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现今最为流行的话语,用来形容个体时侧重其思维方式和个人能力,用来形容企业时侧重其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时侧重文化与精神的延伸。而创造文化创意产品不能只是靠一些口号或者是设计师灵感的闪现,而是需要具体的创新方法,具体体现为以下五种:
(一)头脑风暴法
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01年最早提出该创造技法,又称脑轰法、智力激励法、激智法、奥斯本智暴法,是一种发挥群体智慧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必须明确而具体地列出思考的课题,同时在主持人的召集下,由数人至数十人构成一个集体,这些成员由专业范围较广泛的互补型人才组成。针对文化创意产品而言,一般包含的人员有文化类人才、创意类人才、营销类人才、生产制造类人才等。例如所委托的项目是开发一款关于三峡的文化旅游纪念品。主持人一开始仅提出“纪念”这一简单、抽象的词汇,组员再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如“拍张照片”“收藏当地的特色产品”“在当地完成相关体验并留在记忆中”……然后,主持人给出主题开发一款关于三峡的文化旅游纪念品。组员们根据上面发散出来的想法,继续得出设计概念,如“收藏当地的特色产品”的想法就可以发散出:用三峡的鹅卵石通过手绘的方式,描绘三峡特有的风景;用三峡石制作三峡大坝的等比缩小模型;用三峡地域传统图案装饰具有实用功能的物品,如筷子、钱包、打火机、U盘等。通过头脑风暴法得到的设计概念,能够为具体的产品开发和造型提供相关的创意方向。
(二)联想法
联想法是一种依据相似、接近、对比等联系思维来进行创造的方法。比如当感受到中国文化时,人们就会联想到诸如唐诗宋词、书法、文房四宝、神话信仰、茶道、自然地理、传统工艺等。这种方法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设计师的经验和直觉,但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具体创作中,更为直接的方法是兼具相似、接近、对比联想的直角坐标组合联想法。这种方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分别写在一个直角坐标的X轴和Y轴上,然后通过联想将其组合在一起,如果它是有意义并为人们所接受的,那么它将成为一件新产品。例如要创意一款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就可以在X轴上写上青花文化、茶道文化、戏曲文化、神话传统、礼仪文化等,在Y轴上写上饰品、灯具、电子产品、玩具、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如果二者已经结合或者不太可能实现结合则用灰色表示,如果可以结合且市场上还没有此类产品则用红色表示,如果可以结合但实现较难则用深蓝色表示,这样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创意的可能方向,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创造过程。
(三)移植法
移植法发源于工程技术领域,是指将某一领域里成功的科技原理、方法、发明成果等,应用到另一领域中的创新技法。例如,鲁班发现带齿的茅草割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美国发明家W.L.贾德森发明的应用于衣、裤、鞋、帽、裙、睡袋、公文包、文具盒、钱包、沙发垫等上的拉链,目前应用于病人刀口的缝合,为需要二次手术的病人减少痛苦。
文化创意产品创意中的移植法,并不是一种科技原理的移植,而是一种情趣、意象、情感等感性成分的移植。比如,设计师对可爱文化有所理解,然后应用色彩、造型及材质将这种情感或是意象转移到具体的产品上,让使用产品的消费者同样也产生这样的感觉。(www.xing528.com)
(四)设问法
设问法主要针对已存在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发现原产品创意及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找出需要和应该改进的地方,从而开发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设问法主要有“5W2H法”“奥斯本设问法”“阿诺尔特提问法”等。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中,比较常用的是“5W2H法”。
“5W2H法”是从七个方面进行设问的。因为七个方面的英文首字母正好是5个“W”和2个“H”,故而得名,即Why—为什么要革新、What—革新的具体对象是什么、Where—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Who—组织什么人来承担、When—什么时候进行、How—怎样实施、How much—达到什么程度。
同时,“5W2H法”同样可以作为创新产品的设计方法,只是所思索和追问的问题有所不同,其字母的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在创新设计中,该方法的含义为:Why—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设计、Who—什么人使用、When—什么时候使用、Where—在什么地方使用、What—什么产品或者服务、How—如何使用、How much—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是多少?对这七个问题的不断思索和回答的过程,就是对新产品概念不断形成的过程。
(五)模仿创造技法
模仿创造技法是指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事物发生过程、现象等进行模拟和科学类比(相似、相关性)而得到新成果的方法。所谓“模拟”,就是异类事物间某些相似的恰当比拟,是动词性的词。所谓“相似”,是指各类事物间某些共性的客观存在,是名词性的词。人的创造源于模仿。大自然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的无穷信息传递给人类,启发了人的智慧和才能。对于要体现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文化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常采用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形体的塑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