建立的王朝被马穆鲁克人推翻。
“马穆鲁克”是“被拥有的”意思,因为马穆鲁克人原来是被伊斯兰教统治者雇佣为士兵的奴隶。1258年,蒙古兵占领了巴格达,使得伊斯兰教世界惊慌失措。1260年,蒙古兵进攻埃及,后在巴勒斯坦境内的阿因扎鲁特战役中,蒙古军遭到惨败,土耳其奴隶出身的马穆鲁克指挥官拜伯尔斯夺权,并自封为苏丹。他是一位伟大的首领,筹组了重大的建筑工程、灌溉计划和高效率的邮政服务。
在随后的250年里,马穆鲁克人为争权和保权进行了血腥的残杀,逐步统治了叙利亚和埃及。他们遏制了蒙古人的扩张,收复了12世纪以来十字军建立起来的基督教领地,并将开罗进一步发展成了当时穆斯林地区空前重要的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