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贺绿汀的微笑,我们听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天籁之声,它发源于湖南邵东峻岭林莽粗着嗓子用生命豪情唱出的民间高腔,在奠定中国现代音乐的观念和创作模式上奏响了亮丽的民族旋律。于是,我们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他要在一次次历经劫难后选择故乡作为回家路,在耄耋之年还要回首羅浮岭,驻足父母的坟冡,因为,缘于青山处,他捡拾起了代表我们精神家园的民族音乐。
大型传记画册《贺绿汀》(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8月版)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铁骨铮铮抒天地正气,清音袅袅谱人间新声”的音乐人。在贺绿汀的身上,凝聚了中华儿女崇尚大地、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宽容仁爱的卓越品格。
贺绿汀是大地赤子,深爱着养育他的三湘四水。他常常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血液里流淌着农民的执着和殷勤。每次当他站在故乡田地上时,一身粗布衣裳,“土”到了极处,俨然就是一位久经风沙饱受日晒雨淋而知天乐命的老农,只是一头白发告诉人们他的智慧和灵性。他无言而深情地凝视着大地,大地富赡却又贫瘠,他默默地握着憨厚的乡亲们之手,如同把内疚和决心都握在手掌里。
音乐由性情的陶冶而显出品性,贺绿汀一辈子守身音乐王国,自然染成了至性人格。牢狱锻炼了他刚强的信仰,但他自有诗心如清流,胸腔里怀着当儿子的涓涓孝心,作父亲的拳拳爱心。他给父母亲上坟时的那般虔诚,那般感恩,正是他心灵语言的直白。他的三女儿蹦蹦因战时缺药而患病去世,他的二女儿贺晓秋因坚贞不屈惨遭“四人帮”毒手,这是他灵魂最大的伤痛。凝视他在女儿墓前欲哭无泪的强忍悲伤,一股巨大的人格魅力灼然可见,令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
铁骨深情是贺绿汀一生的写照。他对儿女伴侣亲朋好友倾注满腔真情,可是,对待邪恶势力却从不退让,从不低头。“反右”时他坚持真理却受到了冲击,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他针对姚文元乱批德彪西的文章写了《对批评家提出的要求》,严正地斥责“批评家”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而要“多下一点研究功夫,实事求是”。面对当时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贺绿汀毫无媚言耻骨,即使被打成“‘文革’前上海文化界最大的反革命事件”中的“反革命”,他也据实力争,从不含糊,表现了伟丈夫的气概和情操。(www.xing528.com)
音乐一刻也不能脱离民众的土壤,大时代更是哺育了一代音乐天才。画册以《抗战歌声》《明星月刊》的大量图片资料表明,贺绿汀最著名的《游击队歌》《四季歌》《嘉陵江上》《春天里》等之所以能够享誉中外,迄今仍有着强大生命力,不正是由于它们真切地表现了千万大众的苦难和期望,应和了抗战健儿昂扬的脚步声么?贺绿汀强调“音乐来自民间”。他获奖的两首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南方的生活气息,把平凡事物中细小的情趣捕捉住,通过音乐语言物化为音乐形象,具有不可抗拒的动人力量。流传甚广的《四季歌》娓娓动听,曲调上巧妙地采用了江南民歌形式,既贴切地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又由于调子朗朗上口,如嚼淡淡的莲子,所以迅速流传开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音乐世界里生长着无穷的诗和美。画册的一幅幅精彩书页告诉人们:贺绿汀沐浴着时代的阳光和青山绿水的芬泽,他的人生成为一种美丽的景观。他的心灵含蕴着祖国大地的清冽秀拔,他的歌曲也就有了灵性、魅力和生命。
(原载《浙 江 日 报》1994年9月2日,1996年4月24日,1996年1月31日,1995年4月12日,香港《大公报》1997年9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