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古称浃口,又名蛟川。境内招宝、金鸡两山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来就是军事重地,商港要津。方志载:“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宋史·食货志》载:“东南之利,商船居其一”,“海陆之饶,百珍聚集”,其自古就有“招宝之地”、“海天雄镇”之誉。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反侵略战争的光辉洗礼,镇海口两岸留下许多海防遗迹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镇海北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翼,舟山连岛大桥大陆登岸处,甬江出海口。它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三大组团之一,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余人;镇海地处南洋、北洋、长江干线中点及国外航线交接之处,经金塘海峡东行可至日本、朝鲜,南线可直达东南亚诸岛各国,有“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之美誉,过马六甲海峡,可抵达非洲、中东、欧洲各国,海上交通四通八达。
镇海是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镇。庶来村商周遗址的发现,揭开了3000年前镇海先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开创璀璨文明的序幕。唐时镇海建镇,成为浙东名邑。北宋时镇海建明州第一码头——“利涉道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建造于明州的两次出使高丽的神舟,均从这里起碇放洋,使当时对外贸易和友好交往达到鼎盛。镇海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为丰富,其是宁波帮重要发源地和“院士、侨胞之乡”,近现代涌现出一大批宁波帮著名的爱国商人,如郑浦山、盛丕华、王伯元、宋炜臣、董杏生、叶澄衷、阮雯衷、包玉刚、邵逸夫、应行久,还有许多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不胜枚举。
2007年11月开始,根据国家、省、市安排,镇海区成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普查队,各街道(镇)设普查小组,开展镇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每处登记文物点进行实地测量、绘图、拍照、描述、访问、调查。普查队员不辞辛劳,顶烈日,熬严寒,登高山,入平原,足迹踏遍了全区六个乡镇街道。通过一年零八个月的普查,普查队员共普查了612处,其中复查64处,新发现393处,一般普查155处,圆满完成了野外实地普查任务,摸清了全区文物家底,为挖掘地域文化和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镇海文物大观》系列丛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的图文集,是一部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教科书。该书的出版,对弘扬我区优秀历史文化,保护文物,促进地方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为序。
共宁波市镇海区委书记
2007年11月27日下午,“镇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在招宝山饭店召开。(www.xing528.com)
2008年10月20日,中央新闻单位来镇海实地采访“三普”工作。
2007年12月16日,镇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在花园大酒店举办。
省文物专家黄斌、孙国平在包经房指导普查工作。
市考古所文物专家江怀海在庄市文物普查现场指导工作。
省市专家督查庄市“三普”工作。
“五报”记者联合采访商帮故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